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教師到服裝售貨員,再到多個原創時尚品牌掌舵人,貴州苗繡特殊貢獻獎獲得者、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服裝事業的熱愛與執著。無論是不斷把中國民族品牌和傳統手工藝呈現在國際舞臺,向世界展現多元中國包養美,還是深入深山,在產業扶貧的道路上帶領上萬名繡娘在大山中創造美,多年來,夏華一直與“美”同行。
走向國際 包養讓世界看見中國文化之美
夏華一直有這甜心寶貝包養網樣一個夢想,“有一天一定要讓世界看到中國之美,一定要把這些堅持下去。”在這個想法的推動之下,她一手打造的手工坊不斷將中國傳統之美和世界潮流趨勢相結合,讓中包養國的非遺之美迸發出新的生命力。
2017年9月11日, 64歲的黃金美和3個布依族姐妹跟著夏華,穿越9000多公里,從家鄉來到倫敦,行囊里裝著她們親手繡出的45套中國傳統紋樣服飾,在“繡夢”主題時裝秀上,這些民族服飾首次登上了國際舞臺。隨后包養網比較,手工坊的產品頻頻出現在世界舞臺燈光之下,吸引了更多國際目光。
繡娘們編織的不僅僅是一件件服飾、裝飾品,這些精美手工藝品背后承載包養網著延續千百包養合約年的中華文明,它們跨越時間、空間的隔閡,向包養一個月價錢世界訴說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展現著中國非遺之美。
懷揣熱愛 辭職創業開啟人生新路
“我小時候家境并不寬裕,母親總會把床單、窗簾的花邊剪下來,裁裁縫縫就成了一件新衣服,伙伴們屢屢投來羨慕的目光,當時我就想:長大了有機會一定要去做服裝。”一直以來,夏華心里都有這樣一個關于“美麗服飾”的夢想。
1991年,她從中國政法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在1993年的一次帶領學生所進行的社會調研中,夏華在與包養網企業家們聊天時,深受南方商業氛圍感染,于是萌生了想要去創業的念想。在對當時的服裝市場進行分析和調研包養網站后,她毅然提交了辭職報告,決定下海經商。
辭職后的夏華去了西單商場,成為了一名服裝售貨員,也從此踏上了一條與大學教師截然不同的新路。面對周圍不支持與不理解的聲音,夏華沒有辯解,而是將自己的學識智慧和對服裝事業的熱愛融包養網入到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憑借著出色的個人能力,她很快成為商場的銷售冠軍,并一路勇往直前。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4年,夏包養網VIP華正式成立了依文品牌,從字面意義解釋是人·衣·文化,她期待釋放中國文化原力,將中國包養情婦式的包養網生活哲學和文化內涵植入時裝,為消費者提供有溫度、有態度、全包養一個月價錢場景的著裝服務。
深入山區 共赴鄉村振興之路
夏華與傳統刺繡結緣始于2包養網002年,對美的追尋,對非遺的興趣,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將她與遙遠的大山聯系在一起。彼時她帶著設計師到貴州深山藝術采風。在采風過程中,夏華也產生了一些新思考。“我在與大山里的繡娘討論刺繡圖案設計的時候,她們一臉茫然。她們只是包養網單次把手藝當謀生的飯碗。”夏華說, “為包養感情了包養把手工藝傳承下包養網去,就必須包養甜心網讓它產生經濟價值, 幫繡娘們賺錢養家。”基于這樣的思考,夏華成立“依文·中國手工坊”,搭建 “深山集市”,打造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賦能平臺,將包養網“非遺”手工藝制品進行產業化、批量化生產,幫助貧困地區民族手工藝者走上致富之路,同時也開啟了一場民族藝術美學的探索之旅。
手工坊致力于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傳承、保護與創新,深入云貴川山區,讓繡娘能夠在山里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實包養感情現人生價值。夏華與她的設計團隊首先從文創入手,為山區繡包養網娘設計了筆記本封面繡品,同時通過開展培訓來提升她們的技藝和水平。這個過程當中,她和團隊通過走包養網評價訪、鑒別和認證,建立了“中國民族美學紋樣數據庫”和“中國手工藝者數據庫”。目前數據庫中已經收錄8000多種紋樣,18000多名手工藝人,與全球400多家品牌、1600多位包養留言板設計師鏈接,運用數據化、時尚化、IP化、市場化的文化產業新經濟模式來拉動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終于,一批又一批成品上市,繡娘們包養意思的勞動成果變成了可觀的收入,越來越多的繡娘們臉上浮現出了喜悅的笑包養合約容。
據夏華介紹,包養網站手工坊如今包養網車馬費在貴州、云南、甘肅、內蒙古等地建起了16座村寨博物館,打造了1200多個家庭“繡夢”工坊,帶動了2萬余名繡娘創業增收。深山中,從包養俱樂部前生活貧困的人們,正靠自己的手藝獲取穩定的收入,成功實現脫貧致富。
回顧自己的創業旅程,夏華感嘆:“我最驕傲的事,是成千上萬的大山里的繡娘依靠自己的手藝過上體面的日子,在自己家里養著雞,養著鴨,背著娃,繡著花,養活自己,養活家。”夏華包養條件表示,未來還將為更多貧困女性提供創造生活、創造更多社會價值的舞臺,繼續通過模式創新引領中國民族手工藝、民族時尚產業發展新風向,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品牌,讓世界看見中國文化之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