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反哺家鄉,阿恩克其終于完成了多年的夢想。
為了實現這一夢想,這個從四川大涼山走出來的彝族青年,帶著母親的遺愿、父親的期望,成功考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并保研本校,實現走出大山的夢想。
他擔起長子責任,利用課余時間兼職,同時用獎助學金補貼兩個包養網弟弟的學習開銷。
他用汗水守護曾經養育他的熱土,組建“一心彝意”支教團隊回鄉包養網反哺,自建板房校舍,完成四期共100余天的支教活動,幫扶學生超1000人次,鼓勵家鄉兒童重返學堂,用自己的努力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
他還助力家鄉人民脫貧,在疫情下開啟線上包養網心得直播,包養為家鄉的滯銷農產品帶貨,累計銷售額十余萬元。
他以行動詮釋青年擔當、傳播青春力量、爭做時代新人,榮獲國家勵志獎學金、江蘇省優秀青年志愿者、江蘇省“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個包養網人等榮譽。
阿恩克其參加學校的領航開學第一課。本人供圖
走出大山
在大多數孩子還在向媽媽要糖吃的時候,阿恩克其已孤身走上街道,彎腰撿起散落的空瓶,一角錢一角錢地攢。他的家鄉大涼山美姑縣牛牛壩鄉,曾經是一個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家中經濟負擔十分繁重,阿恩克其小時候每到寒暑假,都會穿著不合腳的鞋包養網子,到建筑工地打工補貼家用。
身為家中長子,背后有5個年幼的弟弟,他從小就暗下決心:必須走出大山。在小學辦公室旁昏黃的路燈下日日苦讀,最終以優異成績考入了涼山州民族中學。這為他能走出大山,跨出第一步。
本以為生活的黎明已經接近,沒想到和中學錄取通知書一起來的,竟然包養是母親病逝的消息。阿恩克其清晰地記得媽媽在電話那邊虛弱地說:“克其,媽媽先走了,你是大哥,一定要努力學習,幫著爸爸照顧好弟弟。”
“經濟的重擔、弟弟的哭嚎,有時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母親去世后,大弟弟面臨輟學的包養感情危險,弟弟還在襁褓中,父親也因為過度悲傷一夜白發,阿包養網推薦恩克其非常苦惱,他不止一次的思考,未來到底該何去何從?
那一夜,不善言辭的父親抽著旱煙拍著他的肩膀說:“你的任務就是要讀書,家里的事情不用擔心,有爸呢。”從那以后,他收起了這個年紀本該有的意氣和鋒芒。父親一夜白發,而他一夜長大。
“我知道,只有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讀書才能改變現狀。”帶著母親的遺愿、父親的期望,阿恩克其成功考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為鄉里第一個考上雙一流高校的大學生,實現了走出大山的夢想。
2017年9月,帶著滿心憧憬來到大學后,這個曾經是全村人驕傲的青年突然墜入谷底。專業成績墊底,語言溝通不暢……但懸殊的差距并未把阿恩克其壓垮,每一次遭遇挫折時,他都會不斷和自己說:“我身后還有五個弟弟,我不能放棄!”
入學以來,阿恩克其一直以學習為包養網首,并在學習專業知識之余輔修法學。績點實現了從3.2到4.1的飛躍,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2次、校長特別嘉獎之勵志獎、校十大杰出青年等20余項榮譽稱號。
由于不忍讓日漸年邁的父親獨自擔負七人的生活費用,從預科至今,阿恩克其積極參加勤工助學的工作,應聘校內外各類兼職,累計收入8萬4千元。
3年多來,未向家里伸手要過一分錢,同時還主動承擔著兩個弟弟的生活費用。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阿恩克其知道,沒有黨和國家的政策,沒有包養老師同學們的幫助,就沒有自己的今天。為了盡自己所能回饋大家,他始終堅持在各類平臺為同學服務。
因為深知學習成績落后的那種無力感與焦慮感,在學院學業發展與支持中心招募成員時,他第一個報了名,擔任教員部部長,幫助50余位和他一樣基礎薄弱的同學提升了績點。
“熱情開朗、廣交好友是我們彝族人的特質”,為促進包養站長各民族同學交往交流交融,他還成為經管“紅石榴”少數民族工作坊負責人,籌辦迎新晚會、交流沙龍等10余場活動。
阿恩克其在進行支教招生。本人供圖
反哺家鄉
“走出大山,是為了更好地回來”,包養網這一直是阿恩克其的夢想。
離開家鄉求學后,他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涼山里有一個被毒品奪去了父親的孩子,叫約其日洛。身世的坎坷并未讓他放棄對未來的希望,在他身上,阿恩克其隱約看見了自己曾經的影子。
自2016年,他利用假期為約其日洛進行包養網推薦義務輔導。阿恩克其希望約其日洛能夠考上州民中,于是每次放假回家都會給他輔導甜心寶貝包養網,約其日洛每個寒暑假都有進步。
在約其日洛六年級時,為了提升他的數學成績,阿恩克其專門教長期包養給他小學奧數等偏難的題型。每天約其日洛都會提前來到教室,手里拿著老師每天給他打印的題,雖然基本都是錯的,但在阿包養女人恩包養網克其講解后他都能聽懂并有所領悟,而且能夠舉一反三,“在他那雙充滿求知的眼神里,我想他肯定沒有問題。”
一個寒假阿恩克其幾乎搜尋了網上所有的難題,把典型題都給他講了一遍,并把剩下的題全部打印下來給他,讓他回校了再做。經過六年級寒假的這次輔導,約其日洛的數學有了很大的飛躍,阿恩克其也曾與他母親說西昌的任何選拔性考試,日洛應該都是沒有問題。“我想他在學校應該是把所有題都認真做完了,果然日洛以優異包養行情成績考上了州民中,為走出大山邁出了第一步。”
在給約其日洛進行輔導的同時,阿恩克其一直在思考,在那遙遠的大山里,有如此多身處困境渴望依靠知識改變命運的孩子,僅包養憑一己之力,又如何解決教師、課程、場地和物資都極度匱乏的問題?
“我要盡最大努力帶他們飛出大涼山。”他說。
為了幫助更多孩子追逐夢想,2018年夏天,阿恩克其創建“一心彝意”支教團隊。包養網經過包養無數個日夜地反復策劃和培訓,團隊成員們自掏腰包買下往返車票,一同踏上前往大涼山。
初到涼山,他帶領團隊自行搭建8間簡易甜心寶貝包養網板房,拿出平時節余的生活費購置100多套桌椅,和家人鄰居一筐一筐地背起磚瓦和水泥。自此,包養妹涼山里多了14位老師和一所用汗水凝聚成的彝心學校。
小學三四年級不會拼音、乘法口訣,是當地孩童常見的現狀。為了提升他們薄弱的基礎知識,阿恩克其安排入學測試,規劃小班教學模式,每天在達40℃的板房教室里進行10個小時的輔導,同時他們圍繞思想啟包養留言板蒙、醫療衛生、航空航天和彝族文化等方面開展第二課堂。將各類課外知識融入教學,手把手帶著他們制作航模,團隊指導老師還給孩子們上了一堂思想啟蒙課堂,愿這些大山的孩子們也終有一日翱翔藍天。
兩年來,團隊完成先后三次總共100余天的支教。服務學生人數達1000人次,共幫助20余位學生考入當地最好的中學(全縣每年僅能考出30名左右學生)。其中也包括四年包養前起便跟隨克其腳步的約其日洛。團隊先后獲得江蘇省“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個人和優秀團隊等多項榮譽。
阿恩克其(后排右一)和社會實踐團隊成員。本人供圖
精準扶貧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阿恩克其的家鄉作為國家聚焦的“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是全國僅有的52個未摘帽貧困縣之一,由于對外信息閉塞,家鄉的優質農產品滯銷嚴重。
現在的他,已經漸漸有能力幫助兒時曾給他支持的那些鄉親。2019年,他發起農產品“代言人”計劃,幫助農戶把當地的苦蕎、青花椒,推銷給高校食堂和企事業單位,成交額達數十萬元。他還帶領團隊在校園中組織“來自大涼山的禮物”暖心義賣活動,獲得全校師生的大力支持,為學生籌款超兩萬余元。
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包養響,家鄉的農產品滯銷包養嚴重,于是他帶領團隊開啟線上直播帶貨,助力決戰扶貧攻堅戰。
團隊為當地農戶建立直播培訓線上課程,讓農民成為自己農產品的代言人,解決滯銷的同時,增加農戶可持續的收益。
培訓農民伯伯們做直播的場景包養站長,讓阿恩克其難以忘記,當地的農戶基本都不會說漢語,也不識字,更不會使用APP里面的直播功能。但阿恩克其與隊友耐心指導,先在教室里用直播桿親自示范,然后再下地做示范指導,當每教會一個當地農戶時,他們都喜笑顏開,用彝語笑著說:“哈哈哈,看過別人用短視頻直播,沒想到現在我也會直播了,謝謝你們。”
直播開始僅半小時,就獲得2000余人次的關注,反響熱烈。當天共籌集善款一包養app萬五千余元。
在疫情期間,他還組織返鄉大學生為當地進行疫情防控宣傳,并籌款發放價值1500元抗疫醫療包。團隊獲得江蘇省“互聯網+”大賽省二等獎、南京市“福彩慈善杯”青包養價格年公益人才成長計劃一等獎等榮譽。
一路走來,從一名受助者變成了助人者,阿恩克其認為,是常懷感恩之心,永葆自強之志讓他一路走到現在。
對于未來,他希望帶領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激勵更多青年扛起時代重任,用實際行動與偉大祖國同向同行,成為名副其實的“強國一代”!(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