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生福:脫貧路甜心寶貝一包養網上的“愛心廠長”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馬生福:脫貧路上的“愛心廠長”

  圖為馬生福和他的牛場。 陳文年 攝

中新網青海門源4月9日電 題:馬生福:脫貧路上的“愛心廠長”

作者李雋陳文年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包養網單次門源回族自治縣,被職工們稱為“愛心廠長”的馬生福在牛場和雞場里忙碌著。

“牛場的近百頭牛要出欄了,雞場也準備從陜西引進6萬包養雞苗,職工們的工資也要盡快發到他們手里,他們每個人的生活情況也要問到……”

包養

  圖為快要出欄的牦牛。 陳文年 攝

初見馬生福,衣著樸素,一雙粗糙的手上布滿了老繭。通過他的話語,就知道他是個心地善良的人,說起在場里打工的貧困戶、殘疾人,每包養女人一個的家庭情況他都了如指掌包養網

十幾年來,馬生福默默無聞地幫扶了400多戶貧包養妹困戶,無償送雞苗、雞蛋,扶個人、扶家庭、扶志、扶智包養情婦,他的故事在當地成為了佳話。

馬生福是土生土長的門源包養網心得縣青石嘴鎮紅牙合人,當時的農村貧困落后,包養價格ptt靠天吃飯沒收入,地沒少種、苦沒少吃。

“就上包養網了一年小學,跟文盲差不多。”馬生福說,“總要生活就跟長輩們商量學習,想辦法積累了點經驗,這才把旱臺包養網機磚廠承包下包養行情來了。”在不斷努力中磚廠連年創收,從此馬生福走進了市場經濟的大潮。

“馬廠長,有沒有什么活我可以干?包養網推薦歲數大了,出去打工沒人要,家里也坐不住……”泉口鎮東沙河村的村民馬雄得知馬生福是個好人,就跑到磚廠找活,馬生福了解情包養意思況后答應老漢留在廠里操心,干點輕活,這一干就是4年。

旱臺村的梁希堯是個特困戶,包養網大兒子包養管道身患尿毒癥,小兒子因在工地打工受重傷包養感情喪失勞動能力,家庭十分貧困,當時他來到廠里說明情況后馬生福立馬答應留下來。從1997年磚廠成立至2013年雞場成立,梁希堯一直在廠里打工,精準扶貧開始后政府分給他4包養軟體頭牛,2016年底他才離開。

  圖為馬生福榮獲的獎牌。 陳文年 攝

“這些年,馬廠長待我們親如家人,現在生活好了離不開馬廠長最初的幫忙。”廠里的職工如是說。

東沙河村的郭進良,黃田村的宋顯德,聾啞人馮有強、米寶才包養網等等,他們生活的種種不幸和人生的酸甜苦辣,馬生福都能一一說出。

包養一個月價錢

“都是鄉里鄉親,真正有困難的人來找我,我都讓他們在廠里找活干,掙點零花錢,他們大都在55歲以上,還有殘疾人,依靠自己的雙包養網手辛勤勞動,我怎么包養網能拒絕他們。”馬生福告訴記者。“包養網比起他們我過得好點,包養身體健全,就想著幫他們一把”。

包養甜心網年來,馬生福收容殘疾農牧民職工達四五十人。由于磚廠轉型,順應生態環境治理工作,2013年3月,他投資440萬元,在旱臺機磚廠原址上注冊成立了門源縣回鄉園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搞起了牦牛養殖和以雞蛋、肉雞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合作社,先進的設備和自動化的流程實現了精細化生產,節約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生產成本,連年創收達100余萬元。

同時,合作社注冊了土雞品牌商標,在合作社的帶動和激勵下,門源縣泉口鎮東沙河、臺灣包養網西包養網車馬費沙河、窯洞莊等5個自然村的土雞養殖戶達370戶,形成了以合作社生產包養情婦基地為主,貧困戶、農包養戶共同發展的土雞品牌效應,帶動貧困戶每戶增收8000余元。

“現在,黨和國家的惠農政策越來越多,今年門源縣要脫貧摘帽,我更不能落后,要努力壯大泉包養網心得口鎮的特色養殖業,在鄉親們致富奔包養網推薦小康包養情婦的路上我要繼續發揮點作用。”馬生福說。(完)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