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養網山河日月刻初心 八載春秋寫華章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對于近億貧困群眾來說,脫貧攻堅是一個改變人生命運的空前絕后的重大機遇;對于廣大貧困地區來說,脫貧攻堅包養還是一個實現跨越發展的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

8包養故事年攻堅,一個結論分外清晰:貧困地區不僅全面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而且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包養網評價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經濟包養網VIP社會全局在脫貧攻堅的統攬下,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發展質量明顯提高。

8年攻堅,一個定論分外矚目:站在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和“十三五”規劃全面收官的重要歷史交匯節點,人們更加深刻體會到,“貧困地區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重要部署之重要性,更加深刻體會到黨的領導是引領中國減貧事業一往無前的“舵”與“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是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的“主心骨”“定盤星”。

打開“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分布圖”,不難發現,脫貧攻堅主戰場與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偏遠閉塞地區高度吻合。比如地處高山峽谷的云南省怒江州,也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典型代表。

怒江州是以“窮”聞名全國的。脫包養貧攻堅伊始,怒江州以高達56%的貧困發生率,成為脫貧攻堅的硬骨頭。就在5年前,全州仍然沒有一條暢通無阻的公路。歷史在云纏霧臺灣包養網繞的高山峽谷間艱難跋涉,無法不放慢腳步,一些直過民族刀耕火種的原始痕跡,依舊沒有完包養網dcard全褪去。

在怒江州等脫貧任務重的地區要想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需非包養女人常之策,盡非常之舉,下非常之力。

“慮于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包養網心得公廳印發《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由主要考核地區生產總值包養向主要考核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轉變,對限制開發區域和生態脆弱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取消地區生產總值考核,把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和減少貧困人口數量作為主要指標。

過去在貧困縣考核中,基本是以GDP論英雄。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引導了貧困地區黨政干部把工作重點和主要精力放在解決貧困問題上,而不是盲目追求經濟發展。過去,雖然在一些地區貧困問題突出,但扶貧工作并不占據最重要地位。此次改革,讓貧困地區握指成拳,聚焦更精,靶向更準。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黨中央、國務院又作出重要部署,要求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地區黨委和政府要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發展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硬道理”,但脫貧攻堅也是不折不扣的“硬任務”。貧困地區這盤看似不可調和的“死棋包養合約”,在“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部署中得以“盤活”。

脫貧攻堅以來,面對異常艱巨繁重的脫貧攻堅任務,怒江州等地區把工作重心聚焦在脫貧攻堅上,通過眾多扶貧項目建設實施帶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包養不再把脫貧攻堅與發展對立起來,各項工作都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使脫貧攻堅有利于發展,發展成效體現在脫貧攻堅上。

怒江一躍,跨越千年。

——絕對貧困人口全面消除,全州26.96萬貧困人口全部達到“兩不愁三保障”標準,24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四縣(市)全部脫貧摘帽,獨龍族、怒族、普米族、傈僳族等包養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千年貧困難題歷史性解決,這是怒江州耀眼的減貧成績單。

——全州地區生產總包養網值由2015年的113.49億元提高到2019年192.51億元包養,年均增長11.1 %;固短期包養定資產投資由97.69億元增長到184.43億元,年均增長17.2 %;2017年以來,全州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從長期墊底躍升各州包養網市前列;2020年前三季度,全州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增速云南省第3位,這是怒江州耀眼的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包養

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包養網VIP會發展全局,不僅是補齊發展短板、強化包養網心得發展弱項的必由之路,更是貧困地區全域發展、讓最廣大群眾享受發展成果的必然選擇。

前些年,走在河北省阜平縣縣城的街道上,豪車不斷。縣域內有不少零星鐵礦、金礦讓一小部分人富了起來,但走進農村,一片凋敝荒涼景象。“阜平不富,死不瞑目”——聶榮臻元帥生前牽掛的革命老區縣,因山多地少、基礎落后、缺乏主導產業,一直沒能富起來。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也是脫貧攻堅的主要依托。在脫貧攻堅中,培育扶貧產業,讓阜平縣的黃土地里生出了包養金子。近年來,阜平縣把脫貧攻堅的過程變成包養網農業產業結構調長期包養整和培育新的經濟增包養一個月價錢長點的過程,在為貧困群眾培育扶貧產業同時,也通過把扶貧產業做大做強,培育成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

8年時間,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阜平縣把食用菌產業發展到全國前列。8包養年時間,全縣食用菌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建成規模園區102個,建設標準化棚室4610棟,栽培香菇、黑木耳7500多萬棒,年產值達5億元,直接帶動增收2.5億元,覆蓋群眾1.5萬戶,阜平縣的香菇產業,成了全縣主導產業之一。

對于脫貧任務重的地區來說,脫貧攻堅既是嚴峻挑戰,更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在脫貧攻堅中,貧困地區憑借高包養起點謀劃、高標準定位、高質量實施一批重大資源開發長期包養、特色產業發展項目和民生保障等工程,實現了彎道超車,以下好脫貧“一子”帶活了經濟社會包養發展的“全局”。

位于秦嶺腹地的陜西省石泉縣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包養留言板工作重點縣。脫貧攻堅讓石泉縣變“靚”了:通過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一排排具有地方特色的安置房錯落有致;通過發展扶貧特色產業,一片片蔬菜基地、林木基地色彩斑斕;通過大力開展交通建設,四通八達的公路在鄉間田野縱橫交錯。

與“好風景給群眾帶來好光景”不同,石泉縣通過“貧困群眾的好光景”為全縣帶來了“好風景”,進而又為縣域經濟發展帶來了一項“好前景”——全域鄉村旅游。近年來,石泉縣做足全域旅游文章,堅持把旅游產業包養作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重要路徑,創建國家4A級景區4個、3A級景區4個,走出了一條旅游扶貧富民強縣的新路子。目前,石泉縣旅游接待人次和綜合收入逐年遞增10%以上。

西藏南木林縣孔啊村臺灣包養網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南木加 攝

乘風破浪潮頭立,脫貧攻堅對于貧困地區來說,是一項艱巨任務,更是一次巨大的發展機遇。搶抓新包養條件時代的歷史新機遇,貧困地區在不斷高質量發展的廣闊天地里,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