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生陽甜心寶貝一包養網光”普照雪域高原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巍巍喜馬拉雅山,見證雪域西藏滄桑巨變;

滔滔雅魯藏布江,歌唱高原大地幸福生活。

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忠實踐行“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重要戰略思想,貫徹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的依法治藏、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工作原則,強基礎、惠民生,社包養網車馬費會持續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平安西藏、富裕西藏、和諧西藏屹立世界之巔。

科學發展: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追趕全國步伐

寒冬時節,雅魯藏布江畔,川藏鐵路拉林段扎囊隧道,臺車、鉆機、通風袋等設備運轉不停,現場機聲隆隆,上百名工人在各自崗位上干得熱火朝天。

經濟發展,基礎先行。包養網2013年以來,西藏強力推動公路交通建設,累計投資896億元,新增公路1.7萬公里,其中墨脫公路、米林至巴宜高等級公路相繼建成使用,拉薩至林芝、日喀則機場至包養行情桑珠孜區、貢嘎機場至澤當高等級公路即將建成,拉薩市環城路基本建成。

此外,拉日鐵路、藏木電站、川藏電網聯網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投運,國內外航線達71條,通航城市41個,立體化綜包養網VIP合交通運輸網基本形成,基礎設施實現重大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積極爭取中央投資,包養故事千方百計激活社會投資和民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齊頭并進,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效益同步提升,西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包養甜心網度追趕著全國發展的步伐。

在注重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西藏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注重產業結構調整,加大教育和人才開發,重視投融資體制改革,把旅游文化、清潔能源、天然飲用水作為強區產業重點培育,把高原種養加、特色食品、生態林果、藏醫藥、民族手工業作為富民產業大力扶持,產業發展重點進一步突出,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在拉薩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0多條優質礦泉水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一箱箱產品被裝上火車,運往內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西藏特色產品,如牦牛肉、青稞食品、藏藥、藏香、藏毯、唐卡等一批“藏字號”產品,依短期包養托便捷的交通,走向國內外市場,有的甚至已經成功打入美國、韓國等國際市場……

隨著立體交通網絡的日益完善,現代旅游服包養網VIP務業正成為西藏經濟增長的綠色引擎。位于山南市雅礱河谷的西藏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是進包養藏游客必去的景點之一。每天清晨,62歲的格桑老人都會牽著白馬來到山腳下“上班”,等著帶客人上山游覽。

“現在這里的游客越來越多,旺季時每天至少有300元的收入,比種地強多了。”老人告訴記者。2016年,西藏有近10萬名農牧民從事旅游服務,年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

改革促發展。四年來,西藏全面推進營改增、商事制度改革、供銷社綜合改革,累計下放審批權限686項,取消行政許可22項;依托區位優勢包養女人,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國家包養網站戰略,推進南亞陸路大通道建設,連續成功舉辦三屆“藏博

會”……以對內對外大開放實現大發展的格局逐步成型。

1月10日,西藏自治區十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式上,自治區主席洛桑江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向全區人大代表提交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2016年,全區經濟增速達11.5%,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316元,脫貧攻堅力度不斷加大,年內減少貧困人口13萬人;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大部分區域仍處于原生狀態……各族各界代表紛紛為之包養網“點贊”。

四年來,西藏始終牢牢掌握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邏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成效顯著,實現了經濟發展由單一投資拉動型向投資拉動、產業發展、消費帶動、創新創業多輪驅動轉變。穩中有進的西藏經濟,在全國經濟增速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格外搶眼。

一連串頗具含金量的數字,描繪了西藏科學發展的輝煌歷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GDP增速排名從全國第四位,快速躍升到全國第一位(與重慶并列);

——固定資產投資大幅提升,2014年首次突破千億大關,2016年達到1610億元、增長20%;

——“十二五”末,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包養女人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比“十一五”末增長1.57倍、1.68倍,增速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日前,國務院確定西藏“十三五”規劃項目189個,總包養妹投資達6576億元,比“十二五”增長近一倍,投資規模之大、領域之廣,都是前所未有。

處在大發展中的西藏,未來的前進步伐,會邁得更大、更堅實。

共享成果:

讓“民生陽光”普照雪域高原

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讓人民共享。

位于拉薩河畔的達嘎鄉三有村,曾是曲水火車站邊的一片荒地。如今,一排排藏式兩層民居錯落有致,干凈整潔的水泥道路兩邊鋪滿綠植,家家戶戶門包養管道口掛著哈達,五星紅旗在屋頂迎風招展,184戶、712名貧困群眾,搬離了貧瘠的土地,在這里開始了新的生活。

包養網VIP

為讓群眾有事干、能致富,新村配套了奶牛、藏雞養殖、藥材種植等產業,開發了商品房。“這些項目可帶動村民就業,僅奶牛養殖一項就能吸納83人;總收入在年底分紅,每人計劃可得3013元。”達嘎鄉鄉長毛鑫說。

作為全國唯一集中連片省級貧困區,去年,西藏健全整包養網體攻堅機制,落實精準扶貧舉措,通過項目、產業、安居、搬遷、就業、技能、援藏等多種手段,幫助13萬貧困群眾拔窮根、摘窮帽,為在2020年和全國一道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中央關心重視什么,全區各族人民群眾期盼什么,自治區就抓緊推進什么。

四年來,自治區堅持“政府過緊日子、群眾過好日子”的理念,全力辦好民生實事,每年將70%以上財力投向民生,四年實現翻一番……

一件件民生實事,成為各族群眾茶余飯后的主題;一項項民生工程,給城鄉百姓帶來更多的獲得感。

隆冬的藏北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天寒地凍。那曲鎮居民扎桑的家里,暖意融融。得益于政府實施的高海拔地區供暖工程,他家的每個房間都裝了暖氣片包養,廚房有壁掛爐。“屋里溫度能達到22℃,很暖和,包養網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燒爐子了。”扎桑說。

為改善高寒地區干部群眾生活條件,西藏逐步實施供暖工程。目前,已完成拉薩市城區供暖工程,那曲地區那曲鎮和阿里地區獅泉河鎮也實現部分供暖。

四年來,自治區下大力氣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突出民生導向”新標準,將包養網民生的投入和改善貫穿于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經濟環節中,讓民生既是發展的目的,也是發展的過程,更是發展的動力,努力拆掉貧困這道“門檻”,補上教育這個“短板”,摘掉缺醫少藥這頂“帽子”,筑牢社會保障這張“安全網”,真正讓“民生陽光”普照雪域高原。

——學有所教:率先在全國實現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有條件的縣市報銷大學生路費,發放生活補貼,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至8年。

——病有所醫:縣級衛生服務中心全部達標,疾控中心全覆蓋,鄉鄉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城鄉居民、在編僧尼免費體檢,先心病兒童全部免費救治;“新農合”參保包養率接近100%,實現“小病不出縣”。

甜心花園—居有所住:46萬戶、230多萬農牧民住甜心花園上了安全舒適的房屋。

——老有所養:率先實現五保集中供養;率先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均等化;人均預期壽命超過68歲;率先在全國實現孤兒集中收養。

……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四年來,西藏堅持每年選派兩萬名優秀干部進村入戶,開展“強基礎、惠民生”活動,自治區撥出辦實事專款,駐村工作隊盡心竭力解民憂:泥水飛濺的村道實現了硬化,去牧場的臨時便橋可以過汽車了,教室、村委會、困難戶的房屋得到維修……點滴小事,春雨如油。包養一個月價錢

民心如海,滴水匯聚成其汪洋。

墨竹工卡縣扎西崗鄉吉古村,75歲的洛桑江白老人歷經滄桑。46歲的兒子重癥住院,花費25萬多元,全由政府報銷;他本人每月領取400元“幸福養老金”,還有低保等補貼,老人感慨連連:“日子越來越好啊,全托共產黨的福!”

如今的西藏,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生活富裕,文化繁榮,生態良好……全區各族人民衷心愛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衷心擁護黨的治藏方略,衷心期盼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衷心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保護生態:

把青山綠水、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

位于藏東318國道邊的魯朗鎮扎西崗村,海拔3300多米,雪山聳立,林海茫茫,山間霧靄闌珊,古樸的藏式民居四周綠草如茵,牛羊成群,仿佛世外桃源,讓南來北往的游客流連忘返。

據村黨支部書記巴桑次仁介紹,全村共有43戶開辦了家庭旅館,總床位達到997個,全村旅游年收入已超過200萬元,年人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

“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西藏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西藏牢固樹立“青山綠水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科學把握資源優勢、政策優勢和后發優勢,努力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發展與民生的結合點,成為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包養

四年來,自治區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確保西藏青山常包養情婦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全面實施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全面推進“兩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工程,建立環境保護與財政轉移支付掛鉤的獎懲機制;

——嚴格重大工程項目環境監管,嚴格實行礦產資源勘探開發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制度,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三高”企業和項目零審批、零引進;

——大力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基本形成以文化旅游業、清潔能源業、天然飲用水業、藏醫藥業、民族手工業、高原特色食飲品業為主的產業體系,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包養妹有機統一。

“生態是第一紅線。我們要以堅決的態度、嚴格的制度、有力的措施,不斷強化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核心包養感情職責,包養感情保護好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洛桑江村說。

地處西部的阿里地區,被譽為“世界屋脊的屋脊”,海拔高,常年風沙、干旱,植被稀少。2016年,阿里地區在建設重點水利項目——噶爾河谷雅莎灌溉工程時,為了不傷害1500多棵紅柳,專門調整了設計方案,不僅延長了工期,還增加了施工成本和難度,“水渠為紅柳讓路”一時成為佳話。

“只要觸碰生態底線,項目再包養價格好都拒絕。”從西藏自治區到各地市縣,生態保護深入人心,成了各族干部群眾的共識。目前,西藏建立各級自然保護區47個,超過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區域面積包養網超過80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區國土面積的70%。

最藍的天,最白的雪,最清的水,最潔凈的空氣,已成為雪域高原包養留言板最靚的“名片”。綠水青山,冰天雪地,撐起“無煙經濟”,進藏游客井噴式增長,旅游引導第三產業迅速崛起。每年6至10月,西藏各地景區客流量倍增,進出藏機票、火車票一票難求。2016年西藏接待游客2315萬人次、總收入達到330億元。

中國科學院發布評估報告稱:西藏山川秀美、河流清澈、植物繁茂、動物多樣,依然是世界天然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在黨的治藏方略正確指引下,西藏必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定不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堅定不移促進各族人民交流交往交融,堅定不移保護西藏文化和生態,必將如雪山上升起的一輪朝日,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杰說:“一切成績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英明決策的結果,是中央和國家機關、對口支援省市、中央企業真誠關心、無私援助的結果,是“十二五”以來中央給予3305億資金支持的結果。”

“站在新的歷史起跑線上,我們將扛起穩定第一責任、抓牢發展第一要務、堅持生態第一原則、堅持黨的建設為根本保證,以鐵一般的信仰、鐵一般的信念、鐵一般的紀律、鐵一般的擔當,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同心同德、開拓奮進,努力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區各族群眾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