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一包養網站進行時:阿佤人民再唱新歌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中緬邊境的大山深處,上世紀60年代以來傳唱甚廣的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就誕生于此。通俗的歌詞、優美的旋律,充分表達了佤族人民迎來新生活的喜悅。

2015年,西盟縣把安居工程作為扶貧的切入點,全力推進。

截至今年7月底,西盟縣已有1226包養甜心網4戶農村群眾通過安居工程建設了新家。

  佤族姑娘和佤族傳統民居。

搬進新家過好日子

場景:

包養網個月前,娜英剛搬進新家。她的新家,包養網不再是局促低矮的草木房,而是鋪包養網推薦有地磚,擺著沙發、茶幾的小“別包養金額墅”,客廳里的液晶電視和大音響更是引人注意。

娜英是西盟縣勐梭鎮秧洛村博航八組村民,如今在村里已有數十座小“別墅”拔地而起,清一色的兩層小樓,墻面上畫包養著牛包養合約頭、木鼓,佤族特色濃郁。村里的空地上則堆滿了石頭等建筑材料,打石頭、修溝渠……包養網工人們忙得不亦樂乎。

包養

秧洛村博航八組是西盟縣近年來發展的縮影。

博航八組有46戶、137名佤族村民,村民普遍受教育包養條件年限短,2012年人均純收入不到2000元,祖祖輩輩居住在大山上的“杈杈房”和石棉瓦房里。

改變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當地開展了農村安居工程建設,在政府配套資金包養網支持下,村民通過優惠貸款加自籌資金的方式建設安居房。2016年春節時,博航八組村民全部入包養女人住新居。

  西盟勐梭鎮秧洛村博航八組的佤族風格新居。

西盟縣計劃用一年半包養網的時間,即在2016年12月31日以前,完成覆蓋12846戶41368人、涉及7個鄉鎮35個行政村的全縣農村安居工程建設,實現“整族幫扶、整縣推進、整體脫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包養網堅實基礎。

走在今日的西盟新縣城,這里雖然只有4000多人,包養價格ptt但城內高樓林立、綠樹成蔭,商店、銀行、超市、影院、廣場一應俱全,寬敞的馬路上汽車川流不息,充滿現代文明氣息。

換思路改變包養價格ptt命運

場景:

秧洛村博航八組今年2包養網VIP5歲的村民娜松和丈夫巖嘎種植了40畝甘蔗和幾畝蔬菜、玉米,一年收入約四五萬元,同時還養了10多頭豬和幾十只雞。

他們的新家包養網dcard面積達1包養網站10平方米,一樓客廳里放置了沙發、液晶電視、音箱等家用電器,另辟一間房專門經營小賣店。門口停著的一輛微型車,是包養管道巖嘎剛買來跑運輸的,包養一個月價錢他們還有兩輛摩托車。只讀過小學的巖嘎和妻子希望今年5歲的女兒娜次以后好好讀書:“只要孩子成績好,讀到大學、研究生都會一直供著她。”

以前孩子們只能在土屋中包養網讀書,如今西盟民族包養網小學的孩子們能在寬敞明亮包養價格ptt的教室里上課。

在西盟,發生變化的不僅是基礎設施,還有村民的思想。當地政府提出“安居工程、基礎設施、產業培育、素質提升、后續管理”5大工程建設目標,勤勞致富包養金額、科技興農的意識在這里逐漸增強。

據博航八組的村民小組長巖昆介紹,政府正幫助村包養網民引入食用菌公司,全村通過資金入股、土地入股甜心花園等形式,發展香菇種植產業包養感情。2015年博航八組村包養網單次民人均純收入達5631元,預計2016年可達6500元左右。而在2014包養網年末,博航八組人均收入只有21包養06元。

包養文:新華社;圖:國家民委)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