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企業多了,收入也不錯,今年不打算外出打工了。”最近,記者在陜西各地的招聘會采訪時,不時聽到這樣的聲音。
人們期待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發展機長期包養會,也向往一家人相互陪伴的溫馨。從城市到鄉村,產業托底、政策扶持,正幫助更多人就地就近就業,收獲“家門口”的幸福。
包養甜心網1 招聘活動走進社區
2月16日上午,西安市蓮湖區土門街道土門小樹林公園的一角,一場特殊的招聘會正在進行。
說它特殊,原因有三:
規模更小。不同于通常招聘會幾十家、幾百家的企業規模,這場招聘會只有10多家企業參加,帶來的都是位于土門街道的崗位。
距離居民更近。不同于開包養網在人才市場等地的招聘會,這場招聘會選在了土門街道的中心地帶,也是人流量較大的地方,而且旁邊就有個零工市場。
溝通更靠前。對于報名參加招聘會的群眾,社區和人社部包養門的工作人員會提前了解群眾求職需求,做好崗位匹配,方便群眾到現場和企業對接。
這是蓮湖區人社局探索開展的“社區‘職’通車”活動。去年9月以來,活動已經走遍區內所有街道,有時設在社區,有時設在商業綜合體門口,有時設在廣場,把“家門口”的就業崗位送到群眾身邊。
這一天,42歲的西安市民鄭霜奔著前期“瞄準”的崗位而來。
鄭霜家住土門街道遠東東社區。她曾在一家公司做管理工作,因為公司經營狀況不佳開始另謀出路,找到新工作后家里老人生病需要照顧,又辭了職。最近,重新開始找工作,她發現在網上招聘平臺投遞的簡歷常常石沉大海。“有的說年齡不符合要包養求,更多的是完全沒有回音。”時間長了包養網單次,鄭霜有些灰心。
因為此前辦理了失業登記,社區工作人包養員聯系到她,推薦她來參加這場招聘會,蓮湖區人社局的工作人員還給她提前匹配了蕪湖泰和管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文員崗位。
“我想找一份離家不太遠的工作。和這家公司聊過之后覺得包養網不包養軟體錯,待遇也滿意,就等著企業的回復包養留言板了。”鄭霜說。
很多群眾想找離家較近的工作,但是渠道不暢。去年以來,西安市人社部門探索優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線上,依托全省“秦云就業”公共服務平臺,以區縣為單位開發區域性掌上平臺,幫包養軟體助群眾快速、精準獲取“家門口”的就業信息,并將企業信息歸集形成“家門口就業地圖”,直觀展示招聘企業分布;線下,通過“社區‘職’通車”活動帶領轄區內企業將崗位送到群眾身邊,還在街道、社區設置“家門口就業服務驛站”,及時獲取群眾就業需求。
去年5月以來,僅在蓮湖區,人社部門已組織開展“家門口就業”專場招聘活動32場,提供“家門口”就業崗位47098個。
2 “家庭工坊”幸福就業
把生產設備安裝在家里,在家就能上班掙錢——去年之前,搬遷群眾凌孝鳳從沒想過,這樣的好事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2月17日,安康市漢濱區五里鎮朝陽社區。在凌孝鳳的家中,12臺數控化智能織襪機正開足馬力生產。“每雙襪子給我們的加工費是1毛1。我和家人每天的產量能達到6000雙,一天能賺600多塊錢。”凌孝鳳說。
凌孝鳳家包養價格的小小“工廠”,是安康市創新推行的家庭工坊。
隨著新社區工廠在秦巴山區遍地開花,安康市將就業觸角延伸到距離群眾更近的地方,“總部園區+新社區工廠+家庭工坊”的發展模式,讓包養移民搬遷安置社區的居民不僅可以在新社區工廠的車間里上崗,還能與政府、企業合作“經營”家庭工坊,把機器搬到自己家里生產。家庭工坊不僅為群眾提供了就業增收的新選項,也幫助企業解決了產能不足的問題,降低了用工成本。
2022年5月,聽說漢濱區準備在五里鎮試點建設家庭工坊,凌孝鳳立刻向社區報了名。
凌孝鳳并非一時心血來潮。
當時,她是安康新樂祥紡織工貿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人,每月工資可以達到5000元以上,但她覺得憑自己的能力還可以掙得更多,而且在家上班也更自由,還方便照顧年邁的公婆。
她曾在深圳打工10多年,對家庭工坊的生產模式有所耳聞。公司負責提供設備及安裝、原料供應、銷售,她負責提供場地和勞力。自己家的一層房屋閑著,稍加改造就能使用。由于襪子的編織設備是數控化智能機,她只需要維護機器的正常運轉,將生產出的襪子半成品整理歸類即可。
10多天后,織襪機安裝、調試完成。凌孝鳳叫回了在深圳務工的丈夫,兩個人白班、夜班輪換,保證機器24小時運轉。接下來,他們計劃再添幾臺設備,招幾名工人,自己當老板。
瞄準“幸福就業”的目標,安康市持續推進毛絨玩具等行業龍頭企業落地投產,增強本地吸納就業能力。截至今年1月底,安康市毛絨玩具(織襪)、電子線束家庭工坊已有201家,帶動就包養業712人,其中脫貧勞動力121人。
3 創業夢想綻放鄉村
今年春節過后,寶雞御京香工貿有限公司經理王新飛又招了20多名新員工。
“公司訂單量快速增長,現在每天都有1.5萬單甑糕產品通過快遞發往全國各地。”2月19日,在公司位于岐山縣雍川鎮包養網王家村的工廠里,王新飛告訴記者。
這位“90后”返鄉創業者,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還幫助更多鄉親在“家門口”上崗。目前,他創辦的公司有140多名一線員工,都是岐山當地群眾,其中約80%的員工月工資達到4000元以上。包養網VIP
2010年,王新飛從部隊退役后回到老家岐山縣,開始做小生意,先是開服裝店,后來瞄準了傳統小吃——甑糕。
“甑糕是關中地區流傳下來的一種傳統小吃。記憶中,只有小攤販推車售賣,從旁經過總能包養聞到一股誘人的棗香,但平時想吃的時候卻不知包養網心得道到哪里去買。這樣好吃的小吃,為什么不能有固定的售賣場所,為什么不能走向全國?”王新飛說。
2019年5月,王新飛成立寶雞御京香工貿有限公司。當年12月,包養第一家工廠在一片雜草叢生的土地包養甜心網上開建。
如何開拓市場,讓傳統地方小吃成為全國人歡迎的休閑食品?
開發多種口味、規格的甑糕產品,解決標準化生產難題,延伸到早點、下午茶、旅游、零食等多個消費場景;利用電商平臺開展營銷推廣包養、直播帶貨,提短期包養高知名度;和商超、餐飲店廣泛合作,讓產品走到百姓身邊……王新飛摸著石頭過河。2022年,公司甑糕產品總產量超過7000噸。
創業期間,王新飛享受到政府部門的暖心幫扶。
寶雞市人社部門積極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和創業服務,鼓勵和支持返鄉能人創業。起步階段,王新飛獲得5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解了燃眉之急,還參加了創業培包養網訓。包養網VIP平日里,人社部門也通包養妹過直播帶崗等渠道幫助他們招工。2022年,王新飛帶著“互聯網+傳統甑糕新業態”項目參加由寶雞市人社局包養網等部門舉辦的創業創新大賽,獲得企業創新組一等獎,之后又參加了省賽、國賽。“比賽之后,很多公司找到我們尋求合作。目前,我們包養網VIP正在和一家品牌營銷公司洽談,希望把‘甑禮’品牌叫得更響。”王新飛說。
創業者奮力前行、政府保駕護航,讓創業夢想在“家門口”落地,也讓創業帶動就業效應持續顯現。
近甜心花園年來,我省持續優化創業服務,組織創業專家團隊提供政策咨詢、創業指導等包養價格專業服務,落實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扶持政策,加強返鄉創業園區等載體建設,吸引農民工等群體就地就近創業。包養故事截至目前,全省建成7家國家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87家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和21個省級返鄉創業示范園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