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6月2包養網6日電 題:(愛國情 奮包養斗者)青海“扶貧書記”帶領村民走出“致富路”
作者魯丹陽
記者在位于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的卯寨文化旅游景區內,見到了正包養在忙碌的卯寨景區黨總支部書記李連和包養網,這個包養網只有高中包養文包養網化水平包養網的60歲老人卻是村民眼中的“致富能手”。
“成功不是包養網為了追求名利,而是為了對社會有所貢獻。從小我就受過苦,總想有一天能出人頭地,擺脫貧窮,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包養帶領群眾一起發家致富。”
李連和出生在樂都區高廟鎮卯寨溝的新莊村,1包養977年高中畢業后的他回鄉務農,7年后走出大山外出打工,“打工賺的錢可比種地多。”1986年,李連和組建了勞務公司,帶領鄉親們走南闖北,公司在逐步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帶富了一部分村民。
2008包養年他回鄉看到家包養網鄉的鄉親們還在過著清貧包養的生活,就決心建設家鄉,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你看看這漫山遍野的綠樹,都是我帶領鄉親們種的。”李連和雇用大量勞動力上山植樹,用包養10年時間,讓卯寨溝東西兩側3600余畝的荒山荒坡變成了綠樹成蔭的“綠洲”。
環境美了,李連和就琢磨怎么利用現有資源發展產業,“最適合的就是發包養展鄉村旅游產業,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包養網飯’”。這些年,李包養連和累計投資1.2億元重點打造集休閑、觀光、農事體驗、采摘、農家樂為一體的卯寨文化旅游景區。
從建設景區開始,李連和就親自安排本村和周邊村的剩余勞動力到景區務工,在階段性重點項目建設時,吸納800余包養網名勞動力務工,每人每月可以收入近3000元錢。
景區包養建成后,景包養網區的服務管理、保潔等崗位,都吸納安排了本村或周邊村莊農戶和貧困戶就業。截至目前,120多名農戶在此長期務工就業,1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長期務工。
“我以前沒有工包養網作,主要在家務農和照顧兩個孩子,每年只有不到五千元的務農收入。”卯寨文化旅游景區的前臺服務部部長祁桃花介紹,現在她每個月有3200包養網元的收入,在家門口就業也能照顧包養網到正在上學的兩個女兒。
自己富,不算富,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才算富。李連和鼓勵周邊農戶開辦農家院、小餐館、特色種植和休閑農事采摘觀光等。“發展旅游后,游客多了,我們種植的無公害西紅包養柿、辣椒、洋芋、櫻桃、核桃等也不愁賣不出去了。”村民李積全說。
在帶領鄉親們通過發展旅游產業致富的同時,李連和還熱衷于公益事業,積極參加捐資包養賑災、扶貧幫困、救助社會弱勢群體等各項社會公益性活動。多年來,共資助了9名貧困大學生,6名學生已完成包養網包養了學業,并走上了工作崗位。
“我現在最關心的事情就是發展好卯寨文化旅游景區包養網,我要讓景區一天一小變,一周有大變,這個景區可是要養活我們這一方水土包養的鄉親們啊。”李連和說。(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