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退伍軍人和民兵找到“陣地”,打贏扶貧攻堅戰_中一包養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楊富田退役后一直活躍在另一個“戰場”,與他短兵相接的包養網是一個無形的敵人——貧窮。

51歲的楊富田是湖南瀘溪包養網人。2003年,他創辦金利錳業材料廠,從事碳錳鐵加工等業務,開始了與無形對手的較量。

2008年,楊富田遭遇了創業路上的“滑鐵盧”:剛剛擴大規模的企業遇到產品大量積壓險情,資金鏈幾乎斷裂。危急時刻,當地政府出面擔保向銀行貸款200萬元,并根據政策為他申請優惠電價,使包養網這位退伍老兵順利渡過難關。

如今,他的企業已經取得累累“戰果”——年營業額達到8000萬元,并為20多名退伍軍人和30余名民兵提供了就業崗位。

楊富田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拓雙帶四促進”包養活動的受益者。這一活動的目的,就包養app是幫助包養妹那些向貧窮宣戰的退役軍人和民兵打贏這場“戰爭”。

為退役軍人和民兵創業搭建平臺

和楊富田一樣,越來越多的退伍軍人和民兵選擇回鄉創業,他們也是湘西扶貧攻堅戰中不可多得的人才資源。

記者從湘西州扶貧辦了解到,截至2015年年底,全州有1200個貧困村、50萬貧困人口,占全州農業人口的三分之一、全省貧困人口的十分之一。同時,每年還有約兩萬人因病因災因學返貧,實際上,全州每年需穩定脫貧12萬人左右。這些數據表明湘西貧困面大,脫貧目標艱巨。

2013年,吉首軍分區曾對湘西州退伍軍人和民兵展開專題調查,發現湘西州共有復轉包養網車馬費軍人近6萬人,其中年齡在45歲以下的兩萬余人,普通民兵22萬余人,其中基干民兵1.2萬余人。

“退役軍人和民兵文化素質相對較高、吃苦耐勞、進取心強、接受新生事物快,而且有很強的組織觀念,對改變現狀、致富奔小康有著強烈的愿望包養女人。”經過分析,吉首軍分區認為,“他們已具備創業致富所需的基本素質,所缺的只是一個平臺幫助他們解決資金、技術和市場等問題。”

為此,吉首軍分區和湘西自治包養合約州在湖南省開展“雙帶雙促”的基礎上,把扶貧攻堅戰的主體由退役軍人拓包養網展到民兵預備役人員,組織他們展開以“帶頭建設家鄉、帶頭維護穩定,促進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促進扶貧攻堅,促進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為主題的“一拓雙帶四促進”活動。

永順縣吊井鄉毛坪村軍轉干部揭海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扶持對象。2010年,揭海主動放棄安置到州國家稅務局的機會,回鄉創辦山包養網羊養殖場,并將復員安置費6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山羊養殖上。

隨著養殖場規模擴大,缺乏創業經驗、銷售渠道和資金等問題日益突出,養殖場的發展舉步維艱。時任軍分區司令員甘思文在調研時發現了他的難題,主動幫其聯系投資商,計劃分階段投資1000萬元打造高端羊肉品牌銷往沿海城市。

縣人武部、民政局、畜牧局和農技局也幫助揭海從四川引進400甜心寶貝包養網多只黑山羊種羊,流轉荒山土地5000多畝,建成湘西最大的養羊基地,基地還獲得了湖南省一級種羊場許可證和農業部南方草地改良包養網VIP200多萬元的項目資金支持。

目前,揭海在當地牽頭組建了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包養甜心網社員發展到65戶,飼養山羊5500多只,年銷售收入400多萬元,揭海成了永順縣有名的畜牧養殖經營能手。

此外,湘西州還建成“退役軍人之家”82個,為退役軍人和民兵包養搭建起學習求知、反映訴求、化解矛盾、情感交流的平臺。軍地雙方邀請揭海等創業領頭人巡回宣講,組織召開致富座談會,組織創業者到企業參觀學習,增強退役軍人和民兵創業的動力和信心。

近年來,湘西州共幫助1400多名退役軍人和民兵創業,帶動就業6000多人,培育了120多名創業致富典型,依托150余個經濟實體組建了基干民兵隊伍,幫助84名困難退伍軍人化解利益訴求,產生了良好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效益。

吉首軍分區政委鄧永包養合約忠說,“包養網一拓雙帶四促進”活動就是要整合資源,聚合能量,讓退伍軍人和民兵找到“陣地”,帶頭打響扶貧攻堅戰。

甜心花園退伍軍人和民兵創業提供“精確制導武器”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湘西自治州考察,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概念。鄧永忠表示,“一拓雙帶四促進”活動雖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但也為不同需求的創業者提供了“精確制導武器”。

湘西州軍地雙方臺灣包養網合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精準識別幫扶對象。他們從全州貧困村、貧困戶數據庫里找準轄區貧困退伍軍人和民兵預備役人員,逐戶摸清困難家底、核準貧困原因,調研了解這一群體的創業需求和現實困難。

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湘西州梳理歸整適用于包養軟體退伍軍人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創業、就業、救助的技能培訓、稅費優惠、財政扶持、創業項目、優撫救濟等五個方面政策。

對于26歲的江孟新來說,資金和技術是最緊迫的需求。在南京軍區服完兩年兵役后,他回到家鄉搞起網箱漁業養殖,“有二三十口網箱,包養網站每口網箱3000斤魚”。但由于資金有限,無法購買更多的魚和飼料,阻礙了養殖規模的擴大。

當地人武部了解情況后,為他爭取到政府貼息貸款35萬元,3年內免息;畜牧局也免費為他提供魚類疾病防控防治等技術培訓。

現在,江孟新不但擴大了自己的網箱養殖規模,還邀請3名返鄉基干民兵一起投入到漁業養殖行包養情婦業中。據統計,目前全州有1000多名退役軍人和民兵共獲包養價格得小額無息貸款800多萬元。

保靖縣的退伍兵彭永勇最需要的則是職業技能培訓。從廣州軍區退伍后,他不愿意像其他人一樣外出打工,打算學習一技之長,在家鄉找一份工作。

彭永勇退伍時,湘西州正在全面落實退役士兵免費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開展駕駛、烹飪等16個項目的技能培訓。“聽說縣人社局有面向退役軍人的免費技能培訓,我馬上報了名。”彭永勇選擇的是汽車駕駛和修理專業,由職業院校老師上課,整個培訓持續6個月,“中間沒有收任何錢,還補貼了幾千塊錢生活費”。

2014年,參加完培訓的彭永勇在保靖縣汽車修理廠找到了工作。和彭永勇一樣,近年來,2000多名退役軍人參加了州里組織的培訓,其中大部分人找到了合適的崗位。

而對于保靖縣和平村民兵張遠振來說,回鄉創業之初,最迫切的事情是能租到一塊適合包養意思家禽養殖的場地。當地政府得知張遠振包養的困難后,為他包養軟體在占包養網地500畝的退役軍人和民兵創業園內先期提供30多畝土地,約定賺錢之后包養網再付租金。

張遠振把土地用籬笆圈起來,建好雞舍,養了1500只雞。對于包養網未來,張包養網遠振很樂觀,他已經找好了土雞的銷路,并打算包養網繼續擴大規模,再養2000只鵝。

這些退役軍人和民兵也發揮著致富帶頭人的作用,一點一滴地改變著湘西的貧窮面貌。湘西州委書記葉紅專評價說,“迷彩綠”包養意思隊伍已經成為湘西扶貧戰斗的生力軍。

同時,“一拓雙帶四促進”活動也讓大家看到了針對復退軍人的優惠政策,從而帶動了適齡青年應征入伍的熱情。2015年,湘西州征兵報名人數為任務數的5倍,大學生比例超過22%,為部隊輸送了大量優質兵員。

本報記者王達《中國青年報》(2016年02月04日12版)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