2014年10月16日,雁塔區“兩聯一包”扶貧工作組來到周至厚畛子鎮,為幫扶的同力村、三合村等5個村莊貧困村民送去米面油等日常用品,并邀請專家為村民講解種植、養殖技術(資料圖片)記者 翟小雪 攝
“每到逢年過節,我都能收到對口扶貧單位送來的米面油和慰問品,雖然東西不多,但暖人心啊。”2月13日上午,藍田縣小寨鎮百神洞、余家溝兩村的困難群眾接到了對口扶貧聯系單位市房管局工作人員送來的新春禮物,村民余貴喜拿著剛寫好的春聯對記者說出了心里話。
自2013年我市實施“三年扶貧包養網推薦攻堅”任務以來,全市扶貧工作成效顯著,按照面上扶貧與建立長效機制并重、脫貧包養網單次任務與形象任務并重、包村與包戶并重的思路,改革創新機制,強力推進移民搬遷、整村推進、產業扶貧、能力提升、“駐村聯戶”扶貧開發五大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年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去年,完成3.2萬移民搬遷任務,14.9萬人、307個貧困村實現脫貧,貧困村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元女大生包養俱樂部以上,高陵縣還提前1年完成了三年扶貧攻堅任務,率先脫貧。
移民搬遷
成為加快整村脫貧重要平臺
“從大山里搬下來4年了,現在包養金額開個農家樂,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談起近幾年的好生活,環山路附近的李家巖新村村民王雷滿心歡喜。作為移民搬遷的標志性新村,如今的李家巖村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近些年來,我市將移民搬遷作為加快整村脫貧的重要平臺,將移民搬遷與城鄉統籌、產業發展相結合,按照安居和發展并重的思路,在規劃上引導,政策上支持,社區設計檔次高、設施全、建包養網筑風格美觀統一,房屋戶型注重功能,真正做到“一次搬遷、長遠受益”。涌現出了藍田的黑溝村、簸箕掌村,長安區五臺社區,周至樓觀社區等一批亮點工程。
去年,經過一年努力建設,2013年啟動的7個社區34個集中安置點整體推進,主體完工3677戶,完工率為88.5%;2014年啟動的11個社區79個集中安置點開工率達到100%,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長安區、藍田縣、戶縣3875戶已主包養金額體包養網封頂。
發揮自身優勢
行業部門扶貧顯身手
包養意思周至縣翠峰鄉丁家凹村是西安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對口幫扶點,幾年來該中心始終把幫扶重點放在自身發展包養“造血包養情婦”功能恢復上,做到精準幫扶,扶到根子上、幫到關鍵處。主動與市縣相關部門聯系,協助申請水庫除險加固及農田水利設施配套項目建設資金170多萬元,水庫除險加固包養網工程竣工蓄水后包養條件,丁家凹村一溝兩梁3個村民小組800多畝靠天旱地變為水庫灌溉田。引導村民調整生產結構,發揮地域特色和優勢,種植優質核桃、獼猴桃、桃李杏等經包養網濟作物1200多畝,已初步形成生態農業循環發展模式,增強了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
過去兩年,我市市級各行業部門發揮自身優勢,普遍加大了對貧困地區的政策、資金、項目支持。行業扶包養貧資金總量344481.5萬元,實施項目415個。其中,基礎設施資金投入195645.7萬元,產業發展6475.38萬元,民生改善63547萬元,公共服務42487萬元,生態環境13595.38萬元。
市城鄉建委實施了400包養0戶貧困地區農村土坯危房改造項目,補助標準為1.45萬包養留言板元/戶。市交通局完成規劃編制,實施自然村村村通油路工程,到2015年底,將形成干支相連、安全便捷的農村公路網絡。市水務局全年建成農村供水共172處,完成投資9468萬元,解決了29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
干部駐村聯戶
扶貧暖包養網民心
“這幾年在駐村干部的幫助下,村民們的思路也開闊了不少,搞養殖、種植的人越來越多,大家的收入也都增加了不少。”說起西安日報社駐村扶貧干部這幾年給村民的幫助,坐落在大山深處的藍田縣玉川鎮大坪村村支書朱愛玲感觸頗深,她說這幾年村里養雞、養豬、種樹的人多了,大家都在找掙錢的門道,這種變化離不開駐村扶貧干部的幫助。
我市三年扶貧攻堅活動開展兩年來,全市共組建574支駐村工作隊,實現了貧困村全覆蓋,社會扶貧成效顯著,貧困群眾交口稱贊。去年,駐村扶貧單位共投入扶貧資金1.35億元,其中,近90%投入在水包養網、電、路、橋、包養網村貌改善等基礎設施和發展培包養站長育脫貧致富產業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受到了包養網車馬費群眾的一致好評,涌現出了一批先進單位包養網ppt和個人。
各駐村工作隊在每戶短期包養貧困戶家中張貼了幫扶“明白卡”,確保脫貧措施落實。經開區投入1100萬元分三年對藍田縣的20個貧困村實施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村容村貌整治等67個項目。市民政局幫扶臨潼區穆寨街道尖山村,經多方調研,幫助村上發展肉兔養殖,當年見效,并輻射帶動周邊村民致了富。市城投集團幫扶周至縣王家河鎮東包養故事澗溝村,去年以來,駐村隊員長期堅守在村上,幫助村里制定規劃、搞培訓、發展核桃、豬苓種植,駐村隊員成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心骨。蓮湖區在周至縣王家河駐村以來,扎根山區,切實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連毗鄰的佛坪群眾都深受感動,視“蓮湖人”如親人。
財政扶貧專項資金投入
達歷史最高水平
包養過去兩年,我市按照對象精準、施策精準的思路,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其他扶貧資源準確用在貧困地區發展、貧困戶脫貧致富上,采取針對性措施,確保扶真貧、真扶貧。
統計顯示,2014年全年中省市投入財政扶貧專項資金53461.56萬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十大類項目全部按計劃順利實施,全年目標任務100%完成。70個在建的整村推進項目,共投入建設資金7873.8萬元,以主導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整治為重點,著力改善貧困村整體面貌。貧困村互助資金協會包養網ppt建設規模穩步擴大,全年投入項目資金512萬元,發展互助資金協會64個,為貧困戶持續發展增添了后勁。完成“雨露計劃”兩后生高技能人才培訓項目3000人,開展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和技能培訓4萬多人次。產業化項目資金190萬元,“雨露計劃”資金299.1萬元,已全部撥付到區縣,項目包養網資金到位率達到100%。發放貼息貸款2891萬元,實施支援不發達地區項目300萬元。
2015年是我市扶包養網貧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最后一包養年,也是鞏固發展“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實現面上扶貧向新常態化扶貧過渡的關鍵之年。我市將圍繞完成12萬貧困人口的脫貧,抓好重點工作,確保面上扶貧任務結束后扶貧開發工作的延續性、穩定性和高效性。
西安著力構建“扶貧開發+臨時救助制度+保障制度”有機融合的扶貧工作體系。完善扶助體系、建立救助體系、健全保障體系。保障扶貧開發的長期性和包養合約穩定性,建立以信息平臺和扶貧基金為基礎的救助體系,解決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困難群眾生活生產問題。健全包含教育、醫療、養老、低保等內容的保障體系,提升保障能力,完善保障制度,確保“應保盡包養網單次保、應扶盡扶”。記者 趙輝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