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城關鎮雙埡村十組張德漢,84歲,因久病喪失勞動力致貧,201包養網6年享受健康扶貧政策,現已基本痊愈,逢人包養就夸黨的政策好。劉紅濤/攝
“新年之際,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么樣、住得怎么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用“最牽掛”表達著對困難群眾的深情厚愛,表達著黨中央對困難群眾的濃濃關懷。
那么包養網,那些總書記最牽掛的人,這一年來日子過得怎么樣?總書記關心的困難解決了嗎?新的一年,他們又有怎樣的打算?
就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群眾熱乎乎的“掏心窩子話。”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征集作品 )
山西省陽曲縣東黃水鎮吉家崗村王繼紅,因缺技術就業困難導致家庭貧困。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通過村兩委實施“吉祥崗灣”整村旅游扶貧項目,開辦了旅游扶貧客棧,養起了柴火雞,蓋起了采摘大棚,年收入達3萬余元,已實現脫貧致富。劉紅濤/攝
(“鏡頭包養網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征集作品 )
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城關鎮雙埡村十組建檔立卡貧困戶趙春波包養一家,因缺少勞動力致貧。2016年,旬陽縣青年脫貧攻堅小組為她家提供了“脫貧眾籌菜園”公益扶貧項目,趙春波在自家地里做起了快樂的園丁,年收入達到了3萬多元。劉紅濤/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征集作品 )
陜西省榆林市佳縣佳蘆鎮閆家坪村閆登明因病喪失部分包養勞動能力,在市包養網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養殖30只雞,加入海源土雞養殖合作社, 2016年末已達到脫貧標準。劉紅濤/攝
(“鏡頭中包養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征集作品 )
山東省臨包養網沂市費縣包養崔家村的葛廣啟、王善榮老兩口,因喪失勞動能力致貧,通過政府實施的孝善養老、土地分紅、易地扶貧搬遷以包養及政策兜底措施,過上了“兩不愁、包養網三保障”的好日子。劉紅濤包養/攝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征集作品)
湖北省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小新川村貧困戶王少華包養因病部分喪失勞動力,導致貧困。在大學生村官翁新強包養網的幫扶下,種了四畝五味子,只需平時做好田間管護工作。2016年收入兩萬四千元,成功包養網脫貧。該村在翁新強幫扶下,已有137包養網戶貧包養網困戶通過發展五味子脫貧。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征集作品 )
湖北省羅田縣駱駝坳鎮夏家沖村七組村民熊小銳,全家6口人,父母長期抱病。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2015年包養10月參與精準扶貧黑山羊養殖,現養殖黑山羊8包養網0多只,目前已出欄23只,收入2萬多元,預計明年收入可達4萬多元。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包養網賽征集作品 )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鎮集東村低包養收入農戶朱騰,2015年9月,在當地政府包養幫助下,他們一家子在淘寶網開了店,父母在家里加工喜糖盒,他和妻子負責采購、包裝、送貨,2016年全家凈掙10萬元。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征集作品)
新疆伊犁察布查爾縣加尕斯臺鄉下加尕斯臺村三組村民艾地哈木•艾克拉木巴依,因三個子女上大學、就業難等原因致貧。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在縣鄉村三級政府扶貧包養工作組和“訪惠聚”工作組精準幫扶下,解決了就業問題,有了穩定收入,現已實現脫貧。
(“包養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征集作品 )
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巴彥洪格爾嘎查建檔立卡貧困戶烏力吉巴特爾,家有3口人,老兩口因年邁無法在牧區干活,2016年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現在一家三口已住上暖和的新房,準備安心舒適地過新年。張江/攝包養網
(“鏡頭中的脫貧故事”拍客大賽征集作品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