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政“造血式”扶貧:為深山苗鄉幸福路提速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一包養心得戶

作者:

分類:

央視網消息 駐村第一書記周政到任時,正趕上廣西壯族自治區對貧困包養軟體戶開長期包養展新一輪的精準識別工作。那幾個月短期包養,周政和村里的干部每天起早貪黑挨家挨戶調查核實村民的財產信息,給貧困戶建檔立卡。

周政是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柳鋼”)物業公司道路管理隊黨支部書記,2015年10月短期包養,他受組織安排到融水縣安陲鄉大田村掛任第一包養網車馬費書記。

一張涉水過河的照片為修路提速

2015年12月29日,周政和同事們坐車前往紅口塘屯。去之前,周政就聽說這個偏遠的村寨還沒有通砂石路,村民出行只能徒步包養網,交通十分不方包養網便。車到達紅口塘屯所在的山腳下,前方長期包養是30多米寬的大田河,大家只能下車徒步前行。周政赤腳慢慢走向河里,一入水,冰涼刺骨的河水很快就把他的腳凍麻了。過河后,在包養故事他們眼前的是根本無法稱包養網之為道路的“羊腸包養管道小道”,雨天路滑,盡管手腳并用包養網,但一路上周政還是沒少摔跤。

在屯長董順福家里,他的女兒董印書見到陌生人,紅著臉不敢開口說話。周政注意到,盡管時值隆冬,董印書仍光著腳穿著一雙涼鞋。問她為包養合約什么不穿布鞋,董印書說,路上都是泥,一穿出去鞋就臟了,還是穿涼鞋方便。每周一,董順福都會早早起床,走1個多小時山路送女兒到山下的教學點讀書,途中身體有些殘疾的老董還要涉水背女兒過河。董順福向周政包養條件介紹說,屯里原有的一條機耕路前幾年被山洪沖毀后,由于資金等多方面的原因,一直無法修好。

女大生包養俱樂部

回到村委后,周政把自己涉水過河的照片發在融水縣駐村第一書記交流臺灣包養網群里,引起了縣領導的關注。他順勢跟縣、鄉兩級政府協調包養網心得溝通,希望紅口塘屯修路早日立項,早日開工,得到上級政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2016年6月,總里程6公里多的砂石路修通了,村民出行比之前方便多包養網了。周政說,計劃明年包養意思下半年包養網心得鋪水泥路。

“造血式”扶貧為苗鄉幸福路“提速”

周政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貧困戶的脫貧致富固然離不開上級黨委和政府的扶持和包養投入,然而并非任何事情都需要靠投入、靠花錢才能辦好,這方面,大田村上六秀屯作了有包養網站益的探索。

一次,在跟77歲的大田村老支書交談時,老人告訴周政,當前,在解決基礎設施和道路交通問題后,脫貧致富還是要靠發展村里的產業項目,但不能操之過急,胡亂上馬項目,農民經不起折騰。老支書說,在黨的領導下,農民的日子越來越好,但村里的文化活動少,逢年包養網評價過節返鄉的年輕人無所事事,聚在女大生包養俱樂部一起就是吃喝賭博,影響非常壞,希望周政作為第一書記抓好村里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包養網協調有關部門將村里的籃球場、戲臺維修翻新,給廣大村民特別是年輕人提供一個良好的文化活動場所。2016年6月,柳鋼給大田村上六秀屯援助了一批鋼材水泥,用于村包養網屯戲臺、背景墻、涼亭的建設。

大田村村民有在稻田養殖禾花鯉的傳統,但受魚苗品質包養網、養殖技術和田埂松軟、容易滲漏等客觀原因,本土繁殖的禾花鯉生長周期長,一般兩到三年才能收獲,產量低,經濟效益差。為打造“造包養價格血式”的精準扶貧之路,周政聯系當地的龍頭農業公司,積極引導村民采取模式化稻田綜合養殖形式,改良養殖品種,實現多元化養殖,以提高產量和增臺灣包養網加收入。

周政發現大田村大田屯有一片場地非常寬闊,適宜種植油菜花,就向上級包養情婦部門爭取資金包養網dcard,給村民們購買油菜花的種子和化肥,希望通過打造油菜花節把大田村的民俗旅游推出去。

精準扶貧“再回訪” 甜美笑容展希望

2016包養網年11月7日,周政又來到大田村紅口塘屯苗族小姑娘董印書的家回訪,給她帶去新衣服、鞋子、書包及一些學習用品。接過慰問品,小姑娘回屋換了一套苗族的節日盛裝,并穿上平時舍不得穿的新布鞋,邀請周叔叔在自家木屋前合影,照片中兩個人都笑得很甜。

“來,把新書包拆開背上。”

“叔叔我不背,我要留到下個學期再背。”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