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寨縣白塔畈鎮的信義光能白塔光伏電站。中國網記者董小迪 攝
中國網安徽1月18日訊(記者 董包養條件小迪)安徽省金寨縣是有名的革命老區,這塊土地上先后誕生過12支紅軍隊伍,走出了一大批革命將領。但這里也是國家級首批重點貧困縣,各級政府在扶貧開發上下足了苦工,健康扶貧、光伏脫貧、易地搬遷包養妹、就業脫包養網VIP貧等舉措層出不窮。
“以光伏產業為例,”白塔畈鎮黨委書記曾包養網ppt凡豪解釋,“光伏基地不僅可以將村民的荒包養網地利用起來,增包養網加村民收入。每一度電中還會有一分錢用作縣里的扶貧基金,每年大概有120萬元扶貧基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兜底扶貧。”
這些努力甜心花園背后,是老區人民對新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包養條件
包養妹脫貧村民申術發:免費住進大房子
申術發是金寨縣白塔畈鎮項沖村村民,退伍后他一直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2012年,申術發不幸患上腦梗塞,丟掉包養網了開攪拌機的工作。2014年,申術發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包養留言板面對像申術發這樣因病致貧的困難群眾,安徽省大力推行健康脫貧工程,建立了貧困人口“三保包養情婦障一兜底一補包養充”五重綜合醫療保障體系,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351”政府兜底和“180”補充醫保之間實現了協同保障。
申術發在自家門前接受采訪。中國網記者董小迪 攝
去年5月,申術發在鎮衛生院住院,讓他感慨的是,原本2600多元的醫藥包養費在一系列的政策補貼后,自己只需要付176元。這意味著,同樣患有重病的老伴兒和兒媳婦也能享受到包養網這樣的好政策。
此外,申術發還享受到了光伏扶貧和易地扶貧搬遷。2016年末,他從原來的老舊平房搬到了現在的家。舊房拆遷費用加上政府補貼,申術發沒花錢就住上了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等到二樓蓋起來,申術發家將變成21包養俱樂部0平方米的小洋房。
除了每包養網年流轉土地收入、退伍軍包養條件人補貼和光伏發電收入,申術發還獲得了村里包養網的公益性崗位——環衛工人,每年都有6000元的收入。如今,申術發的兒子也長大了,開始外出務工,申家已經成功脫貧。
談包養及未來,申術發表示:“現在有國家的政策支持,治病也有保障,以后我要努力,打造好自己的生活。”
談及未來,方克枝面露微笑。中國網記者董小迪 攝
搬遷村民方克枝:不缺吃、不缺穿的幸福生活
除了貧困問題,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也成了政府帶領老區人民邁向新生活的重要一環。曾凡豪介紹,為了解決村民的危房、居住地不便利等實際包養問題,政府包養網開展了易地搬遷活動,村民將舊房子按面積折算成拆遷費后,在政府選定的地點建造新房。
今年43歲的金寨縣白塔畈鎮劉包養條件沖村村民方克包養枝就是易地搬遷中的一員。搬遷前,方克枝一家四口和婆婆住在一起,因為人多住不下,就直接在原有的包養平房上搭了一層,十分不安全。2016年11月,方克枝一家四口終于搬進了200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洋房。
方克枝家的小洋房。中國網記者董小迪 攝
“搬來之后生活方便多了,老房子沒有包養網車馬費自來水,我們要從井里引水,一到下雨天,水就會變得很渾濁。” 方克枝回憶,除了用水,搬遷之包養后的交通也便利了不少,原來家門前都是土路,雨雪天氣路途泥濘,連摩托車都騎不出去。
現在,方克枝的女兒在合肥念大學,兒子在寄宿學校讀初中。夫妻倆將土地流轉給種糧大戶后,丈夫在外搞建筑,收入十分可觀,方克枝在廠里做些輕松的工作,一家包養網人生活得十分幸福。
“我們家現在不缺吃、不缺穿,生活得很好,”對現在的生活,方克枝十分滿意,談及未來,她說:“我希望每年都能這樣,踏踏實實的包養網dcard,日子越過越好。”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