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來義村忙碌的一天_中國扶貧在線甜心寶貝S包養網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鄉村振興·圖文互動)(1)西藏來義村忙碌的一天

這是西藏林芝市朗縣金東鄉來義村一角(9月19日攝)。下部為村包養民新居,左上為村民舊居,右上為新居建設期間的臨時安置點。新華社記者 包養網周錦帥 攝

新華社拉薩9月25日電題:西藏來義村忙碌的一天

新華社記者 周錦帥、王澤昊

位于祖國西南邊陲的西藏林芝市朗縣金東鄉的來義村,只有76戶人家241人。包養9月19日這天,來義村很忙。為了第二天將要舉行的全村喬遷新居儀式,一大早,大姐們清掃道路,七八個年輕人忙著在路兩旁掛上迎風招展的包養三角彩旗。幾個小伙子圍著村里新建的“不忘包養網初心”碑,用包養紅綢反復比量著揭幕的最佳角度。

一個曾經封閉落后的小山村,包養網在新時代包養網迎來了新生活。

包養

19日一大早,在村頭忙碌的人們中,有一位包養老阿媽躬著身四處轉悠著,時不時和大家聊幾句。

她叫白瑪曲珍,今年77歲。曾包養網做過47年村干部的她,想看看有沒有什么包養能幫包養忙的。

“孩子們不讓我干活。”白瑪曲珍滿臉慈祥地說,“明天是我們村的大日子。村里今天布置得這么漂亮,我坐不住啊。”

包養瑪曲珍是土生土長的來義村人,分到的包養網新居有100平方米,足夠家人居住。

來義村村民新居共8排5包養6棟,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庭院。“統一規劃,統一施工,簡裝交付,完全免包養包養網費。”來義村黨支部書記格桑介紹說,“按每戶人數不同,分包養為100平方米、130平方米和180平方米三種戶型。”

包養網“這樣的房子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白瑪曲珍拉著記者的手說,“除了感恩黨和政府,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生于1942年的白瑪曲珍,小時候家里有兄弟姐妹十人,所有生產資料和產出包養網都歸農奴主,全家12人只能從農奴主那里領1個人的口糧。一家人擠在破舊不堪的帳篷里,寒冷、擁擠、臟臭是她關于住所的最初記憶。

“要說最大遺憾,就是自己年紀太大了。日子越來越好,好想多過些年頭啊!”白瑪曲珍感慨。

也是19日一大早,50歲的退包養網伍軍人巴珠帶著妻子扎桑來到180平方米的新居開始大掃除,忙乎到中午才坐下來休息。

“新家具是從村里開車到林芝市里買的,趕緊點一天就折回來了。”巴珠告訴記者。

這在過去是無法想象的。“過去村里只有人畜踩出來的便道。一到夏天雨后,馬糞和泥巴混在一起,又臭又臟。”包養巴珠說,包養網“那時騎馬去鄉里買些衣服、鹽巴,往返就要10個小時。”

51歲的村民嘎瑪桑珠19日從起床就沒閑著。新居里的裝修正如火包養如荼地進行。記者進門時,他正包養指揮裝修工人安裝客廳的酒柜。

嘎瑪桑珠帶記者參觀了他為小兒子桑瓊準備的房間。“他今年高三,成績總包養網是在班里排第一呢!”說起小兒子桑瓊,嘎瑪桑珠包養網滿臉驕傲,“我吃夠了沒文化的苦,一定支持他考個好大學。等他寒假回家時也該裝修好了,到時給他一個驚喜!”

在村委會新址旁,一座黃色外墻的幼兒園已經完成主體工程,預計今年末可以開始招生。格桑告訴記者,目前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為百分之百,近5年來義村共有9名包養網學生考上了大學。

1   包養網 2   >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