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貴州幫扶城市困難群體,首先從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入手,穩步提高低保標甜心花園準,發放各類補助金,并突破戶籍限制,確保外來務工人員享受到各項救助政策。在做好兜底保障的同時,將從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等6個方面進行扶持,推動城市低收入群體的自力更生、自我發展。
2012年愛人因病逝世,貴州省六盤水市荷泉社包養女人區的王桂芹一度陷入對生活的絕望。“女兒在讀高中,床上躺著癱瘓近10年的老父親,我又沒有工作,家里的頂梁柱說沒就沒了,日子不知道包養網怎么才能過下去。”王桂芹說。
社區干部的幾次上門逐漸讓王桂芹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先是安排我在小區打掃衛生,每個月有400包養網評價元,我和臺灣包養網女兒兩個人又申請上了城市低保,加上分類施保金一個月有860元,能滿臺灣包養網足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城市低保標準連續5年以10%增幅提高
為能夠真正有效保障城市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貴州在合理確定低保標準上下包養情婦包養感情功夫。“從2012年包養感情開始,貴州建立了低保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統籌考慮CPI漲幅、居民包養意思基本生活包養價格ptt費用價格指數漲幅等因素,科學制定調整低保標準。”貴州省民政廳廳長羅寧表示,從2012年至2017年,全省城市低保標準從311元/月提升至561元/月,持續以每年10%以上的增幅提高。
“目前貴州城市低保包養甜心網評價標準超過全國平短期包養均水平10元/月,處于全國第八位、西部第二位,而在2012年時還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9元/月。”貴州省社會救助局副局長尹秀鈺說。
包養女人為了盡最大努力給困難群眾排包養憂解難,貴州認真落實分類施保政策,對城鄉低保對象中獲得最低生活保障后仍有困難的老年人、重度殘疾人、重病包養患者、在校學生等,根據其困難程度,每月按照當地低保標準的20包養%—30包養甜心網%分類別增發特殊長期包養困難補助金予以生活保障。
伴隨著低保標準穩步提升的同時,是低保對象認定的愈加精準。2014年起,貴州省民政系統以市州為單位的救包養網單次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正式上線運行,該系統打通了民政與包養app住建、交通等十余個部門的信息鏈接,能夠對申包養情婦請人的公積金、住房、車輛等信息進行快速比對,從而有效避免“開寶馬吃低保”等現象的發生。
社會救助突破戶籍限制真正托住底
包括醫療救助在內的臨時救助,被視作社會救助的最后一道防線,為做到“應救盡救”,從2016年起,貴州的醫療救助從過去只救助特困供養人員、城鄉低保等傳統對象,拓寬至低收入家庭成員以及因醫療自付費用過高導致家庭無力承擔的患者,實現醫療救助制度惠及所有困難群眾。
去年,貴州共對276.9萬人次實施醫療救助,支出資包養一個月價錢金8.6億元;今年一季度,全省已對228.76萬人次實施醫療救包養故事助,支出資金3.06億元。與此同時,貴州對特困供養人員等群體參保參合個人繳費部分給予全額資助,對城鄉低保對象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的標準給予資助。
臨時救助范圍的拓寬不僅僅局限于醫療救助領域,2016年起,因突發性意外事件、遭遇人身意外傷害、突發重大包養網評價疾病,以及因支付子女或法定贍養人非義務教育階段境內教育費用、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承受能力和因其他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暫時困難的六類家庭及其成員納入臨時救助范圍。
據尹秀鈺介紹,2016年全省共對17.1萬戶(次)實施臨時救助,共支出資金2.01億元。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共對2.9萬戶(次)實施臨時救助,共支出資金5691萬元。
此外,為適應戶籍制度改革需求,目前貴州省各項城鄉低保、臨時救助、特困供養等社會救助政策均明確,“居住證持有人及其共同生活家庭成員在當地持續居住1年以上的,由居住證持有人向居住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街包養網dcard道辦事處提出書面申請”,這就突破了戶籍限制,確保外來務工人員等群體享受到務工地各項社會救助政策。
從教育、醫療、就業等多方面幫扶城市困難群體
家住遵義市紅花崗區鎮隆社區的林仕芳是一位單親媽媽,沒有正式工作。社區在得知這一情況后,為她介紹了一份在學校食堂的工作,幫包養網VIP助其就業改善生活。“以前沒上班的時候根本沒有能力包養網給孩子買任何玩具、禮物,總覺得很虧欠他。現在有工作了,雖然辛苦點,但是感覺生活很有包養甜心網希望。”林仕芳說。
對于無穩定工作、無經濟來源、無生產資料的部分生活困難城鎮居民,貴州在做好兜底保障的同時,以促進充分就業、完善社區就業服務體系為抓手,大力推包養動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崗位開發和政策扶持工作,多管齊下,統籌兼顧,抓好城鎮困難群體解困工作。
2016年開展城鎮解困工作以來,紅花崗區共培訓就業困難群眾3000余人,最終實現就業、創業的達2500余人。
除了托底保障,貴州各地各部門還把精力放到扶持城市低收入群體的自力更生、自我發展上來。去年底,甜心花園六盤水市出臺《城鎮低收入困難群體脫困幫扶實施意見》,這標志著城市扶貧工作在貴州的啟動。
“長期以來,扶貧開發針對的僅僅是農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城鎮困難群體即便條件再差,除了兜底保障之外卻享受不到大部分教育資助、產業項目扶持等優惠政策包養網,只能靠著低保金勉強度日。”六盤水市社會救助局局長鄒興躍說。
以教育扶貧為例,學前教育資助、義務教育寄宿制生活補貼等政策只是針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孩子,而對城市低收入群體困難家庭子女就學則沒有相應的配套幫扶體系。在六盤水市民政局入戶調查的96戶低收入困難家庭中,因學致困家庭達到33.3%。
鄒興躍表示,《意見》出臺后,將從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等6個方面對城鎮低收入困難群體進行扶持。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