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精準扶貧路徑:重任在肩 點多面廣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甜心寶貝S包養網貧門戶

作者:

分類:

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是黨中央確立的兩個百年目標之一,也是本屆政府對全國人民乃至世界的莊嚴承諾。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作為國之重器,央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在企業改革、轉型、發展任務艱巨的背景下,依舊把扶貧重任扛在肩頭。 

更值得關注的是,央企在扶貧過程中探索出了多條各具特色的扶貧路徑,為其他扶貧幫困主體的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為貧困地區撐起了一片藍天,為中華民族早日實現全面小康貢獻了巨大力量。 

重任在肩,央企扶貧點多面廣

2010年,上一輪扶貧開發工作結束時,92家中央企業承擔了189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結對幫扶任務,占全國592個貧困縣的31.9%。 

在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中,國務院國資委組織動員所監管的全部中央企業廣泛參與,實現了中央企業定點扶貧“全覆蓋”。 

截至2017年9月底,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98家央企,加上三家通訊央企出資設立的鐵塔公司,承擔著246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結對幫扶任務,加上國資委機關對口扶貧的河北平鄉縣、魏縣,超過國家級貧困縣總數的42%。 

不少央企同時幫扶多個貧困縣。比如中國石油結對幫扶了10個貧困縣,中糧集團為7個,中國移動、中石化、中國寶武、中國五礦等均為6個,中航工業、中國海油、國家電網、中國建材、中交集團等為5個。 

為探索中央企業精準扶貧新模式包養,2014年國務院國資委會同國務院扶貧辦啟動開展了“中央企業定點幫扶貧困革命老區百縣萬村活動”,由68家央企在結對幫扶的108個貧困革命老區縣范圍內,針對部分貧困村“缺水”“缺電”的突出問題進行專項幫扶。2015年,會同民政部開展了“同舟工程——中央企業參與‘救急難’行動”,在63個試點縣重點幫扶經政府救助后仍有困難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家庭。 

這些貧困縣分布在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絕大部分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范圍內。 

此外,16家央企對口支援西藏21個縣(區),16家央企對口支援青海省藏區16個縣(行委),40多家央企參與了產業援疆工作。 

這還不是央企扶貧任務的全部。 

央企在全國各地的分子公司,結對幫扶了地方黨委政府安排的數千個定點扶貧縣(鄉、村)——南方電網一家企業,就承擔了國資委和南方五省區安排的432個扶貧點的對口幫扶工作。 

中國華能、三峽集團分別與云南省、四川省簽訂脫貧攻堅合作協議,定向幫扶兩省少數民族脫貧攻堅。 

在中國脫貧攻堅戰場上,央企自覺挑起重擔,幫扶地域廣,幫扶內容多樣,在承擔定點扶貧任務的中央單位中,是任務最重的“集團軍”。 

上下一心,始終把貧困地區群眾記心頭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在扶貧一線視察工作

面對肩負的扶貧重任,國務院國資委和央企包養網高度重視。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郝鵬要求,要不折不扣地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思想,全力以赴做好幫扶工作,支持貧困地區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國資委機關和中央企業要盡其所能,全力以赴,助力扶貧工作和當地包養發展,為打好脫貧攻堅戰貢獻最大的力量”,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說。 

郝鵬、肖亞慶多次到國資委機關定點扶貧縣視察、指導、推動工作。國資委副主任徐福順主抓落實中央企業扶貧任務,國資委副主任劉強、秘書長閻曉峰等委領導具體指導機關扶貧工作,多次到一線檢查落實。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視察平鄉縣自行車產業

多家央企的主要負責人親自抓扶貧。 

國家電網董事長舒印彪、南方電網董事長李慶奎、國家電投董事長王炳華等擔任公司扶貧領導小組組長;中國石化董事長王玉普、國投公司董事長王會生、誠通集團董事長馬正武等多次到扶貧一線檢查督導。 

“參與扶貧工作,是央企新的‘時代命題’”,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在定點扶貧縣蘄春縣時說,招商局將秉承“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的“三實精神”,做到真扶貧、扶真貧。 

五年來,30多家央企先后合并重組。在重組前后,相關央企做到了扶貧工作不斷線、不放松。 

中國五礦原本承擔著云南昭通鎮雄、彝良、威信三個縣的定點扶貧任務。隨著央企戰略重組,長沙礦冶研究院定點扶貧的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中冶集團幫扶的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德江縣也列入了中國五礦定點扶貧縣名單。 

包養此基礎上,中國五礦統一規劃,統一組織,打造了愛心包裹等扶貧品牌活動。 

中遠海運集團組包養建后,將原屬兩家央企、多家下屬公司的扶貧工作納入集團統一進行管理,加大扶貧開發工作的力度和廣度。 

五年來,無論市場風云如何變幻,央企對扶貧的重視始終不減。 

前幾年,中鋁公司一直徘徊在虧損的邊緣。盡管如此,中鋁公司堅持每年安排專項扶貧資金。2016年以來,中鋁扭虧,隨即加大了扶貧的投入力度。 

2014年,因銀行債務違約引發支付危機,中鋼集團扶貧項目被迫推遲。2015年,隨著形勢好轉,中鋼集團撥付50萬元支持烏丹鎮興隆地村旱地改水灌地項目。 

為了更好地了解貧困地區致貧原因,推動扶貧進程,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國資委機關包養和央企每年都派出大批掛職扶貧干部。 

2016年,央企總部層面派出的掛職扶貧干部達到868名,選派駐村第一書記316名。 

按照地方政府要求,央企各層級派出的扶貧掛職干部數量更多。 

比如,2016年,國家電網選派了5名掛職副縣長,3名駐村第一書記。同時,21個省公司向1115個扶貧點派出1336名駐村扶貧干部。 

2016年,南方電網選派的扶貧干部也達到了428名。 

扶貧干部是定點扶貧工作的直接執行者,是央企與對口幫扶點政府、群眾之間的溝通橋梁。因此,各央企非常重視扶貧干部的選派工作。 

“我們積極與當地政府溝通,力爭把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有吃苦和奉獻精神的年輕干部輸送到一線。”鋼研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周康表示。 

鋼研集團選派的陜西山陽縣天竺山鎮三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趙晨任職期間,由于工作出色,獲得了2016年“商洛市優秀村黨組織第一書記”榮譽稱號。 

一般來說,扶貧地區生活工作條件較差,掛職扶貧干部尤其是駐村第一書記面臨嚴峻考驗。 

“這里一天吃兩頓飯,剛開始很不適應。”國投派駐甘肅合水縣蒿咀鋪村第一書記陸靜偉說。 

誠通集團派駐宜陽縣沙坡頭村第一書記陳紅軍是南方人,剛開始的時候,聽不懂河南話,吃不慣撈面條。 

屋里有跳蚤,夏天有蚊子,面對陸海空聯合攻擊,中國節能包養網派駐洛陽嵩縣九店鄉石場村第一書記盧迪只能硬挺。村里斷水了,半個夏天洗不了澡,他笑著說,“泥多點,蚊子就咬不透了。” 

就是在這樣的工作條件下,央企扶貧干部走村入戶、扎根鄉村,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陸靜偉說,他正在推進蒿咀鋪村村級產業合作社的建立,社員范圍涵蓋現有所有貧困戶175戶639人。“國投以補助的形式,為貧困戶代繳入股本金”。項目將以分紅、溢價收購農產品以及帶動就業等形式惠及社員,同時為當地培養一批人才。 

2015年9月,中國核建選派時任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總會計師的劉滿堂同志赴李家臺村任第一書記。 

當時有媒體報道稱,這個第一書記級別之高、資歷之深,全國唯一、央企唯一。 

包養劉滿堂駐村以來,積極推動種植產業扶貧,打造鄉村旅游業,支持農民工回鄉創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被稱為“真駐村、真扶貧”的“劉書記”,“全村人的好書記,貧困戶的好親戚”。在劉滿堂的帶領下,李家臺村于2016年底順利實現提前脫貧。 

掛職期間,南方電網駐村干部羅偉倒在了崗位上。 

2016年3月,南方電網貴港供電局應當地政府要求,擬選派一名黨員到廣西桂平市水秀村擔任扶貧工作隊隊員。 

已經55歲的羅偉站了出來,“我是桂平人,我熟悉情況,讓我去。” 

水秀村電壓低,羅偉積極反映情況,并為村里爭取到了30多萬元農網升級改造資金。為讓鄉親們盡快用上放心電,從現場勘察、項目報批、協調征地,到落實資金、跟蹤施工進度,羅偉全程跟進。 

2016年暑期,貧困戶黃德慶的大女兒考上大學。一家人欣喜之余,被近萬元的學費給難住了。就在一家人準備放棄的時候,羅偉來到了黃德慶家調查情況。“羅師傅說,他一定幫我想辦法申請資助,如果申請不了,他自掏腰包也要支持孩子上學。” 

一個月內,羅偉登門11次,包辦了6000元助學貸款的所有手續,孩子如期開學。 

2016年9月22日,羅偉不幸突發心肌梗死猝然離世。在他去世前5天,水秀村新增的第一個臺區變壓器投入運行了,解決了周邊500多戶村民的低電壓問題;在羅偉的推廣下,水秀村成為桂平市第一大富硒水稻種植基地,每畝收入比普通大米增收4000多元。 

“羅偉在工作隊中年齡最大,但他跑得最勤、角色轉變最快、跟群眾關系最親。”桂平市“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扶貧)工作隊管理辦公室負責人楊麗峰說,打贏脫貧攻堅戰,就需要這樣的扶貧隊員。 

各盡其能,全面立體幫扶,助推脫貧進程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有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然而,截至2016年底,全國農村貧困人口仍有4000多萬人。時間緊、任務重,扶貧開發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 

扶貧攻堅決戰,央企沖鋒在前。 

2015年,東航集團掛職云南滄源縣糯良鄉南撒村第一書記的孔駿驊第一次上任時,在路上折騰了整整一天——上海飛昆明,昆明轉機飛到臨滄,再從臨滄坐汽車,走6小時山路。如果從昆明直接坐車到滄源縣,則要大約15小時。 

2017年6月16日,這段艱辛包養路程被正式終結——東航開通了昆明飛滄源縣的航班,全程僅需1小時左右。目前,航班每天五班,節假日還可增加。 

滄源縣副縣長陳伶俐說,航班開通后,來滄源縣的旅游人數比往年包養網同期增加30%,招商引資也更容易了。 

東航為滄源開辟致富天路的同時,中交集團在新疆英吉沙縣投資2000萬元,建設旅游區公路。 

要想富,先修路。各家央企深諳這一民諺的分量。 

幾年來,從包養高等級公路到田間小道,由央企援建的公路數千公里,密切了貧困地區與外界的聯系,縮短了與富裕之間的距離。 

信息高速公路,也是這個時代脫貧致富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設施。 

鐵塔公司成立后,在對口幫扶的宣恩、鶴峰包養、保靖三個縣投資近億元,新建及改造改造鐵塔基站近600個。 

2012年以來,中國電信加大投入,提高農村寬帶、光纖比例。僅2016年就投入45億元,在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區進行網絡改造,使得當地信息化水平與中東部地區保持一致,為脫貧致富打下良好基礎。 

對于那些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公共服務成本過高的貧困點,央企出資進行集中安置。 

2013年至2015年,招商局集團累計投入1435萬元在湖北蘄春縣青石鎮、大同鎮、向橋鄉、劉河鎮組織實施招商局幸福新村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幫助522戶貧困戶從環境艱苦的大別山區搬遷至平原地區。 

五保老人何水枝的家,現在搬包養網到了大屋村幸福新村。“我們啥也沒管,直接拎包入住”。78歲的何水枝說,她以前獨住在山里的土坯房,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現在,何水枝的鄰居包括77位五保老人、37個低保家庭、11戶困難戶。搬遷后,大家互相幫助,其樂融融,“就想多活幾年”。 

青石鎮黨委書記王國喜說,幸福新村項目是精準扶貧政策指引下建設起來的易地搬遷樣板,已成為“點綴在大別山紅色旅游公路間的一顆明珠”。 

新興際華對口幫扶的甘肅定西安定區,號稱“苦甲天下”。 

2014年以來,新興際華計劃投資2800萬元,并籌集社會資金5000萬元,將分散多地的500戶貧困家庭,搬遷至魯家鎮將臺村安置點。目前,已有136戶搬遷完畢。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過去的幾年里,央企加大投入,針對性幫扶貧困病人。 

比如,中建總公司在康縣開展“救急難”醫療救助扶貧工作,2016年救助因病特困人員169人。 

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幾年來,央企把教育扶貧放在突出位置,投入巨大,成效顯著。 

包括中航工業、國投公司、中國化工、中國中鐵在內的多家央企,聯手社會組織,在多地成立新長城自包養網強班;誠通集團等企業則設立宏志班,對家境貧困的學生予以資助。多家央企還組織志愿者,對貧困孩子一對一幫扶,進行精神溝通。 

這些舉措不僅減輕了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還為貧困學子打開了一扇通向更廣闊世界的大門。 

“資助家庭困難的孩子,對我們來講是舉手之勞,對她們來說,可以改變家庭,改變她們的一生”,東航集團董事長劉紹勇說。 

劉紹勇以普通包養志愿者的身份,加入東航包養網的“一對一結對助學”中,資助了滄源縣民族中學學生李培。已經讀高三的她,目標是考上中央級別的藝術類院校。 

總的來說,貧困地區需要什么,央企就提供什么,力求精準——重慶市南川區金花村瓜農羅國利的三畝西瓜賣不出去,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志愿者了解情況后,就買了一萬斤西瓜,送到工地為工人消暑。 

當然央企最為擅長的,還是產業扶貧、金融扶貧、項目扶貧——這也正是擺脫貧困的根本途徑。 

針對缺資金、缺勞力的貧困家庭,央企采取了光伏扶貧等模式。比如,中國石油在河南臺前縣利用草菇大棚頂部鋪設光伏發電系統,幫助脫貧1000人。國家電網出資7.27億元,在包養五個定點扶貧縣建設光伏扶貧電站,惠及10余萬人。 

針對有就業意愿和能力的貧困戶,央企想方設法包養創造就業機會。比如,中國大唐在老紅軍、老八路、老干部和革命烈士直系后代中優選50人入職延安熱電廠,解決了他們生活困難問題。 

針對貧困地區企業發展難的問題,央企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 

比如,三峽集團為內蒙古上京食用菌脫貧產業園項目注入100萬元幫扶資金,撬動農業銀行低息信貸資金1000萬元,為17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落實5萬元左右低息貸款。 

再比如,鋼研集團對口幫扶的山陽縣被譽為“中國釩都”。2012年起,鋼研集團多次組織專家對當地企業進行釩鐵、釩氮等項目的培訓和市場推廣。目前五洲礦業、豐源公司已經建成了國內包養一流的氧化釩和金屬釩生產線。 

沒有項目的地區,央企挖掘潛力,打造亮點。 

比如,中建總公司先后投入旅游扶貧資金,興建了康縣“低埡云海”旅游節點項目和李壩流域旅游扶貧項目。目前,“低埡云海”項目已實現年創收入860多萬元,當地戶均收入2萬多元。 

包養網2016年,招商局集團投入400萬元,開展大屋幸福新村農貿市場項目,該項目60%的收益供大屋幸福新村78戶貧困戶和大屋村其他貧困戶分配,村集體分配40%。 

不少貧困地區特產豐富,但受交通等因素限制,很難在市場上賣出好價格。在這一輪央企扶貧過程中,數十家央企把電商扶貧作為重要手段,致力于解決這一問題。 

幾年來,中石油持續開展電商培訓。截止目前,中石油定點扶貧10縣中,7個縣已成為商務部“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電商扶貧培訓已成為中石油智力扶貧品牌項目,多次受到國務院扶貧辦領導表揚。 

2016年初,中糧我買網與青海多家企業達成戰略合作,產自青海的鹽湖貢羊、門源蜂蜜、沙棘系列等特色農牧產品正式登陸我買網線上平臺向全國市場銷售。同時上線的,還有國資委機關定點幫扶的河北魏縣鴨梨。 

中石化則利用易捷便利店遍布全國的渠道優勢,幫助包養網定點扶貧縣銷售大棗、工藝被、車載用品等特色產品。2016年青海澤庫縣的牛羊肉,安徽岳西縣的紅心獼猴桃等也已進入易捷便利店銷售。 

得益于央企的立體幫扶,貧困地區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中國鋁業公司自2002年定點扶貧湖北省陽新縣以來,全縣貧困人口持續減少,其中2016年全縣3萬人脫貧,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50元,持續實現約10%的正增長,將于2017年脫貧。 

國務院國資委提供的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中央企業在定點扶貧工作中累計投入資金47.4億元,開展各類定點扶貧項目2872個包養網,舉辦各類培訓班959期,培訓干部人才62207人次,援建學校786所,援建醫院(衛生所)948所。在援疆、援藏、援青工作中投入無償援助資金31.23億元。 

2016年中央企業在定點扶貧工作中投入資金27.18億元,比2015年資金投入量翻了一番多。2016年中央企業實施各類扶貧項目1984個,援建學校74所、醫院(衛生所)57所,資助貧困生2包養8614人,舉辦各類培訓班484期,吸收當地就業6788人,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和貧困群眾的充分認可。 

勇于創新,善于聚力,探索新扶貧方式 

在完成扶貧指定動作的同時,多家央企積極創新,探索了多條不同于其他扶貧主體的幫扶方式和路徑,取得了良好效果,引發了廣泛關注。 

創新首先體現在科技手段上。 

根據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與需要,中國移動以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為核心搭建開發了精準扶貧平臺,使得貧困戶識別更精準,幫扶和管控更方便。截至2016包養網年底,已有河南、湖南、云南等6省7地市接入了平臺系統。 

創新其次體現在幫扶的組織體系上。 

一般來說,央企扶貧的重心在集團包養網總部,分子公司參與度較低。誠通集團則采取了立體幫扶模式,將扶貧任務分解到所有二級公司(詳見文后所附案例)。 

中糧集團針對幫扶貧困縣數量多、分布廣的特點,對黑龍江、廣西、四川、江西省的7個扶貧縣安排由相關專業化公司結對幫扶。中糧集團集團黨組明確幫扶要求,并納入到對專業化公司年度黨建責任考核之中。 

創新還體現在幫扶路徑方面。 

對于多數企業而言,扶貧工作是社會責任工作的一部分,與企業主業關聯不大。招商局則開辟了一條將扶貧與企業主業結合發展的獨特道路。 

湖北蘄春縣北靠大別山,南臨長江,是李時珍的故鄉,航運、中醫藥資源優勢明顯。2012年,蘄春縣新增為招商局的定點幫扶縣。在進行常規幫扶的同時,招商局引入了麥肯錫等管理咨詢機構為蘄春進行戰略診斷,并將其脫貧戰略與企業主業相結合。

第一步,招商局投入近億元在蘄春建設兩個碼頭,今年年底即將投產。碼頭設施建成后,將由招商物流幫助經營十年,十年后爭取移交給蘄春縣一個成熟的碼頭和一支專業化經營隊伍。 

第二步,招商局幫扶蘄春縣的艾草等中草藥產業發展,對接企業的大健康板塊。 

第三步,招商局與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合作,以自身運用嫻熟的“前港、中區、后城”開發模式,共同建設占地35.8平方公里的蘄春李時珍工業園區河西新區,推動蘄春充分融入國家“長江經濟帶”。 

通過上述努力,招商局和蘄春希望圍繞李時珍這個品牌,打造大健康產業和生物制造兩個500億產業,建一個國家級產業園區。用招商局董事長李建紅的話說,就是“扶貧扶出了個金娃娃”。 

這種“將貧困地區閑置或者低效利用的生產要素,通過市場化方式重新組織、管理,結合企業優勢納入市場鏈條,從而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的幫扶模式,在華潤集團已有了多個成熟樣板。 

寧夏海原是西部著名的貧困縣。當地農民有種草養牛的傳統,但是既缺乏資金,也缺乏現代技術,脫貧難度很大。 

華潤集團對口幫扶以來,在海原縣推廣了“基礎母牛”的項包養網目,即通過賒銷的方式讓農民把優質肉牛拉回家,養到一定時間之后,華潤按照市價收購。集中飼養育肥、屠宰后,通過華潤的零售網絡,把高品質的牛肉賣給消費者。 

對此,有觀點認為,華潤的扶貧模式有利于區域的長遠發展,建立了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扶貧機制。 

2008年以來,秉持類似的理念,華潤已建成廣西百色、河北西柏坡、湖南韶山、福建古田、貴州遵義、安徽金寨、江西井岡山希望小鎮七個希望小鎮,直接受益農民2000余戶。包括寧夏海原縣在內的四個小鎮正在建設中。 

值得一提的是,華潤包養網小鎮建設過程中,不僅注重經濟脫貧,更重視組織重塑、精神重塑。以金寨希望小鎮為例,村民已經開始自覺摒棄賭博、迷信活動等不良生活習慣,鄉風鄉情得到明顯改善,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了希望小鎮村民精神生活的主流。 

對此,國資委副主任徐福順評價說,華潤希望小鎮建設堅持從實際出發,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務實管用的央企扶貧之路和中國新農村建設之路。 

有些央企自身扶貧的同時,通過組織社會資源,形成了扶貧合力。 

比如,中石油不斷凝聚力量,構建了“大扶貧”的格局:中石油幫助各地特色農產品對接蘇寧云商,實現網上銷售;與北京工商大學合作,邀請行業專家會診幫扶地電商發展,加速產業升級;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合作,免費為幫扶地婦女開展“兩癌”篩查。 

央企扶包養網貧基金的成立,堪稱是過去五年央企共同攜手,撬動社會資源合力扶貧的最大動作。 

這支基金的全稱是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于2016年10月17日設立。51家中央企業參與包養網基金首期出資,首期募集資金122.03億元并實繳到位。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全資設立的國投創益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創益)被選定為基金管理人。 

按照國務院批準的設立方案,基金主要投資于貧困地區的特色種養業、旅游業、加工業、礦產資源等資源開發產業,以及貧困地區產業園區建設、新型城鎮化發展等,優先支持吸納就業人數多、帶動力強、脫貧效果好的項目,重點支持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的省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明確規定不得投資于商品房、金融衍生品等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 

國投創益還管理著國內第一支市場化運作的產業扶貧基金——即由財政部、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國煙草總公司共同出資28億設立的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基金,在貧困地區的產業投資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也正是當初國家選擇國投公司作為央企扶貧基金發起單位和基金管理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截至2017年8月,這兩支基金共投資決策項目61個,涉及投資金額77.39億元,其中,貧困發展基金投資決策項目39個,涉及投資金額16.36億元;央企扶貧基金投資決策項目22個,涉及投資金額61.03億元。按照計劃,今年年底前,央企扶貧基金將完成近一百億元投資決策。 

包養…… 

消除貧困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全面脫貧是我黨向全社會的莊嚴承諾。黨中央和社會各界,尤其是貧困地區群眾對央企寄予厚望。 

對此,國務院國資委要求,各央企要把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全力以赴完成中央交辦的扶貧任務。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