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寧對口扶貧協作20年啟示錄_一包養網心得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一種使命擔當穿越時空——立下愚公移山志,一張藍圖干到底,20年來閩寧對口協作結出豐碩成果

62包養網歲的謝興昌愜意地坐在寬敞整潔的小院里,看著青棗掛滿枝頭,門前的村道正在翻新。他的家,坐落在福建和寧夏牽手扶貧的起點——寧夏永寧縣閩寧鎮。

自20年前從包養網西海固老家搬遷到這里,謝興昌一家已換了4次房:從地窨子到土坯房包養網站到磚瓦房,再到有包養留言板小庭院的水泥平房。

1997年7月15日,這是一個改變謝興昌命包養運的日子——閩寧村正式奠基,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包養平同志代表福建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專包養門發來賀信,祝賀閩寧對口協作的這項重要成果。

如今,閩寧村升格成了閩寧鎮,人均年收入由當初的500元增加到10360元,這個當初被謝興昌形容為“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沙石跑”的地方已經變成了一方綠洲,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小鎮。

這一切巨變,正源于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二十年如一日”的久久為功。

“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消除貧困,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這是一個重大戰略部署的開啟——

秉承包養上世紀包養網車馬費八十年代鄧小平同志提的“兩個大局”的重要女大生包養俱樂部戰略構想(沿海地區先發展起來,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發展到一定時候,沿海幫助內地也是個大局),在中國進入“八七”扶貧攻堅的重要階段,1996年9月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作出了推進東西對口協作的戰略新部署,其中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

斗轉星移,初心不忘。沿海的八閩大地與西北的戈壁旱塬,自此有了跨越時空的心手相連包養價格

1996年10月,由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為組長的包養甜心網“福建包養意思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正式成立;閩寧第一次對口扶貧協作聯席會議隨即在福包養網州市舉行,并選出沿海的8個經濟實力較強的縣(市、區)對口幫扶寧夏的包養網ppt8個貧包養軟體困縣。

5個月后,習近平同志率團來到寧夏,開始為期6天的對口扶貧考察,并在銀川召開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第二次聯席會議。

包養站長“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邁氣概,同寧夏各族人民一起包養全力以赴、扎實有效地做好對口扶貧協作工作,為實現我們黨向全世界作出的20世紀末在全國消除絕對貧困的莊嚴承諾,為21世紀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強者之林,做出無愧于歷史的突出貢獻!——習近平同志在聯席會議上的講話擲地有聲;也正是在這次會議上,雙方決定共同建設作為扶貧協作示范窗口的閩寧村。

扶貧誓言,山海為證。

兩省區對口扶貧協作拉開帷幕,一干就是20年,持之以恒、風雨同舟。

寧夏人民不會忘記——

習近平同志倡議兩省區包養強化頂層設計,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年輪流舉辦一次,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出席商定包養俱樂部協作幫扶方向和重點。20年來,閩寧聯包養網VIP席會議從未間斷,承諾的協作事項逐一兌現跟蹤落實。

習近平同志先后5次出席閩寧對口扶貧協作聯席會議,在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倡導的“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協作、共同發展”的指導原則,他提出的“創新幫扶機制,拓寬合作領域”“加大企業包養甜心網和社會力量扶貧協作規模和力度”等前瞻性思想,成為兩省甜心花園區共謀發展的行動指南。

寧夏人民更不會忘記——

習近平同志兩次來寧夏調研指導扶貧工作。1997年4月在銀川召開第二次聯席會議后,他先后來到同心縣、海原縣、西吉縣、隆德縣等寧夏最貧困的地方,考察扶貧項目,慰問貧困家庭。

2008年4月7日至9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甜心寶貝包養網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寧夏考察工作,深入銀川、吳忠、固原、中衛等地農村、企業、社區和工業園區。他指出,要以改善民生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繼續大力開展就業指導、城鄉醫療救助包養、困難家庭學生助學、農村五保戶供養、教育救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助、司法援助等工作,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千家萬戶。

“就坐在我旁邊,拉著我的手,問家里收入如何,平時去哪里看病?”固原市開城鎮深溝村回族老漢金學文回憶起8年前習近包養女人平同志看望他的情景,仍十分激動。“現在村里有了新的衛生室,我的老屋也翻新了,今年還打算去‘浪一浪’(游玩),想到首都北京旅游。包養網

包養

20年彈指一揮間。閩寧兩省區對口扶貧協作結出了累累碩果——

福建累計無償援助資金13.43億元,先后拿出30多個條件最好的縣(市、區)輪流與9個寧夏貧困縣(包養區)結對,引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入項目、技能培訓、產業配套等幫扶內容不斷拓展,做到“寧夏所需、福建所能”;

兩省區持續推動經濟協作和產業對接,有5600多家福建企業、商戶入駐寧夏,總投資達800億元,每年解決3萬甜心花園多人就業,4萬多名貧困山區農民穩定在福建各地從事勞務,年均獲得收入超過10億元;

素有“貧瘠甲天下”之稱的西海固,GDP增長21.3倍,地方財政收入增長67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倍,成為寧夏增長最快的地區……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