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搬遷拔“窮根”,興業栽“富苗”
大別山革命老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國家級貧困重點縣太湖縣位于這片區域中,境內有劉鄧大軍劉家畈高干會議舊址、馬廟革命烈士墓等。近年來,太湖縣完善基礎設施、實施易地搬遷、推進產業扶貧,貧困群眾逐步擺脫“循環式返貧”,在脫貧增收之路上奮斗前行。
易地搬遷開啟新生活
11月23日中午,在天華鎮李杜村的周沖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兩層小樓里,貧困戶朱漢中一家人圍坐著吃午飯。“過去可不敢想象能住這樣寬敞嶄新的房子。 ”包養網心得74歲的朱漢中話語中滿是感激。
按照當地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補償標準,老朱一家三口共獲得6萬元的住房建設補助資金包養甜心網。去年9月,在政府的支持下,老朱一分錢沒花全家人就住進了新居。 “過去住在半山腰的土坯房,下山要半個鐘頭,下雨天是‘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 ”老朱說,搬下山后,兒子就近就業,家里多了份穩定收入。
太湖縣有15個鄉鎮,其中有8個為山區鄉鎮。這些山區鄉鎮,山高坡陡、耕地稀少、交通不便,農民生產生活十分困難。
為徹底拔除“窮根”,2016年以來,太湖縣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總要求,建立了“政府負責、部門主抓、包養網ppt鄉鎮落實”的工作機制,細化任務、明確責任,力推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
“易地扶貧搬遷是幫助特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走好這一步才能真正挖除‘循環式返貧’的根基。”太湖縣扶貧辦主任章根學告訴記者,“十三五”時期,該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共1821戶6298人包養網VIP,分三年實施,覆蓋全縣15個鄉鎮。目前包養一個月價錢全縣已有1799戶貧困戶6226人完成搬遷。
就近就業捧上“好飯碗”
在位于新倉鎮的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內,工人們在忙碌。在太湖縣興盛針紡織品有限公司,來自新倉村的貧困戶曹艾枝正熟練地將一副副棉紗手套翻面、鎖邊。同一個車包養網推薦間內,包養曹艾枝的丈夫正將次品手套重新拆成棉紗線。“我一個月工資三千元,老公也能掙個千把塊,一家人生活算是有著落了!”一邊忙著手里的活,曹艾枝一邊告訴記者。
曹艾枝家曾是村里有名的貧困戶,患有嚴重肌肉萎縮的丈夫前幾年曾一度完全喪失了勞動力,家中兩包養女人個正值學齡孩子的養育負擔重。通過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政策,曹艾枝丈夫治病和孩子的學費有了著落。去年新倉鎮依托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建立起產業扶貧基包養條件地,曹艾枝夫婦實現了家門口就包養網心得業。 “從農民變身產業工人,今年我家肯定能脫貧! ”曹艾枝滿懷信心地說。
距離附近兩處高速路口都不足20公里的新倉鎮具有較明顯的區位優勢,加上該鎮人口資源較為豐富,2012年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建立。 “目前園區內已進駐了10家企業,吸納了40多戶貧困戶在此就業。下一包養網評價步我們還將進一步擴建園區面積,增強產業帶動就業的效應。”新倉鎮返鄉農民工創業園黨支部書記汪雪云介紹說。
今年,按照“圍包養價格ptt繞產業、包養網ppt一地一品、因地制宜、持續發展”的原則,太湖縣依托農村農業專業合作社等實體,認定就業扶貧基地34家,吸包養網心得納貧困勞動就業人數437人,實現貧困勞動者增收200余萬元;同時該縣還建成并驗收就業扶貧驛站共15家,吸納貧困勞動者180余人,實現貧困勞動者增收156萬余元。
特色產業拓寬增收路
當前適逢香菇成熟,太湖縣江塘鄉大塘村的貧困戶汪功平忙著采摘自家3個大棚里的香菇。
妻子生病,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孩子上學,汪功平一家一度生活困難。 包養情婦2015年,村里引進了一家食用菌種植加工企業。企業一方面提供就業崗位給村民,一方面以包菌棒、包養包技術、包銷售的模式鼓勵當地村民自我發展。在了解到汪功平想興建大棚養菌菇后,村兩委主動幫忙申請了小額扶貧貸款。現在,老汪建起了3個食用菌大棚。如今,靠著3個大棚里的約6000個菌棒,汪功平家每年至少增收2萬余元,一家人領到了脫貧光榮證。“為進一步減輕貧困戶的負擔,鼓勵大伙發展,我們還以代建大棚的方式,讓他們分3年還清建設大棚的錢,目前全村共有11戶貧困戶通過這種方式擁有了自己的食用菌大棚。 ”菌包養情婦業包養合約企業負責人甘正德說。
造血扶貧,產業發展是關鍵。近年來,太湖縣通過政府主導推動、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組織互動、能人大戶聯動、金融政策撬動、干部幫扶促包養管道動等措施,建立市場主體與村、與貧困戶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深包養網入推進村級產業扶貧基地建設,進一步強化脫貧攻堅“造血”功能,幫助廣大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致富。
此外,該縣還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積極包養網推廣現包養金額代農業,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力爭使每戶貧困戶至少有一項致富產業,努力實現“一村一包養站長品”、“多村一品”和“一鄉一業”的優質化、規模化現代農業發展目標。“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臺灣包養網。要想為貧困群眾拔除 長期包養‘窮根’,必須得同時栽下產業的‘富苗’。 ”章根學告訴記者,截至今年9月,全縣已累計發放小額扶貧貸款7.2億元,發展123家龍頭企業和24臺灣包養網3個農業專業合作社,帶動2.5萬戶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
·記者手記·
綠水青山就是包養網金山銀山。太湖縣地處大別山區,山大溝深坡陡,一段時間以包養網ppt來,一些群眾還在守著綠水青山受窮。近年來,太湖縣著力落實易地扶貧搬遷等政策,補齊貧困地區生產、生活的硬件短板。同時,結合各地特有的資源稟賦,重點推動就業扶貧和產業扶貧。目前,全縣各地一批特色產業正在發展壯大,大批群眾成功就業、創業包養,昔日“循環包養網評價式返貧”的現象正在被徹底清除。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