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鄉村小學學生在上課。 包養瞿宏倫 攝
中新網貴陽10月8日電 題:貴州開通“綠色通道”不讓一個貧困孩子失學
作者 瞿宏倫
“因為家庭比較困難,拿到錄取通知書時我曾產生了放棄包養合約讀包養網心得書的念頭,但家人鼓勵我把書讀完,現在國家有很多助學政策,可以減輕貧困學生的讀書負擔,所以我還是選擇讀大學。”貴州省望謨縣的廖夢芳8日向記者如是說。
已在銀行工作的廖夢芳回憶5年前收到遵義師范學院錄取通知書時的感慨萬包養網千,“全家人開心之余不免為學費發愁,國長期包養家助學貸款對我來說就是雪中包養送炭。”
資料圖:貴州省包養故事遵義市務川縣小學教師為殘疾包養學生在家中上課。 瞿宏倫 攝
“除了國家助學貸款,我還能在學校拿到國家包養行情助學金資助。”廖夢芳說,從上大包養行情學以來,她每年都能享受多項資助和補助,不僅解決了學費、書費、住宿費,還有生活費補貼,和她一樣的貧困學生再也不用為學費而發愁。
為讓貧困家庭子女包養網比較包養甜心網不失學、有學上,有效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貴州建立教育精準扶貧臺賬,形成了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階段全覆蓋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讓每一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確保義務教育階段人人有學上。
中國教包養網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教育投入資金總量4.6萬億元。教育支出已經包養成為公共財政的第一大支出,一系列制度保障體系有力地促進了包養網ppt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現在進城了,孩子讀書比老家方便多了,教育環境也比鄉下好。”包養金額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白果街道銀山社區易地扶貧搬甜心寶貝包養網遷戶曾凡琴告訴記者,赫章縣第三中學等3所學校在每年開學時,都會在易地扶貧搬遷社區開通“綠色報名通道”,方便易地扶貧搬遷子女入學報名。
為解決搬遷民眾子女讀書問題,貴州在規劃建設安置點時,就同步摸清搬遷民眾子女接受教育需求,對現包養網有教育資源存在一定缺口的,按照“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就地改擴建校舍設施包養情婦,確保滿足搬遷民眾子女有學女大生包養俱樂部上。
截至20包養甜心網19年8月,貴州累計在安置女大生包養俱樂部點所在區域完成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幼兒園333所,建成校舍200余萬平方米包養網,保包養留言板障了搬遷民眾子女有學上、上好學。
為讓每一位山區孩子都能享受和包養縣城同等的教學待遇,貴州招聘了2.58萬名特崗教師到農村中小學任教,培訓農村教師達70萬人次,貴州僅中央和省級財政就累計發放鄉村教師生活補助8.9億元,實現了貴州全省農村教師國家級培訓全覆蓋。
同時,貴州自2015年率先在全國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學生資助政策以來,壓縮黨政機關行政經費6%用于支持教育精準扶貧,累計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173萬人次,發放資助資金53.02億元。
還有許多愛心人士走進貴州大山義務扶貧支教,“時代楷模”陳立群就是其中的代表,2016年8月他從杭州學軍中學的校長崗位上退休,來到貴州黔東南臺江縣民族中學任校長一職包養網,開啟了他分文不取的支教生涯,3年間,這所地處貧困山區的學校悄然蛻變。
包養“我家庭的經濟負擔很重,主要經濟來源是媽媽在外務工的微薄工資,家里欠債很多,如果沒有教育扶貧政包養女人策的幫助,我可能讀不了大學,也找不到工作。”畢業于貴州盛華職業學院的羅金鳳如是說。正是由于一系列教育扶貧政策的支持,羅金鳳得以進入盛華職業學院非遺學院學習并順利畢業并工作。
為改善貧困山區的教育條件,貴州包養軟體還相繼推出和實施了教育精準脫貧“1+N”計劃,在全國率先包養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前教育營養改善計劃,率先實施三年免費中等職業教育,率先為所有鄉村中小學配備校醫,率先對貧困家庭學生上高中、上大學免除學雜費等一系列措施,讓山區孩子能上好學包養app。
截至2018年,貴州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85%、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34%。貴州成為西部第一批全國第16個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整體通過國家認定的省份。
“貴州通過教育資金和項目持續向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聚焦傾斜,貧困地區教育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貴州省教育臺灣包養網廳黨組成員、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趙廷昌表示,下一步,貴州將全面落實教育精準扶貧學生資助政策,為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全面開通“綠色通道”,保障農村貧困學生無障礙入學就讀,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