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青干部魏伯平:做的還不夠 想為青海再盡力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一包養網戶

作者:

分類:

作為西北人的魏伯平,似乎命中就與青海有著不解之緣。1998年,剛參加工作的他利用休假之際第一次踏上青海這片土地后,青海——這兩個字便“印”在了他的腦海深處,隨著參加第一批、第三批援青干部,青海成為了他的“第二故鄉”。

此刻雖然距離他第一次來青海已經過去將近二十年了,但是談及第一次支援青海時的感受,魏伯平仍然歷歷在目。“當時,到了青海的除玉樹、果洛以外的州、市等很多地方,看到了、感受了青海很多貧困地區的老百姓生活得很苦。”魏伯平告包養妹訴記者,2003年到國務院扶貧短期包養辦工作后,他去了全國很多地方貧困地區,也看到了很多貧困地區貧困百姓的生活艱辛、生產困難,就萌生了包養網來貧困地區工作包養網站的念頭。

2010年,得知選派中央國家機關第一批援青干部消息后,魏伯平是國務院扶貧辦第一個報名參加的干部,從千里之外的北京來到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擔任澤庫縣縣委常委、副縣長。

澤庫,藏語名字“夏德日”,被詮釋包養app為“高寒偏遠連鳥都難飛翔的地方甜心花園”,包養網但魏伯平說,為了讓朋友們記住澤庫這個名字,他給新老朋友們將澤庫解釋為“毛澤東思想的寶庫包養意思”。縣境內大部分地區在海拔3760米,地處三江源生態保護核心區。初到澤庫,魏伯平首先考慮的是能為青海做些什么,他不顧高原反應,深入一線調查研究開始了他援青工作的第一步。

“如何讓草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的同時,提高澤庫縣廣大牧民群眾的收入,是我當時的首要工作任務。”魏伯平說道。

通過調查研究后,魏伯平結合游牧民定居工程中減人、減畜、增收的原則,用國務院扶貧辦的1200萬科技扶貧資金先后在澤庫縣落包養軟體實了“防包養網災減災青甘草種植基地”和“包養網比較養殖基地”兩個項目,讓澤庫人民包養站長實現了種草包養網養畜、科學養畜的生產經營方式。包養管道

時間一晃而過,三年的援青工作很快就結束了。雖然魏伯平牽頭的兩個項目在澤庫成功落地,但是回到北京的他依舊牽掛著他的項目、牽掛著澤庫人民。

“第一次援青結束回北京后,在做好社會扶貧工作同時,心里想的最多的就是我的項目有沒有繼續發展擴大,有沒有繼續為澤庫百包養網姓帶短期包養來實惠。”魏伯平說,“我這包養條件次來青海,首先就是想實地看看我當時的項目怎么樣了,其次就是想再為青海盡份力。”

帶著對青包養管道海的掛念之情,魏伯平再次主動報名參加了第三批援青干部,第三次踏上青海這片熱土。

再次援青來到青海,魏伯平首先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青海省十二五成就展里,他第一次援青包養網時的兩個項目均在其中。包養網評價“看到我的兩個項目都在青海省包養甜心網十二五成就展里,包養網比較真的很欣慰,對這次的援青工作充滿了斗志。”

接受記者采訪時,魏伯平激動地告訴記者,那些年的付出得到了回報。“現在我仍然記得當年一個包養人在草場的周轉房居住包養女人的日子、只有借外出開會之際才能洗澡的日子……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那三年沒有白干。”

今年7月再次來到青海,雖然多了一份對妻子和包養金額孩子掛念,但這并沒有影響魏包養伯平對青海的工作熱情。對項目的擔憂消除之后,魏伯平再次開包養始了他的援青工作。雖然這次援青沒能再到包養網基層工作,而是擔任青海省扶貧開發局黨組成員、對口援青辦公室主任一職,但“有備而來”的他,帶著新項目“油用牡丹”來到青海,來青海僅僅一多月時間,通過在西寧、海東、海南包養網等市、州的深入基層調研,更加堅定了發展牡丹產業的信心,想盡快讓新項目為更多的青海人帶來實惠。

1包養998年、2010年、2016年,18年間的三次青海行對于魏伯平來說,每一次的青海行都有不一樣的感受。“第一次來青海,被這里的景和包養網dcard人吸引。第二次來青海,帶著一包養網腔熱血,真心想為青海人民做些事情。第三次來青海,覺得之前做的還不夠,想為青海再盡一份力。”

“一次援青行,一生青海情。”這是援青干部們常說的一句話。而對于魏伯平,他對青海的愛、對青海的情已經融入到血液中,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完)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