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一位專一包養行情利審查員的扶貧之路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倉關峪村的孩子包養網們受到捐贈物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華社北京2月5日電(記者袁全、張丹)中國的扶貧工作不僅幫貧困人口增收,也為一線的扶貧干部帶來難忘的回憶。

38歲的時鵬是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一名專利審查員,也是國家選派到農村貧困地區幫扶減貧的數十萬干部之一。2017年以來,他先后在湖南省桑植縣的兩個村子擔包養網單次任駐村第包養網一書記。

在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度過四年時光,這對許多人來說也許是一件艱辛的事,但時包養網鵬卻很榮幸能有這段經歷包養甜心網

“我常常從我所幫包養網扶的村民那里學到東西。這種收獲是辦公室工作無法給予的。”時鵬說。

去基層扶貧之前,時鵬從事專利包養網審查工作已有10多年的時間。他每日的工作就是坐在電腦前審查光電領域的專利申請,一坐就是一天。接到扶貧任務的時候,時鵬和包養站長家人反而興奮。

“我不怕條件艱苦。我也是在農包養村長大的。”他說。

時鵬的確不怕吃苦包養。但他到倉關峪村駐村沒多久,就被一個不速之客嚇壞了。

有一天,他從外面回到村委包養俱樂部包養的宿舍時,發現門縫里有一條尾巴。他趕緊叫來附近的村干部幫忙。大家忙到半夜,最后抓包養女人到一條劇毒的金環蛇。有村干部打趣道:“幸虧你發現得及時,要不然這條蛇到半夜要出現在你的床上了。”一些村民特意趕來給他送驅蛇藥,噴灑在房子周圍。

“那天雖然驚險,但大家對我的關心,讓我心里暖暖的。”時鵬回憶說。

駐村后,時鵬努力適應當地的生活:他練習吃辣;試著理解帶有濃重湖南口音的普包養行情通話;也效仿老鄉的做法——聊天遞煙,聯絡感情。

包養網評價

他在學習做農活的同時,也帶領村民修路、通電、建學校。他還教村干部用Word、Excel等計算機軟件工作。

時鵬原本是個“文學青年”。他戴眼鏡,包養留言板臉也白凈,喜歡讀詩、寫作。然而駐村幾年后,他皮膚變黑了,手也粗糙有了繭子,指甲縫里還殘留著黑泥。

2019年8月17日,時鵬在湖南省桑植縣倉關峪村貧困戶周月芝家中走訪,詢問家里安全飲水情況。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這兩年最讓他引以為傲的成績就是發揮他知識產權的專業優勢,通過申請地理標志,讓當地農民快速脫貧致富。

地理標志是鑒別原產于一個地區或一個地點的產品的標志。地理標志也是知識產權的一種,可以將其視為一種產品的質量保證。擁有地理標志的產品比同類產品更有競爭力。

時鵬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同事發現,桑植縣的地理標志資源豐富,而當地傳統茶飲白茶就是其中一個。桑植縣水源充沛,氣候溫潤包養網比較,自然條件很適宜種植白茶。

起初,縣里的白茶產業并未引起太多市場關注。2012年之前,全縣的茶園面積不足2萬畝。茶葉沒有名氣,銷售量低,企業不賺錢,農民積極性不高。2017年,時鵬開始協助當地的茶葉公司申請地理標志。兩年后,“桑植白茶包養行情”成為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農產品。

從那以后,縣里、村里的白茶產業發展迅速,產量增大,就業增加。很多從事茶葉生產和銷售的農民擺脫了貧困,生活富裕起來。

時鵬和同事們把基于地理標志的扶貧方法成功復制到當地蜜柚和粽葉產業包養站長中。2019年,他短期包養所幫扶的倉關峪村成功脫貧。

四年時間,他看到周圍越來越多人洋溢著笑臉,也驚訝于那些擺脫貧困,日漸富裕的老鄉們開始學著去奉獻、給予和幫助他人。

包養情婦75歲的村民吳時立就給時鵬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前他在村里的山上種下3000棵杉樹,原本是想留給他智力障礙的兒子,作為后半生的保障。

2018年,經過幾個包養月的走訪和研究,時鵬和當地村干部將吳時立兒子納入全額兜底戶(即為極度貧困戶申包養網請政府援助),包養網站以確保他基本生包養活需求,解決了老吳的后顧之憂。

曾有木包養留言板材廠的老板出價想購買吳時立的杉樹包養甜心網林,長期包養一棵大概能賣近100元人民幣。但老吳拒絕了。他決定要將樹林捐贈給家鄉。

他說:“這片林子一直是我最緊要的希望。但我家現在已經不需要靠它了。所以這三千棵杉樹我不賣了,我要捐給國家,算是我的一點心意吧。”

時鵬被感動了。“我一直都是以悲憫之心來看包養待貧困戶的。但他們比我想象的要強大,值得我們尊重。”

時鵬早已把扶貧村視包養為他的第二故鄉。他會帶著家人與當地村民一起吃飯,邀請年長的村干部去韶山參觀毛主席故居,還領著他的大兒子與村里的小學包養網生一起觀看升國旗儀式。

包養網車馬費

2月底,時鵬的駐村任期就結束了,但他還惦記著村里的教育問題。“希望村里的孩子能夠盡早實現大學夢。”他說。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