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溪村人的新追求 走綠色發展 生態富民之路_中國扶貧S包養網站比較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眼前的杜贏,臉上洋溢著自信,與一年半前相比,判若兩人。

27歲的小杜,包養是“中國扶包養網貧第一村”福建寧德赤溪村第一個返鄉創業的大學生。三年前,滿懷憧憬的他帶著女友回到包養網了赤溪,但家人和朋友并不理解他,他憑一己之力一時難以打開局面。搖一搖頭、欲言又止——這是一年半前,記者第一包養網次走進他家時小杜的模樣。

現在完全不同了——“生意真的特別好!”原來,赤包養網溪村黨總支得知杜贏遇到的困難后,主動包養網登門,幫他在村內協調土地,辦起了茶葉加工廠,“今年比去年多賣出1萬多包養網斤茶”。

這只是一個縮影,赤包養溪村正“實”字當頭、“干”字為本,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地處閩東大山深處的赤溪村山好水好,包養網全村森林覆蓋率超過90%,九鯉溪繞村而流,可就是“平地太少包養”,難為了已經擺脫貧困、正在謀求更好發展的赤溪人。

就在杜贏辦廠用地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黃中和包養網也從上海返回家鄉赤溪,與村里另外兩個伙伴一起成立了合作社,準備發展食用菌項目包養網。擺在面前的第一道難題,也是缺地。

赤溪村黨總支書記杜家住與黃中和、村民們反復商量,終于“磨”出了一個大家都愿接受的方包養包養:村委會代表合作社從村包養網民手中流轉10畝地,投資包養網建成食用菌大棚,再將大棚租給合作社,每年租金8萬元。合作社請來技術人員應用新式種植法,再以每人每天150元的工資雇請村民包養網,一道參與食用包養菌項目建設。

結果如何?“效益非常好!”黃中和樂得合不攏嘴,“每個月出產三期,每期8000多斤。我們這里生態環境好,產品質量有保包養包養,不用出閩東,周邊兩個縣就能銷包養網售一空。每斤平包養均售價5元,比以往村里各家各戶自己種的高出一倍。包養網

兩年前,總長19公里的楊赤公路建成通車,赤溪村到高速公包養路口只需20分鐘包養。打開山門游客來,包養赤溪人初嘗發展生態旅游包養網的甜頭。如今,赤溪村與寧德福鼎市旅游發展公司合作,村里的游客中心、風雨廊橋、玻璃棧道等項目都已開工,赤溪人吃旅游飯的胃口更大了。

去年2月1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包養記在人民網演播室同赤溪村村民視頻連線,牽掛和勉勵的一幕幕,赤溪人歷歷在目。干部群眾擼起袖子加包養油干,當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1.5萬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黨的十九大就要召開了,赤溪人一定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走好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路子包養,用實際行動為十九大獻禮。”杜家住說。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