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玲:文化幫扶,始于文化 不止于文化_中國扶貧在線甜心寶貝一包養網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春節,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當人們都在歡度春節,回家團圓的時候,有一支隊伍兵分多路,有的去往兒童福利院為孩子們送上精彩的文藝節目,帶去奶粉、糖果、玩具等愛心物資;有的走進社區,“義”寫春聯,給社區帶去了不一樣的年味兒;有的深入農村,為村民獻上有溫度包養網ppt、有心意、接地氣的文藝演出……

這支隊伍來自鄭州市文化志愿者服務中心,該中心于2013年由鄭州文化館發起成立,包養網現已聚集300余支志愿隊伍,志愿者總數已超過5萬人。

鄭州文化館館長李桂玲告訴記者:“成立鄭州市文化志愿服務中心其實是我們文化工作的一個創新,希望能夠團結社會上廣大的文化志愿者加入到這個平臺中來,我們以普及群眾文化為己任,致力打造群眾文化隊伍精品工程。

包養利用優勢資源 開展文化幫扶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包養網VIP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包養故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李桂玲率先提出“文化幫扶”。她認為,目前很多社會組織和企業在積極開展扶貧工作,很多貧困地區已經得到了生活物資幫助,但是包養網貧困地區所需要的包養網不僅僅是生活物資,同樣需要精神文化生活。“所以我決定利用我們鄭州文化館的自身優勢和文化資源,組織藝術家、文藝骨干及藝術愛好者,到偏遠地區,到孤寡老人家里,到留守兒童家里,送去溫包養網暖,送去‘文化’。”

包養網推薦

  鄭州文化館館長李桂玲(左四) 攝影 楊凱

2013年,鄭州市文化志愿服務中心應運而生,在鄭州文化館的大力推進和指導下,已吸納5萬余人,組成了300多支文化志愿服務隊伍,包括書畫、舞蹈、音樂等各行業的文化藝術愛好者以及鄭州市所有在編的文化工作者,群創公益就是志愿隊伍其中之一。

李桂玲介紹,群創公益志愿服務團隊以“百姓劇場”為基,致力于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將其倡議的“民間瑰寶·記憶鄭州”非遺援助計劃命名為“聽爺爺講故事”,通過不斷豐富、更新故事內容,包養甜心網用小故事提升小朋友對非遺的興趣,由此將中原非遺文化的種包養行情子種在孩子們的心里。

每年,群創公益還組織非遺傳承人開展數百場多種形式的公益活動,普及非遺文化和志愿服務知識,為增強文化自信、國家中心城市文化建設和鄭州精神文明建設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

新春走基層 文化進社區

“‘聽爺爺講故事’是鄭州文化館眾多文化志愿服務項目其中之一,我們開展的所有志愿服務項目是沒有主次、沒有輕重之分的,就像今年春節,很多隊伍同包養條件時出發,各司其職、各盡所能,他們都很重要。”李桂玲說。

“紅色文藝輕騎兵”鄭州文化館小分隊于2018年1月15日-2月9日奔赴到汜水鎮東河南村、金水區信基文化廣場等鄉村和社區,將歌舞、快板、戲曲、小包養站長品、器樂等文包養感情藝節目送到基層,送到包養軟體百姓家門口,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職責使命。村民紛紛表示:“在家門口看節目,這個年我們過的和去年又不一樣了。”

  村民觀看文藝演出 攝影 楊凱

李桂玲認為,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的故園,一定要把基層文藝骨干和文化志愿團隊培養起來,讓綠水青山變得有生機有活力包養網

“暖暖新年”迎新春送春聯活動,也是鄭州文化包養甜心網館策劃的一個特色活動,與“紅色文藝輕騎兵”同步進行。在鄭州文化館的統一部署下,包養網數十名書畫家及書畫志愿者在春節期間來到高新區關莊村、登封市范寨村、新鄭市薛店鎮薛集村等村莊,為村民揮毫潑包養俱樂部包養網墨、義寫春聯。

  攝影 楊凱

“寫春聯貼春聯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可現在市場上到處是千篇一律的印刷體,手寫春聯越來越少了。” 范寨村的一位村民感慨道。書畫家和志愿者們顧不得休息,各顯神通,數小時過后,《萬眾同圓中國夢 全民共建小康家》等數百幅包養春聯貼滿了村里包養網的每一個門墻,整個村子都是墨香。

……

文化幫扶 始于文化 不止于文化

除春節期間開展的眾多公益項目以外,鄭州文化館包養甜心網近年來還培育了女大生包養俱樂部“音樂之光志愿服務中心”、“紅月亮藝術團”、“霓裳藝術團”、“鄭聲民樂團”、“碧沙水榭管樂團”、“春蕾愛心托管”、顧家河村盤鼓隊等市、區、縣、鎮、鄉、村、社區文化志愿服務團隊,實施了“春雨工程·文化志愿服務邊疆行”精品志愿服務項目,打造了“送包養網文化到基層”、“情韻鄭州”等系列文化包養網品牌。

“我們不僅要把文化送下去,還要種下去。在把文化傳到基層的同時,我們要教會當地的文化館或組織用我們的模式,繼續把文化傳播下去,這也是我們所提倡的‘從送文化到種文化’包養感情。”李桂玲說。

2015年,在帶隊下基層的過程中,李桂玲看到包養網一個貧困戶的單親孩子衣衫襤褸包養站長,于是為她買了新衣裳。“我可以叫你媽媽嗎?”小女孩兒的一句話讓李桂玲泫然欲泣……

李桂玲認為,“作為文化工作者包養甜心網要義不容辭的以普及群眾文化為己任,但同時還要做一些百姓需要的事情,我知道她需要我,所以我決定想收養她,讓她能過的好。”

近年來,“老百姓最需要的就是我們最想做的”這句話一直是李桂玲的座右銘。她認為,文化幫扶始于文化,但不止于文化,要力所能及的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秉承“學習雷鋒,奉獻他人包養,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包養合約念,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推進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