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初,發展中國家先后出臺國家扶貧戰略。有政策只是有政包養網策,關鍵在于是否實現了既定目標。每位建筑師都希望自己設計的大樓堅不可摧。為了把藍圖落實到實踐,要保證建筑結構穩定,各部分能夠抵御外力,保持平衡。在我們看來,中國脫貧這座大樓之所以穩固,不僅因為制定了全面穩妥的專項計劃,嚴格監督管理綱要的落實,而且得益于夯實了八大支柱,支撐脫貧工程這個復雜龐大的體系穩定運行包養網。這八大支柱是:
基建扶貧
中國脫貧的經驗告訴我們,必須深入剖析造成貧困的根本原因,為貧困人口自主脫貧創造條件。而且,不僅要幫助貧困人口脫貧,還要鞏固脫貧成果,阻斷已脫貧戶返貧、致貧。治理貧困離不開持續更新的基礎設施。中國政府對此有清醒的認識,下大力氣在貧困地區修建先進的基礎設施。供水、供電、灌溉、交通、通訊設施工程建設是中國扶貧減貧的重點。據世界銀行報告,2014年中國已實現電力供應全覆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數據顯示,中國安全飲用水供給覆蓋率從1990年的65.6%上升至2017年的94%,基本衛生設施的覆蓋率2016年上升至96%。截至2019年底,中國農村集中供水覆蓋率達到86%。聯合國的對比數據顯示,全球仍有7億多人缺乏安全飲用水。
改革40多年以來,中國高度重視農村道路建設,成績有目共睹。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的公路里程已達48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已達14.3萬甜心寶貝包養網公里。邊疆地區道路建設,互聯互通也有很大發展。例如,1998年西藏的公路里程2.25萬公里,2017年增至8.94萬包養站長公里。2013年,墨脫公路正式通車,中國實現縣縣通公路。國務院《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至2022年)》計劃向農村基礎設施投資7000億元。僅福建一省2020年底前就計劃新建改建1萬多公里鄉村道路。
精準包養留言板扶貧建設專項計劃也包括鐵路精準扶貧。截至2018年底,中國鐵路營包養網業總里程13.2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高鐵總里程3萬公里,超過日本和歐洲里程之和。2020年,中國要實現所有地區通鐵路。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正式通車。青藏鐵路包養西寧至拉薩全長1956公里,最高點海拔507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凍土上路程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對促進青藏地區社會經濟的更快發展意義重大,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志性工程,西部大開發的主要目的在于扭轉東西部地區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大規模的公路鐵路建設揭開包養故事了世界屋脊的神秘面紗,為西藏國內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包養感情,西藏自治區國內旅游規模從2000年的15萬人增至2018年的47.6萬人,實現旅游收入2.47億元。中國的鐵路建設和高鐵建設仍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2020年,中國政府計劃新建鐵路4000多公里,其中高鐵2000公里。
易地扶貧
易地扶貧是中國扶貧減貧的一項復雜工程,指將生活在特別邊遠地區和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搬遷安置到其他地區。易地扶貧搬遷采取集中領導,充分征求擬搬遷人口的意見,不破壞自然村建制,不破壞鄉村傳統的社會關系。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州葉城縣下轄的幾個村自然條件特別惡劣,自然災害頻發,土地不適合農業耕種。為了改善這些地方的生活條件,縣政府決定對昆侖山和塔克拉瑪干山包養之間狹窄地塊上包養網的三個相鄰縣14000多人進行集體搬遷。當地政府投資8.4億元修建了阿克塔什易地扶貧搬遷包養網安置點,在較短時間內建成了給排水、電網、公路、天然氣一應俱全的住宅小區,配套建設了幼兒園、衛生所、農民活動中心、街心花園等公共設施。類似的搬遷安置點遍布全中國。截至2017年底,中國政府已完成589萬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搬遷。
教育扶貧
只有充分重視教育,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才能徹底消除貧困,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這里所說的教育是指優質教育,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為長遠發展,杜絕返貧扎牢基礎。眾所周知,教育資源缺失極易導致返貧、致貧。中國在教育扶貧方面力度大,成效好。據世界銀行統計,中國人的識字率從1982年的65.5%提升至2018年的86.3%。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2018年,中國文盲人口占1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為4.94%,文盲比重最高的地區是西藏(35%)、甘肅(10.35%)、青海(10.24%)和貴州(9.93%)。
中國政府大力普及基礎教育。例如,河北省保定市阜平村將脫貧與教育掛鉤,投資修建了13所農村寄宿制學校,與河北省其他市縣中小學合作,招聘培訓本地師資。縣政府還與知名汽車企業共建阜平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開設汽修等十個專業,幫助6186名貧困家庭學子順利就業。
高等教育在中國日益普及。2018年,全國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830萬人,碩士生2包養情婦30萬人,博士生38.9萬人。擁有高等教育學歷的人數穩步增長:包養女人從1990年的0.3%提升至2018年的2.6%。普包養通高校的數量從1978年的598所增長至2018年的2663所。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全球頂尖高校。中國赴海外留學人數大幅提升:從1978年包養價格的860人增至2018年的66.2萬人,凈增長700多倍!良好的高等教育成為中國家庭標配,中國高校文憑的含金量日益提升。
互聯網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日益擴大,尤其在偏遠地區。甘肅省有近1000所學校在校生不足5人。為了給這些孩子提供必要的教育資源,甘肅省政府2017年啟動線上教育試點。目前,甘肅省教育云平臺執行統一課表,教師統一在線授包養留言板課。教師通過在線教育平臺可以看到學生,與學生實時交流。網絡直播可確保農村地區學生按時上課。
目前,中國教育衛星寬帶傳輸網已覆蓋1億名農村中小學生。全國6.4萬所中小學校配置了數字教育資源,支持400多萬名邊疆地區、貧包養網困地區學生在師資不足的情況下獲得良好的教育。
偉東云教育集團是中國教育部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戰略合作伙伴,為在線臺灣包養網遠程教育提供專業支持。2020年,偉東云教育運營50多個在線教育項包養網目,中國90%的中小學使用偉東云教育的在線教育產品,包括最邊遠地區的學校。偉東云教育網課平臺上還有8000多位名師講授的3000多門職業教育課程。目前,該集團每年為35萬名中國學生和來自世界16個國家的學生開設在線課程。
衛生扶貧
衛生扶貧是中國扶貧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底,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覆蓋13.5億人。全國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和專科醫院的數量逐年增長,分別從1978年的7500家、447家、643家增長至2018年的1.97萬家、3900家和7900家。同期,每千人執業(助理)醫師數從1978年的1.17人增加至2.59人,鄉村執業(助理)醫師的人數從0.76人增加至1.82人。
2015年以來,政府完成了3438個城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1.4萬個農村衛生服務機構的標準化建設。貧困地區新配備了1.4萬名醫生。截至2018年底,農村門診醫院覆蓋率達到94%,1985年只有87.4%。農村地區新生兒死亡率從1991年的3.79%降至2018年的0.47%,農村嬰兒死亡率從1991年的5.8%降至2018年的0.73%.
遠程醫療的蓬勃發展使邊遠地區的患者可以在家門口享受大城市專家的高端醫療服務。治療費用由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醫療保險報銷。
改變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醫療衛生面貌,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照顧到方方面面,仍需長期努力,推廣先進診治技術,增加衛生保健投入,降低醫療收費等等。但是,中國醫療衛生發展已經在脫貧攻堅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金融扶包養網貧
扶貧小額信貸優惠政策是金融扶貧的生動實踐。2014年12月,國包養網站務院扶貧辦、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保監會聯合發布了《國務院扶貧辦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關于創新發展扶貧小額信貸的指導意見》,第一次制定了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扶貧小額信貸政策,提出扶貧小額信貸是“5萬元以下,期限3年以內的信用貸款”,利率參照貸款基礎利率。
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了落實《意見》的具體辦法。例如,貴州省納雍縣千秋村設立社區發展基金,調低申請小額信貸的門檻。33個農戶獲得了基金支持的小額貸款,29戶用于發展養殖業,4戶用于采購農用車。社區發展基金不需要質押,村民可以自行安排資金使用方式,村民的財務管理和資金利用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金融工具和基礎設施的同步改善使得該村的貧困狀況獲得較大緩解。
社區扶貧示范項目實施后,貴州省納雍縣千秋村收入效應貧困率從73.3%降至11.8%。此類成功案例遍及中國各地區。
產業扶貧
中國改革開放后,私營經濟快速發展,學術界有很多相關研究。政府不斷改善私營經濟的發展環境,中小企業從改革伊始就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扶貧減貧做出巨大貢獻。《證券日報》報道,截至2017年末,中國小微企業法人約有2800萬戶,個體工商戶約6200萬戶。
中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占全部市場主體的比重超過90%,貢獻了全國80%以上的就業,70%以上的發明專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這些數據最有說服力。
旅游扶貧
世界旅游聯盟和中國旅游研究院合作發布的報告中指出,旅游在經濟發展,扶貧減貧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多彩的文化,秀麗的風光,數量眾多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包養網站吸引著大量國內外游客。
最近20年,國內旅游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為國家財政做出顯著貢獻,僅2018年國內旅游收入就達8820億美包養網元。
湖南省瀏陽市張坊鎮田溪村依靠發展旅游實現了破落鄉村到旅游勝地的華麗轉身。2014年田溪村還是省級貧困村,1415家農戶中有212個貧困戶,2016年初湖南省禁止砍伐樹木之后,貧困戶的生活更是失去了著落。旅游精準扶貧創造了瀏陽奇跡,2018年,全村接待游客9萬多人,全村收入超過700萬元。截至2018年底,只有10個貧困戶尚未脫貧。
中國政府撥出專項資金推廣“鄉村旅游”,幫助貧困地區開辟收入來源,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旅游旺季,浙江安吉余村的民宿常常一屋難求,上海杭州開辟了到余村的直達大巴,游客紛至沓來。昔日貧困的小村成了旅游熱點。四川包養價格ptt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阿土勒爾村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懸崖村”,與地面垂直距離800多米,全村共有500人。直到不久之前,進村的唯一通道還是藤梯。盡管生存條件非常惡劣,但是村民們不包養app愿意搬離故土,當地政府投資100萬元(約14.5萬美元)在懸崖上修建了帶扶手的鋼梯,將阿土勒爾村到縣城的交通時間從3個小時縮短至1個小時。中國電信投資150萬元為村民開通了移動通訊和互聯網。阿土勒爾村原來的藤梯成了四川省的一大景觀,全國驢友爭相一睹為快,國外游客也慕名而來。一些游客還爬上藤梯一試身手。村里的酒店WiFi、熱水等旅游設施齊全。
2015年,中國旅游直接投資達1萬億元。旅游扶貧也獲得了國際組包養網站織的支持。2008年,世界銀行向甘肅的六個城市投資5200萬美元,用于修復開發文物古跡,包括長城居庸關,麥積山石窟壁畫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中國文化和旅游部統計顯示,2018年全國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94萬億元(合1.4萬億美元)。旅游業創造了8000萬個就業崗位,占全國就業人口的10.29%。
互聯網扶貧
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度日益擴大,已覆蓋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2019年,中國網民規模8.54億,占人口的61%,其中2.25億是農村網民。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8.17億,占人口的58%。據科技知識平臺至頂網(ZDNet)統計,2019年86%的中國人使用在線錢包。河南農民胡桂芝買了人生第一部智能手機,馬上就學會了在線支付。她告訴《南華早報》記者,“現在,我學會了網購,在屏幕上劃一劃就可以完成生活繳費”。
有別于離了互聯網寸步難行的城市居民,大部分中國農民還處于互聯網革命的邊緣。針對這種情況,2015年,國務院做出決定,2020年前持續投入220億元,大力提高農村互聯網覆蓋率。2018年,政府又啟動貧困縣鄉的互聯網普及計劃。這些舉措已經取得了積極成效。
中國農村寬帶網民人數增長近三倍,從2010年的2500萬人增至2017年的9300萬人。
互聯網讓邊疆和外部建立了直接聯系,邊疆人民聯通了外部資源,開始與外部互動,也打開了外界認識邊疆的窗口。貴州黎平縣蓋寶侗寨將當地優美的自然風景和獨特的民族文化拍攝成短片,上傳到視頻網站,迅速積累了超高人氣,游客絡繹不絕,為當地帶來可觀的旅游收入。
“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互動之勢正在形成。借助互聯網,甜心花園邊疆農產品上包養網架全國網店。山東臨沂沂南縣因地處沂蒙山深處,信息閉塞,農產品銷售不便。當地開通互聯網之后,情況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農戶迅速與銷售商和電商平臺建立了聯系。
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也與各級政府深度合作,積極參與扶貧。例如,阿里巴巴推出了農村淘寶項目,支持外出打工的優秀人才回歸農村創業。阿里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國家級貧困縣在阿里平臺上實現網絡銷售包養合約1100億元(合154.9億元)。2020年,阿里巴巴推出了淘寶農村生活頻道(Taobao Village Live),幫助農戶在互聯網上宣傳自家產品。據悉,僅此一項2020年即可實現增收30億元。
目前,電子商務在中國城市普及度高于農村,但是,農村地區的互聯網零售增長速度超過全國平均速度。農村網絡零售額從2014年的0.18萬億元增至2017年的1.24萬億,年均增長91%,同期全國網絡零售的平均增速為35%。
生活服務電商平臺美團點評也積極配合各級政府的扶貧工作。例如,美團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開設平臺,與當地政府、農戶、產品供應商和餐廳合作,收購青稞,加工成食品,在網上銷售。青稞是西藏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當地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如今,北京、上海的一些品牌餐館已經可以吃到青稞。美團的項目覆蓋西藏、新疆和云南的多個貧困縣。
中國大多數貧困縣位于邊遠和交通不便的地區。互聯網幫助貧困地區克服地理障礙,提升受教育的機會,降低創業門檻,拓展對外聯系。最關鍵的是,互聯網擴大了脫貧攻堅的覆蓋范圍,為2020年底徹底消除極端貧困增效提速。
殊途同歸: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孔子說:“有馬者借人乘之”,指賢人愿意把自己的財富、知識、經驗分享給朋友和他人。貧困是一種復雜的現象,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世界各國從本國國情出發,制定不同的扶貧減貧方案。14億人口的中國選擇了符合本國實際的脫貧戰略,攻堅克難,穩步前行。中國成功的秘訣在于,在過去一個歷史時期內,中國共產黨表現出堅定的政治意志和決心,毫不動搖地實施脫貧計劃,沒有偏離正確的方向,沒有放松改革的力度。全球還有6000萬人口亟需脫貧,其他國家可以借鑒中國的經驗和做法,中國也愿意與有關國家分享經驗。
貧困是區域發展失衡的必然產物。消除貧困是發展中國家共同面臨的艱巨任務。目前,中國的精準脫貧已經進入攻堅階段,即便面臨突如其來的大范圍新冠病毒疫情也不會有任何松懈。國務院扶貧辦印發的《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有關工作的通知》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都是重包養俱樂部大的政治任務,要同等重視。
中國的減貧成就令世界贊嘆,中國不會止步不前,仍要謹慎杜絕返貧、致貧。“一帶一路”包養網倡議也會為減貧助力。2020年,中國立志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作者是政治學博士、上海合作組織前秘書長(2016-2018年)、太和智庫高級學者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