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品牌,感恩時代
█丁夢廣東廣州化妝品品牌創始人
站在三十而立的人生節點,回想走過的路,我非常感慨。從蘇北農村來到一線城包養網市,從剛出校門充滿迷茫的中專生,到現在帶著自己的創業團隊朝著夢想踏實進發,10多年來,我跟著時代的步伐勇往直前,完成了人生蛻變。
2010年,我從一所電腦進修學校畢業,在一家廣告設計公司里“爬格子”。一度以為自己將在這個安穩的工作崗位上長久干下去,直到看到身邊有人做起包養網單次了“微商”包養。那時候,人們買東西的渠道除了實體店,就是大型電商平臺。“微商”的出現,如一粒石子激起滿池浪花包養條件,很快成為潮流。
2016年初,艱難說服家人后,我辭了職,成為較早一批“微商”大軍的一員。我當時暗下決心:既要有銷售技巧,又要以誠為本,把有品質、價格優惠的產品賣給更多的人。
做“微商”銷售,天天要與顧客交流,我很快就感覺到自己知識儲備的不足。為此,我如饑似渴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讀書看報,了解政策方向。勤于學習和思考的習慣,讓我之后越來越有自信。
回想起來,那幾年確實很辛苦,但也很充實。我一個人從蘇北跑到廣州找生產廠家進貨,盡可能地為顧客考慮,薄利多銷。我把自己的奮斗故事拍攝成一條條正能量視頻發在微信朋友圈。在“微商”銷售中,我慢慢收獲了一大批忠實客戶。我很欣慰,沒有人不愿意與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做朋友。
政府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我和愛人一起又做了個大膽的決定,創立屬于自己的化妝品品牌“水之初”,利用剛剛興起的短視頻做宣傳。2020年疫情期間,我封閉在家里,閑不住,又開始在網上直播,銷售自家產品。
那時候是真累啊!兩三天一次直播,一次6小時,關了直播嗓子里都感覺在冒煙。然后馬上開始選品、鋪貨,經常晚上到凌晨一兩點鐘才休息。辛苦總有回報,我的直播間“粉絲”數不斷地往上漲,最多一個月,光面膜就賣了近4000萬元。
懷上第二個孩子之后,我開始帶徒弟了。我認為,一個好的網絡帶貨主播,要勤奮,要有與人溝通的天賦,更要真誠。在直播間里,我堅持一個原包養條件則,每一款化妝品我自己先試用,然后根據顧客的需求有包養女人選擇性地推薦產品。
現在,我們團隊里已經有幾個小“網紅”了,事業穩步發展。回想過去,我特別感恩這個時代,讓追夢人看見光亮。
本報記者程遠州整理
拿著相機,為夢前行
█楊璐宇河北石家莊文化傳播公司負責人
我是河北石家莊的一名自由創業者,我的故事從一臺相機開始。
2012年,我在河北傳媒學院讀攝影專業時,父母就給我買了一臺相機。課堂學習之外,我便學習如何拍攝、制作視頻。在實習時,有一個行業前輩看我能吃苦,拍的片子也不錯,便提出拉我一起從事婚慶攝影。
“我能行嗎?失敗了怎么辦?”當時我心里十分躊躇,可那時年輕,沖勁足,想闖出一番天地。于是心一橫,扛著機器一腳踏進了拍視頻這個行當。
婚慶攝影是個起早貪黑的行業,掙的是辛苦錢。凌晨起床去跟拍,累了一天晚上還得撐著眼皮剪片子;客戶不滿意,還得來來回回修改。
“累死累活圖什么?老老實實找個班上,朝九晚五不好嗎?”這樣的念頭不止一次浮現過,但每當片子做完拿到報酬時,我又感覺付出是值得的。別人讀書向父母索要臺灣包養網學費,而我卻早早自食其力,而且不管是拍攝和剪輯,都做得有模有樣。
除了婚慶攝影外,我還做起了攝影器械出租和視頻剪輯的工作,收入不包養網斷增加。就這樣,我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更堅定了自己創業的信念。
20包養軟體15年大學畢業時,我已經有了一定的積蓄,沒有聽從父母的勸說,而是選擇成為了包養行情一名靈活就業者,和兩名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創辦了攝影工作室。那幾年,我拿著相機走遍了大江南北,那時才發現原來世界這么精彩。
也許是早就習慣了打拼,我打心底不愿安于現狀,如饑似渴地學習營銷、策劃、活動執行等方面知識,凡是覺得能做到的我都包養網會去嘗試,人生變得無比豐富。從攝影工作室到婚慶公司,再涉足文化傳播領域,如今我已包養金額在石家莊市裕華區創辦了一家占地200多平方米的文化傳播公司,業務范圍也從最初的婚慶攝影拓展到宣傳片拍攝、廣告策劃、專業包養視頻制作等。可以自豪地說包養條件,這就是我夢想的結晶。
如今,最初那臺陪伴著我度過寒冬酷暑、走過大江南北的相機,被我珍藏在家里。它是我夢想的起短期包養點,也是督促我不斷前行的動力。選擇喜歡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為夢想插上翅膀,我覺得這樣的人生很有意義!
本報記者張騰揚整理
合伙創業,貴在堅持
█鐘驛爐江西銅鼓直播帶貨合伙人
我今年32歲,是江西省銅鼓縣三都鎮戰坑村人,以前是直播帶貨行業的“門外漢”,沒想到在半年多時間里成為了一個帶貨主播,如今每天銷售鞋子千余雙,帶動10余人就業。
18歲那一年,父母支持我在鎮里開一家小店,從事手機和話費卡銷售。最初幾年生意不錯,后來隨著網絡銷售興起,市民買手機、充話費多數在網上進行,小店的生意日漸慘淡。2018年,我干脆把店關了,到附近企業打工。
有兩個鄰居是做直播帶貨的“網包養情婦紅”,他們經常在鎮里做直播,順便幫企業、農戶帶貨,生意十分紅火。去年5月,我突發奇想,自身形象、氣質還行,有溝通能力,也有才藝,能不能像他們一樣去進行網絡直播帶貨呢?
說干就干。我隨即邀請2個有一定線上營銷經驗的朋友加盟,在縣城租下了一個300多平方米的房子,開始了直播帶貨之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我們經過反復研究,最后選擇了一款知名的國產運動鞋作為銷售對象。
誰曾想,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直播第一天,我們直播5個小時,才賣出5雙鞋子。接下來一個星期里,業績都差不多,最多包養一天也沒有超過20雙。這個時候,我們3個人都非常冷靜,認為這是正常現象,必須堅持下去。
我們互相打氣,哪怕直播間只有一兩個顧客也耐心做好解說。隨著時間推移,直播間“粉絲”越來越多,人氣也越包養app來越旺。一個月后,“粉絲”增加到2萬人。生意越來越好,我們信心倍增,又新增了一個直播賬號,雇了13名員工,其中主播9人、客服2人、后勤2人。
去年10月,我們遇到了臺灣包養網一件麻煩事。由于各方面客觀原因,生產廠家無法正常發貨,我們只能減少直播時間,或者只做預售。經過這次教訓,我們學會了多做預案,以備緊急情況。
如今,我們兩個直播賬號“粉絲”近10萬人,每天能賣出鞋子千余雙,我們3個合伙人都有了一份穩定收入,更讓我們欣喜的是帶動了13名附近居民就業。別人問我創業半年多來有什么心得包養網ppt,我總結下來就兩點,一是要敢于去嘗試,其包養價格次就是貴在堅持。
本報記者朱磊整理
助力致富,心勁兒足
█格桑曲珍甘肅舟曲電商主播
1990年,我出生在西藏日喀則。阿媽常說,我天生骨子里就有一股闖勁。少年時代,我就曾一個人跑去拉薩,在一家飯店做服務員;后來,又獨自坐著火車到了浙江、江蘇、北京。走南闖北,既開闊了我的眼界,又讓我對做生意產生了濃厚興趣。
后來,我嫁包養網到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峰迭鎮壩子村。這里山清水秀、民風淳樸,鄉親們種的花椒、木耳等山貨品質上佳。但是受交通條件限制,只能等著商販來收,好貨賣不上好價錢。
能不能把山貨搬上網絡,通過視頻展示當地的特產?看到有人直播賣貨,我也動了心思。2包養019年5月,我開通了名為包養甜心網“格桑曲珍”的網絡賬號,開始賣村里的包養網花椒、木耳、藏族服裝、飾品等商品。
萬事開頭難。一開始,我在直播時,沒有幾個人看;來看的,也很少有人下單。賣不出去貨,心里像火一樣燒。后來,在縣商務局的幫助下,我注冊了自己的商標,產品包裝也上了檔次,并且通過了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包養網比較為提升直播水平,縣里還組織我們做電商的主播去浙江義烏學習考察。
縣里各項配套措施也在改善。比如物流方面,原來,由于山高溝深、交通不暢,很多產品常常因為發貨不及時導致顧客抱怨。后來,縣里協調多家物流公司入駐,還開通了舟曲到蘭州的物流專線和19個鄉鎮物流快遞站,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政府還建設了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讓我們免費入駐,還安排專人幫助解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理順了思路、解決了困難,我的直播事業慢慢走上了正軌。現在,我的“粉絲”已經有了幾十萬,回頭客越來越多。每天直播的幾個小時,是我最充實的時刻。有時候為了彰顯特色,我還到田間地頭直播,讓大家看到當地的山山水水。
以前,農戶一畝地種40多棵花椒樹,一年最多掙1萬元;現在通過直播帶貨,減少了中間環節,每戶至少增收兩三千元。去年“雙十一”期間,我一天就幫村里的20多戶賣了4萬多元的花椒。如今,村里每年生產的4000多斤花椒,有七八成是我賣掉的。除了我們村的山貨,我還幫周邊甜心寶貝包養網村子的老鄉帶貨。大家都沒想到,電商竟然有這么大的能量!
舟曲人常說,兩個胳膊有勁兒不如心里使勁兒。現在,我的心勁兒更足了,一定要把直播電商這件事堅持做下去,與鄉親們一起致富!
本報記者付文整理
家傳技藝,“繡”出幸福
█海來曲洛四川涼山繡娘
我今年45歲,是一名彝族繡娘。原來住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庫依鄉拉洛村的大山里。2017年丈夫去世后,我獨自撫養7個孩子長大。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靠種植玉米、土豆、苦蕎為生。2020年,在黨和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下,我家成包養網為眾多受益家庭之一,搬進了明亮的樓房,現在住在城北鎮沐恩邸社區。
為了幫助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脫困家庭婦女實現搬得出、能住下、有就業,縣里在5個安置小區成立了社區彝繡工坊。我從小就喜歡跟著媽媽學彝繡,有刺繡底子,搬到社區后參加了彝繡培訓,現在成了社區彝繡工坊的一名彝繡能手,還當上了小組長,每月收入2000多元。
前幾天,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的1621名簽約繡娘領到了新一筆工資。想想以前連個像樣的房子都沒有,現在可以依靠自己的雙手掙錢補貼家用,更重要的是工作的地方就在家門口,感謝政府讓我們有了發揮一技之長的機會。
吉克依烏整理
“斜杠青年”,喜歡多元
█強巴西藏拉薩視頻制作人
我今年27歲,現在主要做視頻制作方面的工作。
這個工作和一次有趣的經歷相關。一次,我有幸被邀請擔任西藏首個由古建筑改造的藝術中心——“吉崩崗藝術中心”宣傳片的制作工作。我就在拉薩的吉崩崗社區長大,因為這個工作,了解到自己生長的地方有這么深厚的歷史。這也是我喜歡視頻制作這份工作的原因,能一直接觸新鮮的事物,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
雖然收入不是那么穩定,但是我覺得靈活就業是一個不斷挑戰自我的過包養網程,能時時刻刻督促自己,可以有時間去思考很多問題。有了深入思考后,有時候有一些意外的驚喜,比如想到很多新點子。我也會學習其他靈活就業者,不斷完善和創新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經營模式。總而言之,我很喜歡目前這種包養網狀態,對我來說靈活就業者就是做一名長期包養“斜杠青年”,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選擇擁有多種職業、多重身份、多元生活。下一步我將繼續努力學習視頻制作技能,把這個工作做好、做優、做強。
本報記者瓊達卓嘎整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