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寧3月27日電(汪曉青)隨著脫貧攻堅包養不斷推進,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包養收獲了滿滿的脫貧成果。近日,記者從大通縣委宣傳部了解包養到,自2016年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大通縣全面完包養成了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18項脫貧指標。
位于大通縣景陽鎮大寨村的大通匯豐景園集合了花海、采摘等特色旅游項目(2018年6月7日攝)。新華網 潘彬包養網彬 攝
借助特色產業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是實現脫貧攻堅的最有效途徑包養網。據了解,三年來,大通縣共投資1.34億元,扶持全縣24876名貧困人口發展種植、養殖、運輸、商鋪購置、資產收益等到戶產業;投資2.2億元,新建34.1兆瓦光伏電站,扶持116個貧困村發展村集體經濟;投資865包養0萬元,扶持173個非貧困村實施以光伏、種養殖、資產收益等為主的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同時,借助全縣各地的資源優勢,實施鄉村旅游扶貧產業項目1包養網5項,打造了邊麻溝、東至溝、康樂等一批鄉村旅游品牌,特別是朔北鄉窎溝片區鄉村旅游扶貧產業園的成功打造,帶動了窎溝片區10個村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大通縣李家堡村實施易地搬遷扶貧項目,村民包養網從山里搬遷進了新居(2019年1月28日攝)。新華包養網網發(郭勇良攝)
產業發展好,鄉村建設好。大通縣著力在道路通暢、飲水安全、電力保障、安全住房、教育衛生、生活保障等方面下功夫。2016年來共統籌整合財政包養網涉農資金31.4億元,實施了產業發展、包養網易地搬遷、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49包養網9項。其中,投資2.47億元實施生態移民整體搬遷、易地扶貧搬遷等項目,累計實施73個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116個村電網升級改造等建設項目,實施包養網完成危舊房改造8980戶(其中貧困戶1913戶,非貧困戶7067戶)。在醫療健康方面,全面落實健康扶貧“三個一批”等措施,落實新農合、大病保險包養、醫療救助等相銜接的醫保扶持政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貧困人口醫療報銷比例達90%以上,全包養網面完成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室包養標準化建設任務,全縣包養標準化村級衛生包養室和村醫覆蓋率達到100%。在教育方面,包養網大通縣實施完成174個農村教育項目,農村教育教學條件不斷提升,扎實開展15年免費教育等義務教育保障工作,嚴格落實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加大控輟保學工作力度,建檔立卡戶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無因貧輟學現象。
大通縣李家堡村村民在家門口的集市上購買生活用品。(2019年1月28日攝包養網)。新華網發(郭勇良攝)
記者從大通縣委宣傳部了解到,大通縣堅持把包養網社會扶貧作為助力脫貧攻堅重要載體和有力抓手,積極挖掘社會扶貧潛力,根據《“十三五”包養網南京-西寧東西部扶貧協作規劃》,及時對接南京市雨花臺區建立東西部扶貧協作關系,爭取南京市對口幫扶資金3762萬包養元,實施貧困村基礎設施提升改造、產業發展等11個項目,有效助推了脫貧攻堅工作;與住建部建立定點幫扶關系,包養獲得幫包養扶資金448萬元;引導社會各界通過開展包養“百企幫百村、百企聯百戶”、社會愛心人士幫扶等活動,三年來,累計幫扶資金及物資折價1982.52萬元。
目前,大通縣全面完成了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18項脫貧指標。2018年,全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279元,是全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1包養2%,增速達到9包養網.5%,其包養中建檔立卡戶人均純收入達到3762元以上。(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