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多條通道 革命老區武S包養網站比較川為農民解決產品銷售難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圖為當地供銷社上門收包養購葵花現場。 李愛平 攝

中新網呼和包養包養浩特11月14包養網日電 題包養:開辟多條通道 革命老區武川為農民解決產品銷售難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初冬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雖然迎面刮來的風帶著刺骨涼意,但對于62歲的王紅紅卻“一點也不感覺包養網冷”。

因為早在幾天前,他就將8萬多斤葵花分幾次賣給了當地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簡稱供銷包養網社)上門服務的“收購員”,且拿到貨包養款1包養6萬多元。

王紅紅所在的地方叫西烏蘭不浪鎮,距離包養網武川縣大約需要1小時的車程。

“如果沒有人上門收購,這8萬多斤葵花要拉到縣城銷售,要跑好多趟。”王紅紅說,“現在好了,坐在家里就把這件事辦了。關鍵是價格也不錯。”

  圖為回鄉創業的朱包養網瑞芳。 李愛平 攝

王紅紅粗略估算,“這8萬斤葵花,純包養網收入至少能達到1包養0萬元以上,今年冬包養網天不必為錢發愁了。”

以土豆、莜面而聞名的武川縣,因境內有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等紅色景點,亦屬中國革命老區包養網。然而,多年來,受限于交通、信息等因素,當地農民不同程度面臨著農產品銷售難的困境。

武川縣供銷社主任董成對記者表示,為了破解這一難題,“我們想了好多辦法,上門收購只是其中一種方式。”包養

據介紹,當地供銷社正包養網在嘗試的“電商”銷售,目前已成為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另一種有效方式。

記者在當地供銷社運行的電商平臺上看到,幾乎每天都有來包養自全國各地的訂單,這些客戶對于當地的“土特產”–莜面、葵包養網花、菜籽油、牛肉干等包養網非常感興趣。

“初步估算,運行不到一年的電商,已經賣出500多萬元的農產品。”董成說,“這只是個開始,將來會越來越好。”

返鄉創業的朱瑞芳是一名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要想讓產品賣出好價錢,必須包養學會利用電商平臺進行包養推廣。”

她和丈夫一起創辦的迦南種植專業合作社,包養網目前已經在當地“小有名氣”。

包養網

朱瑞芳說,通過電商平臺及其他方式銷售,“目前包養和我們合作的農民,已解決產品難賣的困境,早已脫貧致富了。”

采訪中,記者獲悉,當地供銷社為了包養網能夠切實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還主動出擊到北京等地找市場。

今年10月15日至20日,當地供銷社組織了14家農業龍頭包養企業到北京門頭溝區開展活動,進行銷售。

“當地的群眾一聽說是包養來自武川的有機農產品,特別高興,甚至包養網還出現了搶購現象,真的沒想到啊。”董成告訴記者,這樣的活動,對于打造當地品牌影響力,意義太大了。

在董成看來,這也是當地推動“鄉村振興”、助力“消費扶包養貧”的一種好的方式。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