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個側記,你甜心S包養網就知道第三方對脫貧成效咋評估了(一)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年終歲末,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準包養網備過年,而22個同中央簽包養網訂脫貧攻堅軍令狀的省份迎來了2016年年終脫貧大考——扶貧開發成效省際間交叉考核和國家脫貧成效第三方評估。

1月12日《中國扶貧》記者來到了三晉大地——山西,這里正包養在接受云南省交叉考核和國務院包養網扶貧辦第三方評估組山西組的評估。

地處太行山區的晉中市昔陽縣是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大寨精神就是從這里走向全國。五十年前,面對“七溝八梁一道坡”的惡劣環境,陳永貴包養網、郭鳳蓮等老一輩大寨人“窮則思變”,數十年如一日地埋頭苦干,山坡造梯田,河溝造糧田,終于使大寨成為“米糧川”。“自力更生包養網、艱苦奮斗”的大寨精包養神響徹全國。

五十年后的2016年12月30日,當天出版的《晉中日報》頭版刊發《大寨精神歸來兮——看昔陽縣如何以決戰決勝的勇氣勠力脫貧攻堅》一文,文章認為“五十年后,敢于藐視困難、敢于包養同困難作斗爭的大寨精神又一次在昔陽大地上燃燒起來,向貧困宣戰,打響消除貧困的攻堅戰。”

1月12日,農歷臘月十五。昔陽縣城彌漫著濃郁的春節氛圍,一年就開一次的路面彩燈全部點亮,以迎接春節的到來。但北師大的一群老師和學生還不能準備包養網過年,他們要保質保量地完成第三方評估工作。

19:50,第三方評估座談會在被十五的大圓月籠罩下的昔陽縣政府大樓會議室召開,北師大參與第三方評估組的師生全部參會。

記者了解到,這些師生是分兩組來到昔陽縣的,第一組是當天早上6:40在北京集合乘車,坐車6—7個小時才剛剛到達昔陽;第二組是在結束了上午在呂梁山區臨縣的進村入戶調查后,中午簡單吃了口飯,從晉西地區趕到了位于晉東地區的昔陽縣。

從省兩會專程請假趕回來的晉中市長王成首先致辭,3分鐘的致辭里,他給記者印象最深的包養網一句話就是“晉中要發揚大寨精神,擼起袖子,苦干實干,打贏脫貧攻堅戰。”

評估組組長劉學敏教授在發言中強調,此次評估的主要內容就是對昔陽的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脫貧工作進行全面評估。

當著自己對面的山西省市縣各級領導和昔陽縣各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劉組長直言不諱:“我們費用自理,不需要陪同,我們有自己的工作程序。此包養網次評估,只有今天晚上才知道明天早上要進哪個村。還有一點,問卷做完,不反饋。”他對昔陽就提出了一個包養要求:一切從簡,不要擾民。

這個發言,同樣只有3分鐘。

第三位發言的是昔陽縣委書記王根元,他一是介紹全縣基本情況,二是介紹脫貧攻堅主包養要做法和成效。

“昔陽縣位于山西省東部,包養太行包養山南麓……”王書記照著每人面前都有的材料念了起來,2分鐘后(19:59)劉組長打斷了他,“我們都認真做了功課,這塊兒可以省掉(不用念)。”

經這一提醒,書記接下來說的都是干貨,記者簡單摘錄了一些: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昔陽要在2017年底實現脫貧摘帽目標;2016年全縣共脫貧6031戶,13538人,整村退出50個村,通過動態調整,截至2016年底,全縣還剩貧困人口包養13748包養網人,其中2017年預計脫貧9815人,包養網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村包養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為了完成脫貧摘帽目標,縣里制作了脫貧攻堅口袋書、印制張貼了《幫扶政策牌》和過年應景的《扶貧年畫》;市縣領導干部幫扶50個貧困村,市縣兩級派駐151支駐村工作隊駐村幫扶,151人第一書記全部到崗到位,實現了貧困村、貧困戶幫扶全覆蓋;成立脫貧攻堅考核督導組,先后組織觀摩督查40余包養次,對工作落實不力的4個單位、21名干部進行了約談。

……

總之,包養匯報材料上,扶貧工作做得很多,成包養網包養網很大,但做的究竟怎樣,是否如書記所說,材料所寫,這包養就需要評估組實地評估了。

不到一個小時,座談會就結束了,包養記者看了一眼時間:20:40分。但組員們還無法休息,回包養網去還要開一個工作部署會。

“農業學大寨”是毛澤東主席對大寨的肯定。評估組成員們此次住在大寨,吃在大寨,在這個在具有特殊意包養網義的大寨村,成員們也用最嚴的紀律要求自己。

21點15分,乘車返回駐地的評估組又立刻召開全體會議,安排今晚呂梁臨縣數據錄入和明天入村調研工作。這中間有一個小插曲,一位博士生站起來當眾道歉,因為她的手機落在了縣政府的會議室里包養,導致同車成員等了幾分鐘,會議開始時還有成員沒到會場。

按照他們的安排,進村填寫調查問卷需要兩人一組,原則上男女搭配,但評估組中女生偏多,所以也有兩個女生一組的。分完組后,評估組負責人強調了第二天的工作內容。

“大家都知道填寫調查問卷是必選動作。但第三方評估不僅僅是在問卷上劃幾個勾,填幾個空這么簡單。還要思考縣里匯報的那些脫貧包養網措施有沒有惠及貧困人口?有沒有帶動貧困戶?脫貧工作做得好不好要有足夠論據,不能憑主觀感受草率判斷。”

半個多小時后,工作部署會結束。但老組員還要帶著新組員將上午在臨縣收集的調查問卷數據錄入系統。

記者房間對面就是評估組成員的房間,一位開完會的女組員拿到了房卡,進了房間的第一句話不是“好累啊”,而是說“哇,這里有工作臺”!他們不用再抱著電腦在床上錄數據了。

夜深人靜時,會議室和房間里,評估組成員們包養依舊在忙碌。她們這樣做,不僅是對工作的負責,更對脫貧摘帽的負責。而第二天,迎接他們的又將是忙碌的一天——7點半早飯,8點準時出發下村……(《中國扶貧》雜志供稿 作者:韓世雄 劉紅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