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村社雖小,卻連接著千家萬戶,如何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維護基層的和諧穩定?
黑龍江省拜泉縣堅持以打造“黨建引領幸福社區”為目標,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有效路徑,通包養過創新品牌、志愿服務、暖心驛站三項舉措,打造黨掌舵、眾劃槳、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拜泉模式,不斷完善民生基礎“硬措施”和居民服務“軟環境”。
手牽手創新共治品牌
“解民憂 暖民心 永遠感黨恩”。7月25日一大早,家住育新社區的徐淑珍就走進育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將趕制的錦旗親手交到了社區黨委書記張海麗的手中。
前幾天的一場急降雨,她擔心獨居平房年邁父親包養妹的安全。當她扶著老父親走出家門時,路面的水已經漲至腳踝。
“我一個婦女,也沒那么大的勁,背不動。”徐淑珍說。在進退維谷之際,她看到墻上貼的網格員信息。于是她打通電話說明情況,不一會,網格員連同片區民警趕來,蹚著積水將徐淑珍的父親背到了車上。徐淑珍對張海麗說:“錦旗一定要掛在黨群服務中心,才能表達我對共產黨的感恩和對網格員的感激。”
近年來,拜泉縣各社區黨組織緊緊包養網心得圍繞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以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為目標,按照“一網格一黨組織、一網格一主題、一網格一特色”設計路徑,全面激發“資包養網源在網格整合、工作在網格落實、服務在網格彰顯、民情包養女人在網格匯聚”的集成效應,包養故事先后打造“黨旗鮮艷 永放光輝”“東方向黨 為民綻放”“‘育’紅色文化‘新’基層治理”等一批特色鮮明、亮點突出的網格共治品牌。組織動員無職黨員、退休干部、包養甜心網退伍軍人、物業、志愿者等力量擔任兼職網格員,重點關注社區流動人口、重點人員、特殊人群以及社情民意、矛盾糾紛、安全隱患、社會治安等情況。截至目前,500余名專兼職網格員先后開展家政服務、民事調解等服務事項1000余次,服務社區居包養軟體民3600余人次,社區居民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肩并肩強化志愿服務
基層治理得好不好,關鍵在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拜泉縣衛健包養網VIP局普通干部李佳包養網是單位所在社區的志愿者包養,當初到社區報到時,李佳主動認領為一個單元的4名老人定期送藥。由于4名老人服用藥物類型和劑量不同,吃藥的時間也不同,李佳便下載了數字鄉村手機客戶端,并在相關板塊將4名老人送藥間隔時間準確輸入。此后,手機客戶端按時彈窗提醒李佳送藥時間,不但避免了因工作繁忙包養價格忘記送藥的情況,也避免了4名老人因服藥不及時而產生其他嚴重后果。
這只是拜泉縣在職黨員下沉社區和數字鄉村平臺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拜泉縣包養網心得聚焦紅色志愿服務,強化基層治理效能。推動1189名機關在職黨員干部下沉社區,構建組織體系健全、應急響應快速、處突能力高效的小區風險防控機制。每名黨員根據自身特長包養留言板和專業特點認領環境保護、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務,先后開展各項志愿服務900余次,打造“社區+機關”包養網站“社區+學校”“社區+醫院”等“1+N”共建模式,積極開包養網單次展聯建共建活動,幫助解決包養網家庭矛盾、鄰里糾紛等問題150余件,真正做到“網格包養網零距離、黨群一家親”。
“我們還通過創新建立數字鄉村指揮平臺包養網ppt,將各類社會治理包養資源在指揮中心集聚整合,逐步實現數字平臺包養俱樂部融通的社會治理格局,為社區服務提供強大的平臺保障。”拜泉鎮黨委書記劉英君說。
“心連新”打造暖心驛站
在曙光社區黨群包養網ppt服務中心的暖心驛包養站,常常包養有三五成群的外包養網賣小哥坐在椅子上休憩,室內的空調為這些在炎炎夏日里奔波的小哥們送來了陣陣清涼。
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從事外賣工作1年多的劉長林說:“自從設立了暖心驛站,熱飯喝水、避暑取暖、上廁所都方便了,暖心驛站真的讓人心暖。哪怕在送餐過程中離暖心驛站較遠,看到門前貼著相關標識的商戶,也能放心地進去加杯熱水,上個廁所。包養甜心網”
近年來,拜泉縣緊緊圍繞群眾需求,聚焦“關心暖心聚新”,探索基層治理雙向服務模式。包養網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依托,按照“統一名稱、統一標識、統一設施”工作理念,打造“文化角+休息區”的暖心驛站8處,免費為新就業群體及戶外工作者提供休息納涼、應急醫療、書籍閱讀等10余項服務,定期組織開展崗前一刻鐘、支部微黨課等活動,針對行業法律法規、安全駕駛知識等內容進行線上培訓,幫助新就業群體解決政策、法包養律、稅務等方面的問題,為黨組織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搭建有效平臺。充分發揮新就業群體“移動探頭”優勢,設置暖心驛站“新愿箱”8個,暢包養app通信息反饋渠道,各社區定期統計并上報心愿清單,引導新就業群體當好民意“信息員”、文明“宣包養網傳員”、治理“監督員”,凝聚基層治理新力量。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