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泥濘不堪的爛泥路,到硬化亮化的致富路,從漏風滲雨的木瓦房,到嶄新整潔的農家屋,從臟亂差的問題鄉村,到整齊干凈的美麗鄉村。如今走在海南省三亞市育才生態區龍密村的鄉間小道上,檳榔樹隨風搖擺,果樹結滿了豐收的果實,處包養網處洋溢著美麗鄉村的氣息。
“這些年,老韓、老余、老霍、老馬他們把困難群眾當自家人,把扶貧的事當作自家事,為脫貧攻堅作了大量的工作。”近包養網車馬費日,該村黨支部書記楊賢面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露出了會心的微笑。近年來三亞市委政法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結合幫扶地區實際,突出政法機關特點,在抓黨建促扶貧、扶貧扶志、創建平安法治鄉村等方面精準發力,幫助該村2014年在冊登記19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年人均純收入均超過3523元的貧困線,有些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5000元。
楊包養網ppt賢書記說的老韓、老余、老霍、老馬,就是三亞市委政法委駐村扶貧的黨員干部。
在抓黨建促扶貧上精準發力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在龍密村包點扶貧工作中,三亞市委政法委堅持抓黨建帶扶貧,注重突出黨建工作抓班子、帶隊伍的核心職能,把優秀干部派到扶貧一線,打造脫貧攻堅先鋒隊,為推進精準扶貧提供堅強的領導保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三亞市歷任政法委書記經常深入該村上黨課、過黨日、宣講黨的扶貧政策,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激發黨員樹立創先意識,讓黨員把身份亮出來、把作用發揮出來。
“支部是臨時的,但我們決不能有臨時工思想”。駐村第一天,政法扶貧工作隊成立了臨時黨支部,被推選為支部書記的老韓表態說。
臨時黨支部積極與駐村黨支部結對子,把機關黨建的好經驗引入村支部,通過帶組織、帶黨員、帶思想、帶作風,幫政策宣傳、幫項目開發、幫脫貧攻堅,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四帶三幫三問”活動,建立科學的資金扶持與技能培訓機制,增強村黨支部及黨員干事創業的動力,培養小康領包養妹路人、科技明白人、產業帶頭人、群眾貼心人,不斷提升黨員隊伍活力,引領群眾脫貧致富。
2017年10月31日,在冬季瓜菜種植季前,市委政法委副書記程鵬、田寶明率領包養機關黨包養女人員干部職工到育才生態區龍密村卡巴三組開展脫貧攻堅黨日活動,將100包化肥送到5戶貧困戶手中,并深入19戶包點對象家中訪貧問苦、幫助生產。
“扶貧工作在哪里,黨建工作就跟進到哪里,扶貧項目推進到哪里,黨包養網員作用就發揮到哪里”代管政法工作的三亞市委常委包養網、包養俱樂部秘書長、市直機關工委書記鄧忠介紹,市委政法委在派黨員干部駐村扶貧的同時,還經常組織全委黨員包養通過扶貧主題黨日活動,開展送政策、送服務、送技術、送愛心、送溫暖“五送服務”,引導黨員干部強化黨性、貧困戶思想脫貧,取得了抓黨建帶扶貧、抓扶貧促黨建的雙效應。
在激活脫貧內生動力上精包養網站準發力
扶貧必先扶志。針對不少貧困戶不同程包養度存在等靠要思想的問題,政法委扶貧工作隊堅持思想脫貧先行,把宣傳黨的扶貧政策和思想扶貧結合起來,到村宣講,包養入戶動員,引導貧困戶明白“幸福靠奮斗出來”的道理,變包養網“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
“起初,不少村民群眾對我們的扶貧工作不熱心、不支持”老霍說,貧困戶有的等著政府補貼,有的習慣了無所謂,還有相當一部分質疑扶貧隊是否真扶貧、能扶包養價格貧。
黎族村民黃成榮因種植虧損導致家庭貧困,從意志消沉、無所事事。一天,老余和老馬捎了一些慰問品到他家走訪,老黃心想扶貧工作隊只是走走過場,做做樣子的,于是一手接過慰問品,一手握著老余的手,擺好配合拍照姿勢。
“老黃,我們不是拍照片、搞宣傳的工作隊,請你相信黨和政府,也相信自己能勤勞致富摘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工作隊的一席話打消了老黃的疑慮。
三亞市政法委扶貧工作隊一方面為他落實社保醫保政策,一方面協調農村信貸、農科專家,幫助他開展種植檳榔產業脫貧。
“眼看1000株檳榔樹就要開花了,怎么葉子又發黃了”當時,望著一片黃蔫蔫的檳榔園,黃成榮愁云密布。
“這時,老韓走了過來,當他了解情況后,很快就找來專家,幫我解決包養故事了檳榔樹患黃葉病的問題”如今,望著一片綠油油的檳榔園,黃成榮喜笑顏開。
為了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從包點扶貧第一天起,該市政法委的黨員干部撲下身子、下到村里、入到戶里,下足“繡花”功夫,對19個貧困戶的困難底數建檔立卡,量身打造幫扶計劃,確保扶持對象包養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聯系工程隊為貧困戶的房包養網屋進行五觀改造”、“幫助貧困戶落實低保”、“協調企業安排困難村民包養行情集體就業”……三亞市政法委4位駐村扶貧干部的扶貧日記包養網dcard里,把群眾疾苦一件一件記在心里,并在每個貧困戶家庭建立了幫扶信息卡,載明扶貧干部及聯系方式,隨時解群眾之所難。
今年春節前夕,村民藍明清9個月的工資被用工單位拖欠,眼看春節快到了,家里急需用錢,情急之下,他照著貼在門口扶貧信息卡,撥通了老余的電話。包養
“我和他聯系之后,包養網他對我的事情非常上心”藍明清告訴記者,老余四處奔走、多方協調勞動部門和用工單位,最終在春節前一天,幫助討回了被拖欠的工資。
今年78歲的董亞伴(女)一家三口人,大兒子藍亞亮54歲在家務農,家里除種植了200多株的芒果樹外,主要靠二兒子藍海川做水泥工掙錢養家。眼看著家庭條件漸漸好轉,今年2月份的一天夜里,二兒子藍海川出了車禍,左腿粉碎性骨折。半夜包養合約接到電話后,包點扶貧的老霍第一時間到場,一方面做好法制宣傳、矛盾調處工作,另一方面積極為他們依法爭取事故賠償,協調申請醫保補助,聯系骨科專家救治,使董海川及時傷愈康復,將董家的生活壓力降到最低。
近年來,三亞市政法委扶貧工作隊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臺灣包養網型施策,推出了五觀改造、產業脫貧、就業脫貧、健康脫貧“四項扶貧套餐”,先后籌集資金、組織村干部群眾硬化村道800多米;為19戶落實低保社保、醫療甜心寶貝包養網救助等惠民政策;完成無水電、無門窗、無廚房、無廁所、無長期包養批蕩墻危舊房“五觀改造”21戶;提供資金技術服務,為6戶家庭實現產業脫貧;協調企事業單位,為9戶家庭實現就業脫貧。
在治理與治貧同步抓上精準發力
“發展是硬道理,穩定也是硬道理”。龍密村是少數民族村,當地群眾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都有包養網站飲酒的習俗,過去因酗酒甜心寶貝包養網引發打架沖突案(事)件時有發生,牽扯了“村兩委”大量的精力。工作隊發揮政法工作職能優勢,堅持致富與治亂、扶貧與平安兩手抓。
今年3月12日,育才生態區路段發生一起車禍,導致一對夫妻,丈夫當場死亡,妻子重傷。在喪宴中,死者家屬情緒十分激動,個別村民趁酒性鼓動家屬抬著尸體去區里鬧事,并嚷著大家一起前去。老韓等工作隊員迅速組織村黨員干部啟動矛盾糾紛多元調處機制,動員死者親屬、老黨員等參與調處,迅速控制事態,并協調村“包養感情律師顧問”、爭取救助資金,為死者家庭提供援助服務包養網ppt,通過感情融入、因情施策、分組調處、回訪鞏固“四法并舉”,最終成功化解了該起群體性糾紛。
近兩年來,三亞市政法委扶貧工作隊積極推動龍密村開展“平安鄉村”、“文明鄉村”、“法治鄉村”創建活動,指導建立綜治維穩中心、實行“一村一律師”、構建矛盾多元調解機制、成立村紅白理事會包養網VIP、推動文化惠民工程,開辦創業技術培訓班、法治夜校,用“平安是福”、“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優秀本土文化引領平安文化建設,發揮法治保障、德治引領作用,取得了扶貧效果和平安效應的雙豐收。
如今,硬化的鄉間小路直通千萬家,嶄新包養站長房屋的庭院里飄來菠蘿蜜的陣陣清香,檳榔樹依舊隨風搖曳,村口大榕樹下老人小孩擺上桌椅怡然自得,遠處群山環繞,云霧裊裊,一幅幅美麗鄉村的畫面墨痕未干,市委政法委扶貧的車輪又馳聘在育才生態區崎嶇的山路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