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80年生人,在樂都農村長大包養,讀書時在青海幼師學學前教育,畢業后去格爾木市的私立小學代過課,后來回樂都,在縣里的民辦幼兒園工作,直到2009年,我29歲那年,作為第一批“一村一園包養網”計劃幼教志愿者參與這項早期教育試驗。
為什么選擇來山村幼兒園?因為我自己從小在村子里沒上過幼兒園,沒享受過這種教育,希望我們后來的孩子能享受到,就是這么一種想法。
2009年,這個關注山村孩子學包養前教育的試點項目在我們這里啟動時,我真的覺得前所未有。我們當時,不要說山區,就是川水地區這樣交通更方便的地區,很多農村孩子也都沒有幼兒園上。
那時候山區孩子很多,一個村里3到5歲孩子能有將近30個。孩子多,老師少,我們一天跑一個村,一周5天去5個不同村子給孩子包養金額們提供學前教育服務。直到2011年,才固定下來,我到了現在樂都聯村這包養網個幼兒園,到今年也10年多了。
這里一直只有我一個幼兒包養留言板園老師,帶包養網ppt的是3到5歲的混齡班孩子。剛開始孩子多,我一個人帶,這幾年孩子少了,還是我一個人。
不過混齡班也有它的好處,就是大孩子可以帶小孩子。比包養如做手工,我們的孩子大的小的岔開坐,包養網大孩子可以帶動弟弟妹妹,幫忙剪個圖片、涂個膠水。
剛開始,硬件條件簡陋。孩子們的課桌是鋸掉腿的小學生課桌,椅子是從家里自帶的凳子,操場高低包養意思不平,沒有自來水,沒有玩具。山區里的家長和孩子沒接觸過包養留言板學前教育,都不愿來,孩子們怕生包養甜心網,來了包養網推薦哭哭鬧鬧,上廁所都要鬧著回家上……
但這么多年下來,家長們有目共睹,都愿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了,甚至有的孩子才2歲,就想送過來。他們每天接送孩子,也積極參與我們組織的活動。教室衛生,包括冬天生火爐也是家長協助老師來包養做。2016年,我們搬進了新校園,條件大為改善。
我們這邊的孩子幾乎都是留守兒童。有的孩子在家里被爺爺奶奶嬌慣,剛來時特別任性,會搶玩具、打人,爬到桌子上跑。經過一學期鍛煉和學習,這些行為漸漸都能改過來。性格比較孤僻的孩子,一個月左右也能差不多適應幼兒園。
村子里包養網心得各種情況的孩子都有。像我們班上有兩個孩子,奶奶和爸爸聽包養俱樂部力有障礙包養女人,媽媽有智力包養故事殘疾包養網dcard,一家人生活主要靠爺爺。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哥哥還好,妹妹到現在都不會說話,而且她之前習慣跟著爺爺去放羊,特別不愿來幼兒園。剛來時,別的孩子坐著聽故事,她會尖叫著跑來跑去。
想了各種辦法,先隨著她,讓她適應,又安排她和哥哥坐一起。現在上了一學期幼兒園,孩子基本適應了,在習慣上改變比較快,比如上完廁所要洗手,她很積極地第一個跑過來,說要打掃衛生,她馬上把掃把拿過來,就是還不會說話。
這樣的孩子,你要多給他們一些關心,多愛護他們,慢慢跟他們接觸。每次上廁所,我會單獨叫著她,拉著她的手去。小孩雖然不會表達,但是心里懂得。有時候她上完廁所,就在外面等我,外面冷,讓她回去也不肯,一定要跟著我。
在幼兒園,我們每天的活動都不一樣。比如每周一晨間是談話活動,跟每個孩子交流一下,周末你在家最開心的事情是什么,讓孩子們一個個上臺講。他們有的說是跟姐姐做游戲,有的說跟家里的小弟弟玩沙子,或者跟爺爺奶奶去地里了,這樣可以鍛煉孩子們口語表達的能力。
社會活動,讓孩子了解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嘩,排隊不能推擠,待人禮貌等社會交往方面的東西;語言活動,比如看圖講故事,讓孩子理解故事內容,提高表達能力,也通過故事得到教育;還有健康活動,包養行情做運動等等。
教學設備上,我們現在還沒配上多媒體一體機。每周,我們都會開展適合山村孩子們的活動,帶他們去田間地頭上課,讓孩子們了解熱愛家鄉,傳承民族文化。
我覺得和孩子在一起是最開心的。沒騙你,堅持到現在就是因為喜歡這份工作,喜歡和孩子在一起。有家長問我,說家包養一個月價錢里一兩個孩子都那么吵,幼兒園這么多孩子,你每天對著不嫌吵嗎?我說我習慣了。而且10多年來,孩子們一年比一年有進步,發生了很多變化。
比如我們的孩子剛來時,都不會說普通話。我堅持跟他們用普通話交流,鼓勵他們回家給爺爺奶奶當老師,也跟家長們說,孩子教的時候你們不要笑,要鼓勵他們。現在,我覺得我們的孩子跟縣城孩包養條件子在普通話包養網車馬費上已經沒什么區別了。
另外,孩子們見到生人也不那么怕生了。我甜心寶貝包養網能感覺到,他們各方面能力越來越強,適應力也越來越好,入園時哭鬧的情況少多了。
每年迎來新包養金額的孩子,送走大班孩子。我跟小學老師說,我覺得包養價格ptt每次剛把孩子帶懂事了,養成各種好習慣了,可以幫老師拿個東西、收拾個玩具,他們就要離包養開包養價格ptt我,到你們那里去了。每年都是這樣。但我心里還是很開心的,因為每天跟孩子們在一起,包養網把我知道的所有孩子們可以知道的東西傳輸給他們,我問心無愧。
這幾年,一方面孩子數量減少,一方面家長們進城務工,村里的孩子越來越少了。像我們班,剛開始二十六七個孩子,現在只有7個孩子。很多孩子都跟著家長搬到縣城去了。有的家里過去租房做生意,有的條件更好,都把孩子送到縣里上幼兒園了。
留在村里的大都是家庭條件相對較差的。不過也有回流到村里,從縣城幼兒園轉到我們幼兒園的。我猜想有一方面原因是我們的幼兒園不收費。
我不知道未來會怎么變化,但我非常希望能讓所有孩子,所有不同層次包養網站、不同年齡段、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的孩子,包養網單次都可以接受到公平的學前教育。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