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李國芝包養的新居,一樓包養軟體大廳掛著5張獎狀,都是2016年和2017年四川省巴中市及通江縣授予他有關脫貧攻堅先進的榮譽。另外還有一塊牌子,是他種養基地的營業執照。
在搬進新居前,李國芝一家6口住的是一座破瓦房,2014年剛被包養站長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后,他在自家堂屋的竹篾泥巴墻上寫下——寧愿苦戰,不愿苦熬!
幾年來,李國芝靠他一人的勞力,種花椒、種銀耳、種中藥材、養羊、養雞,即使搬進新居,也要每天上山住窩棚,伺候他那些產業“寶貝”包養甜心網,很晚才回家休息。
如今,他十分自豪地說:包養感情“每年收入10萬元沒問題!不說包養價格ptt別的,就我家那5畝退耕還林的華山松,每年采松果、賣松子都有一兩萬元呢!”
一頭默默苦干的“孺子牛”
從通江縣城驅車,一個半小時后才能到達諾水河鎮,再驅車爬上九彎十八拐的山村公路,上到海拔1100米左包養網站右的小騾馬村,需要40多分鐘。記者趕到時,碰巧李國芝在村委會開會。眼前的李國芝,穿一件藍布中山服,腳上是一雙深桶雨靴,黝黑的臉憨厚地笑著。
李國芝是村干部“強行”把他從地里拉來開會的。他說,他早上5點多就起了床,從家里包養網車馬費騎摩托車跑了一公里多,到產業基地給銀耳打水。隨后,才趕回來開會的。“像這么熱的天,每天要給銀耳打三次水!”李國芝說。
李國芝的銀耳包養條件遠近聞名,耳棒生的耳子多,每朵又白又嫩又大,采收烘干后賣的價格也高。“6月至10月是采銀耳季節,每7天采一次,我一共70包養軟體0多根耳棒,大概會烘干成100余斤耳包養留言板子,能賣兩萬多元。”李國芝說,經過幫扶單位縣文廣旅游局宣傳,產品供不應求。
54歲的李國芝上有年已八旬的父包養網心得母,下有一雙兒女,大女兒在外務工,兒子才7歲,妻子右手殘疾,只能干簡單的家務活。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全壓在了他一個人身上。由于處在地廣人稀的山區,李國芝家有15畝地,2000年退耕還林種了5畝華山松。
“平時我每天要從家里到山上包養網跑三四個來回,一早上山,7點半回來吃早飯,然后送孩子到鎮上念書,之后趕羊上山;上午在地里干活,困了就在臺灣包養網窩棚小睡一會兒;下午包養網下山接孩子,然后再上山,直到晚上才回來。”如此辛苦的日子,李國芝敘述起包養行情來卻十分輕松。
一段不堪回首的苦日子
李國芝家的老房子位于叫李家粱的山頂上,每年冬天寒風肆虐包養價格ptt,有時候住在屋里還像露在外女大生包養俱樂部頭,且有長達兩三個月的冰雪期,一家人只能窩在屋里爨火取暖。“包養就算是春夏兩季,也包養只能種點苞谷和洋芋包養故事,而且是廣種薄收,僅苞谷種子就要包養網評價耗費七八十斤。一旦遇上災荒,連種子的本都收不回來。”說起以往的日子,李國芝便愁眉緊鎖,哀嘆不已。
家里唯一經濟來源就是靠多余的苞谷和玉米喂豬,多的也喂不出來,一年就一兩頭,殺一頭年豬,賣一頭購買日常油鹽醬醋。可山路陡峭,要把豬賣出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得事先聯系買主,然后得請人一大早把豬抬到有公路的地方,等收豬的車來,往往這一等啊,就是一整天,盼到天快黑的時候買主才來,一過秤,還要扣10斤皮毛。”李國芝嘆息道。
這一帶屬于喀斯特地貌,雖然一年四季雨水不少,可留不住,一到天干時節,家家戶戶都得去遠處背水。“因此,背水桶就是我們這邊家家戶戶的標配,一桶水一百多斤,非得包養情婦一個壯年勞力不可;我們家就靠我,早晚都得去一公里以外的地方背一桶才夠,有一次排了好幾個鐘頭才算裝滿一桶水,可快到家的時候一個跟頭……”說著,李國芝眼里泛起淚花。
李國芝說,他們家已有三代人住在李家粱上,從小他就有個愿望,希望有一天能搬到一個冬天不冷、吃水不愁的地方。2017年,李國芝同其他2包養網站0余戶貧困戶整體搬到柳林溪聚居點,家家戶戶都是獨棟兩層小樓,通了水電。搬家時,李國芝把一些舊家具丟棄了,而第一個選擇丟棄的物件,就是那令人傷心的背水桶。
一種不勝不休的倔脾氣
拆除老屋復耕的時候,李國芝佇立屋前許久,他眼巴巴地看著每一根屋梁被卸下,每一塊瓦片被移走,心里很不是滋味。尤其是當他看到正堂屋墻壁上,他親手寫下的那幾個字,那是他幾年來堅持苦戰的精神支柱。
“2014年底,我包養網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心里非常激動。我激動不是因為從此可以得到扶持,而是終于看到了擺脫貧困的希望了。”李國芝說。當時,他的小兒子才一歲多,在地里忙活一天,還得回家哄愛哭的孩子。那天,李國芝用背帶把孩包養網評價子綁在自己身上,手里攥著蘸滿墨水的毛筆,爬上梯子,揮手寫下:寧愿苦戰,不愿苦熬!
“你為什么要寫下這幾個字?”記者問。“我是想,既然國家有這么好的政策,那自包養一個月價錢己就必須付出努力,否則,再好的政策也脫不了貧。我是下定決心包養了,一定要不斷努力,一定不辜負國家的政策,一定要擺脫貧困!這幾個字就是鞭策我的力量。”李國芝說。
于是,李國芝用5萬元小額信貸和一萬元產業周轉資金,買來20只山羊,2000株花椒樹苗,一畝魔芋種子,還有兩畝包養價格大黃種子,就這樣說干就干了起來。“第一年收成就達四五萬元,以后逐年增長,包養網2016年就脫了貧包養,去年收入超過10萬元。”李國芝說。
現在李國芝的產業基地采用種養結合,常年保持存欄20只羊,一兩百只雞,700多根銀耳棒,2000余株花椒,并種植少量魔芋和大黃。苦戰出來的好日子來到了李國芝身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