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鄉村教師:甘做新時代的“逆行者一包養網心得” 歸巢筑夢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清晨,山巒青翠,朦朧的水汽籠包養故事罩著崖屋村。山坡上,一群孩子正在朗誦《弟子規》,童音清脆包養網,聲聲悅耳。教室里,一群孩子在吹拉彈唱,架子鼓、二胡、鋼琴等一應俱全。一個孩子在用稚嫩的聲音有模有樣地唱戲,白金老師站在她面前,彎著腰幫她打著拍子……

這幅溫馨的景象來自崖屋中心小學。崖屋村,坐落于淅川縣西簧鄉,地處秦嶺南端,伏牛山腹地。白金就在這片土地上長大,美麗的風景滋養了他對美和藝術的向往。

白金,1989年生人,畢業于吉林體育學院,本科學歷,國家二級運動員,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年近31歲的他是全國藝術大賽器樂組第二名的獲得者,是川劇變臉、吐火絕技、耍牙絕技、魔術、南陽三包養價格弦書等多項國家級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身懷“十八般武藝”的他,本來有很多的陽光大道可以選擇,有更包養站長寬廣的舞臺可以展示才華,有很多的機會可以成名。可他卻舍棄繁華從城市返回鄉村,歸巢筑夢,做了一名新時代的“逆行者”。

白金,現就職于淅川縣西簧鄉崖屋中心小學,四年級班主任兼包養網比較學校德育主任。2017年被評為西簧鄉優秀班主任,2018年被評為西簧鄉最美教師、西簧鄉德育先進個人,2018年、2019年西簧鄉師德標兵、師德師風先進個人。

因為熱愛,他練成“十八般武藝”

白金是西簧鄉白莊村人,他自小就對藝術有著強烈的興趣。可是家境貧寒,在鄉村長大的他并沒有機會接觸這方面的老師,藝術對他來說遙不可包養留言板及。山村的學校里沒有一件樂器,沒有一個音樂老師,他和同學們沒有上過一節真正的音樂課,所有的啟蒙都來自家里的黑白電視機。

他看著電視里各個藝術家精彩的表演,無比的憧憬和向往。他希望有朝一日也能站在舞臺上,擁抱這些樂器,用表演去傳播美好,用藝術去感動世界。

父母為了生計,一直在外打工,他是跟著外婆長大的。懂事的他從不向家人提任何過分要求。他將夢想默默地埋在心底。

高中時,他在縣城讀書,終于有機會接觸藝術。那時的高中依然沒有音樂課,但校外已經有了很多的藝術培訓機構。他想學音樂,想在未來做與音樂有關的事情,但培訓班的費用對于他來說實在過于高昂,他難以向父母開口。最終他選擇了體育專業。

上大學后,他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愛好。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他利用課余時間去拜師學藝。藝術是個燒錢的長期包養行當,買樂器、樂譜需要錢,維修保養樂器需要錢,拜師學藝也需要錢。白金不愿給父母增加負擔,就周末出去擺地攤,也做一些兼職。賺來的錢全部被他投到了音樂上。

上大學時,很多學生都像脫韁的野馬一樣肆意放縱。有些學生在宿舍和網吧與包養游戲為伴,有些學生沉迷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些學生四處旅行,有些學生逃課睡覺,有些同學聚餐嬉鬧……

可是白金,他的時間永遠不夠用,他知道自己是零基礎,學東西必須更加努力。他的四年大學生活過得豐盈而充實,很多時候他都在宿舍或者操場苦練,為一個調子的精準,一個音符的完美千錘百煉。

生活有點枯燥,可有藝術做伴的他卻很開心。

就這樣,通過刻苦學習,上大學時他學會了葫蘆絲、薩克斯、吉他、鋼琴、架子鼓等包養女人。他從不落下一堂課,他的手指常常是破的,貼著創可貼依然繼續練。他拜唐杰妃老師為師,學會了耍牙絕活。他拜姬玉香老師為師,學會了三弦書。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很多老師的認可,在老師們用心的指點下,白金的藝術功力日益深厚。多才多藝的他進入了藝術團,走上了自己夢想中的舞臺。

那幾年,白金和藝術團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在全國各地演出,甚至出海島下基層到祖國的邊防線上為戰士們慰問演出。青春年華里,他用音樂和才藝譜寫了華麗的樂章。

2012年6月,白金臨近畢業。此時,藝術團接到美國邀請。因為白金出色的表現,他被團長推舉參加此次的出國演出學習。

白金很開心,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也更能開闊眼界。他渴望著在異國的舞臺上展示中國藝術的奇妙,也把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好地推向世界。包養甜心網

人生似乎到了新的高度,五彩斑斕的未來正在向白金招手。

一次演出,他改寫了人生的軌跡

出國的日期已定,白金回家辦理護照等出國手續。他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家人和朋友,大家都為他感到十分開心。辛苦一輩子的父母更是覺得揚眉吐氣,無限欣慰。

一個好朋友知道他回來,邀請他去主持一個貧困山區留守兒童的愛心募捐活動。本身就熱心公益的白金高興地去了。

命運的轉折可能就在一瞬間。

白金上學后其實很少再回家鄉,前些年父母靠著打工的錢在縣城置辦了房子,白金基本就沒有再回過村里了。他對家鄉的情況也不太了解,他簡單地以為這些年經濟快速發展,鄉村的面貌也已經煥然一新。

可是當白金看到山區孩子的現狀時,他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依舊是簡陋的校舍,樸素的衣衫,童真迷茫的包養留言板臉。這些年,山區也在努力地前行,但由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山里的人走出去一撥又一撥,留下的依舊是貧困不堪。鄉村孩子依舊在貧窮和落后的邊緣行走,師資力量極為薄弱。一個老師常常身兼數職,音樂和體育老師基本沒有。

但沒有,并不代表孩子們沒有需求,沒有興趣,沒有向往。一張張稚嫩的臉上寫滿了對外面世界的渴望,對藝術的新奇和向往。白金自己也從這個年齡階段走過,他似乎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他在那一瞬間意識到了山區教育的貧瘠,感悟到了教書育人的重要意義,對老師這個職業有了新的理解。

離開時白金不舍、糾結、彷徨,靈魂深處仿佛有個聲音在呼喚:別走了,留下來幫幫這些孩子。復雜的心情伴隨著回程的路,在顛簸中沖撞、在轉彎中選擇、在前進中交替。車窗外的不是風景,是孩子們那一雙雙純凈、驚奇、渴求的眼神。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還有很多未完成的夢想。”

“人的青春最寶貴,把青春獻給孩子們更有意義。”

“我要幫助這些孩子走出大山,改變命運。用我微薄的力量去照亮孩子的路,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價值所在!”

他在心底暗暗做了決定,留在山區,做一名山村教師,盡自己的努力來幫助這些需要他的孩子。

山路蜿蜒曲折,白金卻清晰地看到了前方的光。

可是當他把這個決定告訴家人時,卻遭到了全家人的極力反對。父親氣得要打他,母親也是反復地規勸,親戚朋友都打來電話你一言我一語地批評指責。

父親說:“我供你讀書這么多年,就是想讓你從山里走出來,山里真是太苦了。你是哪根筋想不明白,竟然還要再回去。你不是丟我的臉嗎?”

母親說:“我們沒指望你今后有多大本事,只是想讓你以后日子過得好一點,讓我們省點心。你做啥都行,就是不能做老師,辛苦不說工資還少得可憐……”

家里的伯伯勸他:“你還年輕,以后的路長著呢。去山里當老師,可能一包養網輩子都回不來了。千萬別做讓自己后悔的事。”

那一段時間,白金的手機接了不少電話。親戚朋友得知他放棄出國想回山里做老師都覺得他是腦子進水了,苦口婆心地勸他包養網,試圖讓他回心轉意。

團長聽到這個消息后也很意外,反復地和白金溝通,再三地挽留。他清楚地知道白金的才華和隱藏的潛力,未來的路光包養意思明萬丈。而白金此刻的選擇無疑是在自毀前程。白金說他已經想清楚了,他想去最需要他的地方。團長最后無奈地說,藝術團的大門永遠對你敞開,什么時候想明白了隨時回來。白金感激中帶著愧疚,他終究是辜負了團長的厚望。

比起勸說,更讓白金困惑的是周圍朋友的冷嘲熱諷。他們不能理解白金的選擇,在城市待習慣的他們也無法想象一個好不容易走出山村的孩子再重回山村的執著。

他們說那些都是偉人做的事情,我們都是凡人,做好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夠了。

前面是一座山,擋住了白金的路。他的內心也在各種斗爭,一會是繁華如夢的城市,一會是安靜恬淡的村莊。一會是父母恨鐵不成鋼的失望,一會是孩子們飽含期待的雙眼。

夜里,白金輾轉反側。

這時朋友又邀請他一起去盛灣鎮泰山小學進行愛心捐贈。在活動中,他了解到因為缺少專業的音樂老師,孩子們即將畢業了,連一節音樂課都沒上過,能上一節音樂課成了孩子們最大的心愿。白金當即決定,幫助孩子們實現期盼已久的心愿。這一節課,白金上得特別認真,站在三尺講臺上,臺下一張張稚嫩的臉和一雙雙欣喜的眼讓白金深情又投入。他和孩子們沉浸在音符中,感受著心與心的交流。原本計劃兩節的音樂課上了兩個多小時。

暮色降臨,為趕上最后一班船,白金和朋友們不得不離開。

身后,孩子們唱著剛剛學會的歌曲,依依不舍地送別他們。清脆的童音在大山深處回蕩,白金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他給母親打了個電話,再次表明了態度,希望家人能夠理解和支持。

母親無奈答應了,并勸說父親尊重了他的選擇。

新的人生剛剛啟程,白金無比期待著。

用心用情,他逐漸走進孩子的心里

白金留下后,先在淅川縣第一初級中學做了五年的代課老師。五年里,他在教好學生的同時一直堅持做公益,常常去山區參加愛心捐贈和義演。

2017年,白金通過招教考試,終于成為一名人民教師。他放棄了離縣城近條件好的學校,主動要求去了家鄉所在地西簧鄉崖屋中心小學。

西簧鄉崖屋村是典型的貧困山村,這里四面環山,位置偏遠。教學生活條件差,生活條件艱苦。但白金壯志滿懷,信心百倍,他終于盼到了這一天。他帶包養著無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走進了崖屋中心小學。

可很多事情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并非易事。

此時的崖屋中心小學僅有一棟教學樓,學校共有90多名學生,六個年級,連校長王長金在內共7個老師。每個老師都要身兼數職,語、數、外和班主任一肩挑。很多年輕教師聽說分配到這里,就直接放棄工作了。有的老師咬咬牙來了,也待不了多久就又走了。有時候,一學期就要換四五個老師,學生還沒適應就又走了。頻繁地更換老師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成績,整個學校的成績在全鄉排名倒數。很多家長都在考量讓孩子換個學校,哪怕離得遠點,至少能保證教學質量包養

可是,白金來了之后,這些家長慢慢都打消了這個念頭。并且還有些在外務工的家長聽說后主動把孩子轉回來上學。白金這個名字很快傳遍了崖屋村。

白金都做了什么呢?一個老師的力量可以改變一個學校嗎?

開學后第一次摸底考試,白金看著試卷氣得發抖。他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更無法理解學生的成績為什么差到這種程度。四年級的學生竟然還有考二十多分的。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都不會,語文作文寫得更是一塌糊涂。關鍵問題是,孩子們對于這樣的成績無動于衷,好像不會是很正常的事情。對于學習也沒有什么動力和興趣可言。此刻,白金意識到肩上的擔子有多重,山村教育的路有多崎嶇。

但他更多的是沉沉的擔憂。對于農村孩子來說,知識是唯一的出路,也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

這么小的孩子根本不懂得知識的寶貴,可是書到用時方恨少,等到醒悟時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知識型社會,對于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只有把基礎打牢,以后才能攀登上更高的山峰。他們不懂,是因為他們還是孩子。白金作為老師,他有責任和義務教他們懂得這個道理。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1~12歲正是孩子接受能力最強的時候,也是打基礎的關鍵階段。“蒙以養正,圣功也”,白金暗下決心,一定要教給孩子們正確的思想,幫他們打牢基礎,引導他們走正路。

只要孩子們肯努力,一切都還來得及。他也從孩童時期過來,明白孩子們貪玩的心性。他決定先和孩子們做朋友,充分調動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讓大家先接受他,才能聽進去他說的話。

他來之前,學生們的體育課基本是空白,包養簡單的跑跑步做做操而已。白金先教孩子們踢足球,打籃球。他耐心地給孩子們講動作要領、賽場規矩。小朋友們學得很快,很快就踢得像模像樣,滿頭大汗,不亦樂乎。

校長王長金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子也高興極了,拍了很多照片做了“美篇”發到了網上,得到很多人點贊。但也有人注意到,孩子們連雙像樣的球鞋都沒有,很多孩子都是穿著破舊的拖鞋在踢球。

但這一點都沒影響到孩子們的熱情,即便摔倒了也是很包養網快就爬起來,繼續歡天喜地地玩。山里的孩子本來就像滿山的金銀花一樣,堅韌不拔,吃苦耐勞。

其實看到的不只是群眾,細心的白金在第一次踢球時就看到了孩子們的窘迫。他知道不能因為課余愛好給家長增加負擔,他想辦法聯系了愛心聯盟。

愛心聯盟經過協調,很快給孩子們送來了一批球鞋。盡管不是很好的品牌,但孩子們已經如獲至寶。運動場上的身影更活躍了。

孩子們在白金老師一次次扶起,一次次擦汗,一點點耐心教導下,慢慢放下戒備,開始主動叫他白老師。白金講課時也開始專心聽講了。

白金看到學生們的變化,心里樂開了花。但他知道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課間,他看到學生們有點疲憊,就給大家表演魔術,孩子們看著一個個圈圈在他手包養網單次里變來變去,歡呼雀躍。

他們的注意力真的被吸引過來了。白金問大家,你們想學嗎?只要好好學習,我就教你們。課上我們認認真真地學,課下我們就高高興興地玩。

孩子們越發喜愛白老師,放學后也不肯回家,總是圍著他問這問那。白金開始把學生組織起來補課,集中補課加個別輔導。每個孩子對癥下藥,什么不會補什么。基礎很差的就從小學一年級的課程開始補,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教,直至教會為止。

學生李然說起來白老師,還記得他給學生補課的樣子。她說從來沒有老師像白金老師這么耐心過。講一遍兩遍還行,還不懂的話老師就生氣了,但白老師的字典里好像就沒有厭煩兩個字。他會一直講,直到講到學生明白為止。

他一直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白金的字典里是“一個也不能少”。有個學生,先天智力殘疾,考試包養行情時都是胡亂畫的,連自己的名字都需要老師替寫。也跟著大家從一年級讀到四年級,但還是什么都不會。所有老師和同學也都以為這很正常。唯獨白金沒有放棄。

他苦口婆心地和他談心,告訴他所有學生都是一樣的,別人能會他也一定可以的。只要肯用心學,他會幫他一起努力。就這樣,白金一個拼音一個拼音地教,一個數字一個數字地講。他手把手地教他寫字,寫了一張又一張。夏天悶熱的教室里,白金的T恤衫濕漉漉地貼在身上。他拿著蒲扇給學生扇著,全然不顧自己的大汗淋漓。小手寫累了,白金給他揉揉手,讓他歇一會兒,給他拿幾塊西瓜吃吃再繼續學。

他還給學生講了張海迪、史鐵生之類的自強不息的故事,鼓勵他的信心,激發他的斗志。

在白老師的努力下,這個所有人眼中的“笨”學生終于認清了26個字母,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

他開心地手舞足蹈,逢人便說自己會寫字了。

白金買了筆和作業本獎勵他,還在班里表揚他很多次。他告訴班里的同學,對待所有同學都要尊重。人格永遠是平等的。對于弱勢群體,我們有的不應該是嘲笑,更是應該給予更多的幫助。

要永遠保持內心的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借此走出黑暗。

這個學生后來學習依然很吃力,進步緩慢,但一直在堅持努力,知識對他至少不是完全的空白和陌生。

山村的天黑得很早,來接學生的家長站在窗外,看著諄諄教導的白老師和認真學習的孩子們,心慢慢放回了肚子里。

白金總是細心地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況,也把每甜心寶貝包養網個學生都放在心上。劉金賢和曹雨欣兩位同學的學習成績一直不太好,之前的考試幾乎從來沒及格過。白金把他們兩個作為重點幫扶對象,安排他們坐在講桌兩側,隨時關注著他們的學習,督促他們。課堂上,別的學生講一遍就會的問題,白金要給他們反反復復講上七八遍。在白金的努力下,他倆的成績都提了上來。

李清楷同學的成績一直在中下水平,作業也很少完成。白金到他家去做家訪,和他的爺爺奶奶認真地溝通交流,找到問題癥結。共同督促他的同時,還安排了老師來幫助他學習。一段時間以后,他的語文、數學均達86分以上。以前都是站在領獎臺下,看別人領獎,為別人鼓掌的他,現在竟然站到了領獎臺上,得到了大家給他的掌聲。李清楷高興壞了,捧著獎狀回家后,爺爺奶奶也很激動。李清楷的爺爺每次見到白老師,都要緊緊地握住白老師的手,一個勁地感謝白老師把學生們的成績教得這么好!殺年豬時,他還特意跑到學校來邀請白老師去家里坐坐。白老師笑著說,這都是老師應該做的事情。

李一航同學很聰明,可學習就是不踏實,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白金經常拉著他聊天,給他講外面世界的精彩。一天早上,李一航同學起床晚了,擔心上學遲到,沒吃早飯就來了。白老師得知后,給他做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雞蛋面。李一航吃著面,眼淚掉進了碗里。他上課再也不搗亂,開始認真聽講,成績很快就提升了。

李天灝同學在和伙伴們做游戲時不注意,弄傷了自己的手腕。他右手暫時無法寫字,落下了一堆的作業,心里很是著急。白金就一直安慰他不要著急,好好休養,等傷好了,再慢慢做。白金還讓同學們幫助他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包養感情等他好了還給他專門補課。

白金教過的學生經常回來找他,或是請教問題,或是談心解悶。他沒教過的學生也慕名而來,白金都一視同仁地對待。白金常對學生們說;“不管坐在哪里,你們都在我包養網的心上。”

他的努力沒有白費。期末考試時,班里學生的成績從最低分20多分提高到79分。這50多分的背后是白金用了無數課余時間換來的。改完卷子后,他像個孩子一樣在辦公室里跳了起來。他為學生的進步由衷的高興。

學生李俊博說,在課堂上,我們不懂的題,老師會一遍一遍給我們講;在生活上,我們有困難,老師提供對我們有用的東包養站長西,幫助我們解決困難;在活動上,老師帶我們去踢足球,野炊,踢完足球之后白老師又帶我們回到教室,把他準備的水果,拿出來讓我們吃,我們非常感謝他,感激他!

孩子們稚嫩的話語無法充分表達對白金的喜愛。教師節他們沒有精美的禮物,只是一張張的小紙條,上面包養網一字一句寫滿了對白金的感謝。白金把這些小紙條收藏起來,累了拿出來看看,立馬就精神抖擻斗志昂揚。

一個學生的奶奶說,孩子太喜歡白老師了,不知道怎么表達才好。家里有一枚古錢,孩子以為它很值錢,和奶奶商量要把古錢送給白老師。可白金說,你好好學習就是對老師最好的回報。

傳道授藝,他為山村孩子打開另一扇窗

在提高學生們成績的同時,白金也在努力豐富著孩子們的課外生活。白金來到崖屋中心小學后,就挑起了德育主任的重擔。他不包養斷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尋求學生更喜歡的德育工作新方法。他努力地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白金有著深切的家國情懷。他注重弘揚傳統國學精粹,經常組織學生們朗誦古詩詞,了解傳統國學知識。他根據《弟子規》內容,自編韻律操激發學生昂揚向上的活力。他自學太極拳,教授全校學生學習太極拳,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通過剛柔并濟的招式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博大精深。冬天里,崖屋村白雪皚皚,白金帶著學生們慷慨激昂地朗誦毛主席的《沁園春·雪》。在千里包養管道冰封、萬里雪飄中感受偉人的情懷,在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中樹立偉大的理想,用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期許鼓勵學生的昂揚斗志。他給學生們講新中國成立的歷史,講共產黨浴血奮戰的光輝歷程。講新時代的人民公仆焦裕祿殫精竭慮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的故事,講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跡,讓學生們從這些道德模范身上汲取營養和力量,端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崇高的理想。

在全鄉組織的“三比三評”活動展演中,白金帶領同學們表演了《精忠報國》和精彩的魔術,榮獲了一等獎,也受到了西簧鄉中心校領導及鄉親們的一致好評。

假期,白金和學校的老師們一起帶著孩子們開展夏令營和冬令營。他帶著孩子們去遠足,崇山峻嶺中留下了他們不畏艱險的身影。他把廚房帶到教室里,教孩子們做飯,讓學生們掌握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他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激勵孩子們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他挑起了全校的音樂課,把一首首經典的紅色歌曲教給了同學們。學生們慷慨激昂地唱著愛國主義歌曲,對祖國的熱愛激蕩在每個學生的心中。

白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生動活潑地上好每一節德育課。他根據每個孩子的興趣點,教學生們彈電子琴、打架子鼓、表演魔術、戲曲。他組織開展了推進“戲曲進校園”活動,為孩子們講解國粹戲曲文化知識,示范專業的舞臺動作。他深入淺出地教孩子們站樁,走臺步,練云手,擺弓步,學唱腔,排節目。他帶領孩子們觀看、賞析戲曲節目選段;為孩子們一個一個畫出精彩的京劇戲妝,讓孩子們親身體驗戲曲的人物角色,去把握和拿捏京劇人物的特征,感受傳統戲曲的文化魅力。他帶著孩子們制作出了青衣,老生,老旦,花旦,刀馬旦,武生,小生等各種角色的戲曲臉譜面具。他為孩子們畫的戲妝,讓孩子們興奮得幾天都不愿洗臉,生怕掉了彩。美術課上,白金老師引導學生們畫出自己喜愛的京劇臉譜。配上戲包養俱樂部曲小知識,制作成展板,懸掛在教室窗口,供全校師生參觀、交流和學習。他在提高學生美術功底的同包養價格ptt時又豐富了學生的戲曲知識,形成了崖屋中心小學獨具特色的德育校園文化品牌。

李天灝和李保澤兩位同學平時性格很內向,尤其李天灝同學格外膽小怕人。自從跟著白老師學習了戲曲以后,他們的性格慢慢地變得開朗起來。每天晚上回到家里,他們都要跟家人表演展示一番,得到了家人的夸獎鼓勵。李天灝慢慢變得自信起來,性格也比原來活潑多了,上課回答問題的聲音都變得更加洪亮了。李保澤同學以前很討厭聽戲,但自從白老師開始教大家學習戲曲后,李保澤也會來到白老師跟前湊熱鬧。看著身邊同學學得很認真,他也被感染了,不知不覺也悄悄跟著學起來。放學回到家里,爺爺奶奶正在聽戲,保澤同學走到爺爺奶奶跟前說:“爺、奶,聽我跟你們唱一段咋樣?”爺爺奶奶一聽說:“別瞎搗蛋,你啥時候學會唱戲了。”李保澤明白,爺爺奶奶這是不相信他。他啥話也不說,張口就唱起了《智取威虎山》。爺爺奶奶愛聽戲,聽了一輩子戲,從來都是聽別人唱,現如今孫子居然站到他們面前給他們唱戲了,頓時驚呆了。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包養網聽著孫子唱的戲,老人家高興得把一天的疲憊都忘掉了,一個勁地拍著手說好。

每天下午的第四節課,是崖屋中心小學固定的德育社團活動課。白金老師充分利用這個時間帶同學們學唱京劇名段、練習京劇發音技巧、排演京劇節目,學生們沉醉其中,常常忘記了放學時間。來接孩子的家長們,看著孩子們專注地排練,也不忍心上前打斷,在外面看著等著。節目漸漸編排成型,引來學校周邊的很多人來學校駐足圍觀,孩子們表演得也更起勁了。一傳十,十傳百,大家漸漸地都知道了崖屋中心小學的孩子們會唱戲了。

藝無止境,德無止境,學無止境。白金老師在教孩子們學習的同時更注重提升孩子們的藝術修養境界。他積極地與自己的老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陽市三弦書》第六代省級傳承人——姬玉香老師聯系。他拍下孩子們學戲時的圖片視頻發給姬老師,給她講了這里孩子們的情況。他邀請老師來崖屋中心小學為孩子們傳授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姬老師被白金感動,不辭辛苦包養網來到了崖屋中心小學,手把手地教授孩子們練習動作,一句一句反復細致地教唱,孩子們很認真地學習,很快就學會了三弦書名段的唱腔。中途休息的時間孩子們還圍在一起看著譜子交流探討,反復推敲琢磨唱腔。姬老師被孩子們學習的熱乎勁兒所打動,而孩子們為姬老師帶來了家里的花生、玉米、橘子。姬老師被孩子們的純真感動得熱淚盈眶。

金裕博、李自豪、孫平、李曉楠、李保澤等8位同學高興地說道:“我們會唱三弦書了,我們現在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了。”自豪感在孩子的心里油然而生。

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浸染,也是顯而易見的改變。現在,走進崖屋中心小學的校園,任何一個孩子都能演唱出一些經典的戲曲名段。崖屋中心小學的孩子們也都變得更加陽光自信,朝氣蓬勃。

他是山村孩子的窗口,為孩子們打開藝術的大門,為貧瘠的山村帶來希望的火苗,為渴望的包養心靈帶來豐盈的福音。

1  2  3  >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