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政策春雨潤民心 青河奏響幸S包養網福曲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3FD0C92167C34C3CC2DBE8A31E8CCF7D

11月26日,員工在青河縣阿魏灌區隆鑫祥滴灌帶廠生產滴灌帶。近年來,該縣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及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先后引進扶持10余家規模化生產企業,并成立養殖種植專業合作包養社40余家,直接帶動1500余名貧困群眾就業,間接帶動1.1萬人(次)實現就業。 □劉是何攝

11月10日早晨,居住在中蒙邊境青河縣塔克什肯鎮阿克坦喀仁村的牧民托肯·阿帕克喂完牲畜后,與家人圍坐在暖烘烘的牧民定居房內喝茶聊天。

“前幾天我在微信群看到大家都在討論青河縣已經脫貧摘帽了,不再是貧困縣了。脫貧了,國家今后會不會不管我們了?”妻子問。

“不會的,我已經問過鎮領導了,他們說青河縣雖然脫貧摘帽了,但扶持政策不減,黨的十九大后會有更多的惠農強農政策。放心吧,好日子以后多著呢。”托肯說道。

2016年初,脫貧攻堅戰在青河縣打響。這是一場充滿機遇與挑戰的脫貧戰役,一系列新舉措和大幅度的惠民政策,給這里帶來新變化和新發展。

好日子一個接一個來

2016年初,青河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69戶7056人,貧困村17個,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

青河縣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以解決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為總要求,把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兩高于、一接近”作為脫貧攻堅重要內容,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主攻對象,把貧困村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精準識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一套套“組合拳”,啃下了很多“硬骨頭”,拔掉了很多“窮根”。

要在一年內讓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對財政收入只有2億元的青河縣來說無疑是巨大包養網的挑戰。為了確保青河縣脫貧攻堅順利開局,阿勒泰地區及時給予2000萬元的啟動資金和1億元借款。

在這場脫貧攻堅戰里,青河縣積極解決扶貧資金,成立縣誠信投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設立1000萬元擔保基金,通過農村信用社1∶10放大解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貸款。同時,由財政出資包養,給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包養困人口辦理了家庭財產、意外傷害和責任保險。

2016包養網年底,青河縣17個貧困村退出、6971名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任務全部完成,包養網按期摘掉了貧困包養網縣“帽子”。作為受益者中的一員,托肯住進了政府為他新建的80平方米包養磚混結構牧民定居房,紅磚圍成的大院子里,牲畜棚圈、自來水、暖氣,各類生產生活設施齊全。政府還免費給包養他發了15只生產母羊和3噸煤。

2017年是青河縣脫貧攻堅鞏固提高的第一年,當地黨委、政府繼續沿用2016年系列強農利民政策,并將一些政策重點向建檔立卡貧困包養包養網傾斜。托肯的新家距中蒙邊界線只有3公里。3月份,托肯和包養網妻子都被列入護邊員隊伍,每人每月有2000元補貼。

“國家對我們貧困戶這么好,感覺好日子一個接一個來。我們要心懷感恩,認真為祖國守好邊界。”說完話,托肯披上羊毛大衣,騎著摩托車朝中蒙邊界線駛去。

挪出“窮窩”開始新生活

11月10日中午,青河縣阿魏灌區易地搬遷集中點樓房中,脫貧戶努爾拉·阿汗一家正圍坐在餐桌旁吃抓飯,看著孩子們大口吃包養肉的樣子,努爾拉笑著。面對眼前的幸福生活,再回想一下在哈拉喬拉村的生活,他感覺像做夢一樣。

青河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實施包養后,有更多的貧困人口像努爾拉一樣,挪出“窮窩”搬入新房子,開始新的生活。

2016年,青河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1258戶4357人,截至目前,1258戶已全部搬遷入住。

這場大規模易地搬遷,是青河縣精準扶貧中任務最重、難度最大的工程。圍繞“精準”二字,青河縣認真核實易地搬遷貧困人口數量,結合實際,把阿魏灌區和縣、鄉、村作為易地搬遷的安置方向,堅持規劃引領,合理確定每個安置點,確保規劃有序。

為了讓易地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青河縣委、政府努力為搬遷貧困戶出實招、出硬招。減免搬遷貧困戶樓房生活開支,有針對性地抓好搬遷人員的技能培訓,同時,依托特色產業帶動,充分發揮綠色生態有機優勢包養網,以阿魏灌區為搬遷主陣地,推行規模化、集中化、標準化種植,大力發展沙棘、小麥、馬鈴薯等特色產業,依托坤元太和、傻小子炒貨、夢園驢奶加工廠等一批包養企業落戶灌區的優勢,形成聚集效應,增加就業崗位,引導農牧民向二、三產業轉移。

今年,努爾拉在當地政府的介紹下,放下“馬鞭”走進當地一家食葵加工企業,成了一位產業工人。他的妻子也在一家企業找到了工作,兩人每月合起來有四五千元的收入,他們對目前的生活狀況非常滿意。

“我們以前擔心易地搬遷戶在老地方生活習慣了,搬過去又留不住。實踐證明,我們縣實施的易地集中搬遷工作是非常成功的,搬包養網遷戶住房、教育、衛生、安全飲水等有保障,生產資料配置到位,收入穩定,沒有一戶返貧;搬遷戶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持續攀升,創業致富的積極性高漲。”青河縣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曲世元介紹說。

奔跑在同步小康路上

走進阿熱勒托別鎮喀拉尕什村,路邊是民族特色濃郁的柵欄,一包養排整齊的太陽能路包養燈矗立在馬路邊,鮮艷的五星紅旗隨風飄揚。在該村文化室前,10余處各類健身器材整齊地排列在門前,幾位老人悠閑地舒展著筋骨。走進文化室,文化娛樂設施更是一應俱全,鄉村舞臺、籃球場、乒乓球桌、閱覽室等應有盡有。

文化室旁邊是一個集購物、郵件收發、費用繳納為一體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服務中心負責人畢沙拉·卡吾列欏拜告訴記者,他準備將哈薩克族花毯、美食及有機綠色產品通過互聯網向疆外推廣。

在文化室的對面是一所幼兒園,大院子中間擺了一個大型兒包養網童滑滑梯,推開一間教室門,一股暖流撲面而來,五顏六色的健身益智玩具擺滿教室,20余名滿包養臉童真的哈薩克族小朋友在雙語教師的帶領下學習普通話。

過去的兩年,對于青河縣農牧民,尤其是貧困農牧民來說,有著特殊意義。在這兩年,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像春雨一般,讓農牧民群包養網眾受益,1620戶貧困家庭合計免費領取扶貧畜10077頭(只)、扶貧家禽3.2萬羽(只);1258戶貧困戶搬進了兩居房;2900余戶貧困家庭享受無擔保無抵押貼息貸款1.2億元用于發展產業;500余名貧困學生得到社會全方位資助;對800余戶老弱病殘戶實行了社會兜底,580名貧困人員走上公益性崗位;新修的200余公里公路解決了8包養12戶出行難問題,同時高速公路全面開工建設,強化了與大中城市的溝通;6處供水點包養建設讓5799人飲上了安全飲用水;全縣52個行政村實現了通訊網絡、幼兒園、衛生室、文化室全覆蓋。

包養網

今年,青河縣堅持貫徹落實黨的富民政策和脫貧攻堅規劃,以改善民生為重點,以脫貧為方向,以穩定增加農牧民收入為重點,以鞏固提高扶貧成果為突破口,堅持精準到村到戶。通過產業發展,社會幫包養扶,金融扶包養網持,兜底保障,電商扶貧、邊境扶貧等措施,全縣已脫包養網貧人口收包養網入穩步增加。

包養網貧后的人們,正奔跑在同步小康路上。(記者/張婷通訊員/賀志平)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