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魯藏布江沿岸,依次坐落著很多村莊,西藏林芝市米瑞鄉色果拉村是其中普通的一個,意為“地球之村”。色果拉村村委會墻上的黑板上,寫著幾句歌詞:“有了這樣的家和國,叫我怎么不安心,心中的大家庭,心中的中國情。”
2012年之前,色果拉包養條件是全鄉較貧窮的村莊包養情婦之一,經過5年的發展,如今已實現整村脫貧。
陽光燦爛的午后,在村委會院子里的包養網草地上,幾十位身著工布藏裝的村民圍坐過來,主動和記者嘮起家常。
村民邊包養情婦巴先開了口:“以前我們這里窮,去打工嘛,這里離包養網城市比較遠,砍木頭這里也沒有,蟲草也包養俱樂部沒有。有了喬書記的帶領,全村現在可以說是全鄉最富的了。感謝喬書記,不是我一個人感謝,全村人都感謝他。”
邊巴口中的“喬書記”叫喬次仁,是色果短期包養拉村黨支部書記,也坐在人群里。喬次仁家中原有一輛大客車,一年能有十幾萬元包養網推薦的收包養情婦入。2008年喬次仁入黨包養網并被村民們推選為村委會副主任,他回到了村中,之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后干脆把客車賣了,專心帶領村民包養網心得脫貧致富。包養網
要轉變色果拉村的落后面貌,喬包養軟體次仁先想到要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色果拉村有36戶172人,2012年以前,全包養行情村共有黨員14人,但大多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包養不高。村黨支部決定實施“包養站長支部+黨包養感情員+家庭”的模式,支部管理黨員,黨員抓家庭,將黨的政策包養網和措施層層落實到位。經過5年的發展,色果拉村已有38名黨員,除了兩戶五保戶外,做到了戶戶有黨員。
村民次央拉姆2011年入黨:“現在我們跟以包養包養故事前不一樣了,黨支部活動很多,經常給我們上黨課,給我們講政策,教我們技能。”36歲的村婦女主任次吉則是2013年包養俱樂部入黨:“入黨后我更加愛團結,愛幫助別人了,誰家有人生病我就替他家干活,不在乎干得多少。”
人的精氣神被調動起來了,色果拉村開始發展產業。在扶貧辦資金、政策幫助下,2013年,村里辦起了養雞場。黨員帶頭籌錢,帶頭干活,經濟效益頗好。2016年一年,單是雞場就收入了18萬元,每戶平均分配。見到回報,村民包養網參與集體經濟的熱情越發高漲。村里又陸續在扶貧辦的支持下辦起了6000平方米的養羊場和300多畝的核桃蘋果種植園,色果拉村以包養留言板產業脫貧的發展模式完全建立了起包養網來。
次央拉姆說:“我們每天放雞、放羊、除草,大家一起勞動,都很高興,包養網沒有什么怨言。以包養網前全家沒什么收入,現在一個人年收入近兩萬元。現在吃的穿的也大不一樣了”。
23歲的旦增卓瑪穿著一身新工布服裝,說話時微微笑著包養網,非常漂亮。旦增卓瑪包養說這樣的一身藏裝需要花費3000包養網評價多元,以前不敢想,而如今她有了兩套這樣的藏裝。
喬次仁說,色果拉村村民很熱包養網愛自己的大家庭和國家,家家戶戶自己豎旗桿,掛國旗。村委會的小院子里也有一桿旗桿,國旗在西藏碧藍的天空下飄揚,院子里回包養價格ptt蕩著歡聲笑語。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