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南一村莊激勵年輕人S包養網站創新創造 鄉村振興發展吸引六百青年歸來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位于山東省鄒城市的包養后八里溝村迎來一件大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包養、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被寫入《鼓勵年輕人更好發揮作用 推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建設方案》,形成激勵年輕人創新創造10條舉措,被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并通過。

10年跨越式發展,12名村“兩委”委員平均年齡35歲,592名青年人才回流。這個全國文明村呈現出蓬勃的年輕態。但很少有人會想到,這里一度是出了名的窮村、亂村,不少年輕人會外出打工。

黨的十八大以來,后八里溝村以事業吸引青年,給想干事的年輕人提供機會,在全省率先實行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村民和員工分配股份。這些返鄉年輕人讓一個落后小山村變了模樣,集體資產達60億元,容納就業3800余人。如今,全村512戶、包養1760人,家家都有股份,人均年收入6萬元。

“千萬別富了口袋,壞了腦袋。”這是后八里溝村村主任宋海霞擔心的,她琢磨著還得包養發揮村民夜校的作用。

在這座村莊,村民夜校的傳統已延續17年,講政策、談體會、話致富,讓村民講給村民聽。隨著村里發展包養網越來越好,第三代村民夜校教室已能同時容納600余人。最近夜校的主角是村里的年輕人。包養網

黨的二十大召開至今,后八里溝村包養委已組織開展了3次《完整、準確、全面貫徹二十大精神,把后八建設得更和美》專題報告會,讓年輕人把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體會講給大家聽。

36歲的宋海霞一年前包養網剛當選為村主任,說話辦事風風火火,在全村老少中頗具威望。她也是村里第一個回來的年輕人。當時,21歲的宋包養海霞正在外打工,母親告訴她,村里現在有了個好帶頭人。不久后她接到村黨支部書記宋偉的電話,被廣闊事業前景打動的宋海霞立馬辭職返鄉。

面對蒸蒸日上的嶄新局面,宋海霞有使不完的勁,從民兵到工程資料員、材料員……一直到村集團公司法人包養,她經歷諸多歷練。一路走來,她始終記得宋偉說過的話,每名村干部都是村民的“服務員”,俯下身踏實為村民辦事才能贏得百姓心。

后八里溝村黨委組織青年包養網去看望村中老人(圖片由后八里溝村提供)

一個帶動一批,越來越多的本村青年加速回流,其中不乏大學畢業生和有一技之長的年輕人。

在“班長”宋偉的帶領下,這支年輕的團隊不斷開拓新的事業:打造濟寧市唯一的文旅消費集聚區;建成鄒城市最大商業綜合體;高端養老項目——中醫康養為老中心即將竣工;一座擁有7000包養網個學位,從幼兒包養園至高中的寄宿制學校已面向社會招生。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包養網“全面推進包養鄉村振興”的論述,極大鼓舞了全包養村青年干事創業的決心。村里幾乎所有青年都參與了“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力項目建設攻堅”小組,包括養老新業態、文旅消費集聚區、教育科技、文明創建等內容。提升產業水平、完善產業包養網體系——每一名年輕人都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戰包養網場”。

不僅如此,后八里溝村還將20-40歲的年包養輕人,編入村武裝部,參與治安巡邏、應急攻堅等志愿服務,全力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包養網莊發展步入“快車道”,對人才的渴求也愈發強烈。這些日子為充實青年力量,后八里溝村廣撒“英雄帖”,通過嚴格考核,吸納了10余名大學生和有專長的青年人才進入村集團工作。同時,為鼓勵更多年輕人扎根奉獻,黨的二十大開幕的第二天,剛進入村集團僅一年的一名青年骨干,就在村民代表大會上被選拔為中層干部。

“不論家庭出身、不論容貌、不論學歷、不論男女,只論忠誠、只包養網論道德、包養網只論能力”“想干的給機會、能干的給平臺、干好的給榮譽”是這個村一直堅持的。村里不斷選拔和重用思想素質高、想干事、能干事、包養網干成事的青年員工。目前村黨委班子5人中,4人都是外聘大學生。

“村集體發展從不排外,讓我們這些外聘員工一樣有平臺、有機會、有榮譽、有收獲,現在我已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后八里溝人,在這里實現了個人價值。”村集團辦公室主任曹敏說,很多剛入職的年輕人也和她一樣包養網,把這里當作自己的家。

為了讓更多包養年輕創業者感受到“家”的溫暖,近年來,后包養網八里溝村出臺新舉措,以村集團30萬平方米的經營用房為依托,低租金租賃給青年創業、就業,對本村青年在轄區內創業的提供5萬元資金扶持,并減免一定租期的房租。

一項項為村莊高質量發展儲備人才的具體計劃已被列入議事日程,內容包括:提高對本村青年考入高校的獎勵標準,給簽訂回村就業協議的大學生報銷一定的學費生活費,年底給在校大學生寄出慰問信等。

4年前,本村青年宋建明大學一畢業就向村委會遞交“回村就業申請書”。他從地產銷售專員做起,因表現突出,不到6個月就成為銷售經理。2021年,村委會換包養屆選舉中,宋建明當選為村委委員,這名1997年出生的小伙成為全村最年輕的村委委員。

在宋建明眼中,這不僅僅是崗位的提升,也意味著自己的眼界和視野會不斷拓寬,“特別感謝村里為年輕人提供的平臺,讓我們能夠不包養斷學習、成長”。

關于村莊未來的規劃,宋偉胸有成竹地說:“我們將重點圍繞‘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建立責任明晰、按勞分配的人才使用體系,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充分發揮青年創新創造能力,為全村高質量發展蓄積青春動能。”

親歷并見證村莊十年蝶變,曹敏坦言自己“很幸運”。黨的二十大召開后,她激動不已,連夜創作了《西江月·青春后八》表達心聲:“過去二十萬包養網債,如今六包養十億財。鄉村振興如此快,六百青年歸來。新型集體經濟,一片家國情懷。踔厲奮發新時代,共同富裕花開。”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