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茌平區:青S包養經驗年成鄉村振興主力軍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_國家鄉村振興信息門戶

作者:

分類:

鄉村振興,離不開青年人包養才。在山東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耿店村,116名青年回村創業,建起700多座高標準大棚,從事大棚蔬菜種植的70后、80包養網后、90后占到八九成,僅棚菜一項人均純收入就超過了4.包養6萬包養元,村集體公共積累資金超過3000萬元,青年“棚二代”已包養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包養

僅780人的魯西邊陲包養小村,為何能包養吸引116名青年回歸?村支部書記耿遵珠總包養網結為“兩業”推動。一個是產業:大棚蔬菜包養種植,讓年輕人在村里就有創業的舞臺;一個是家業:宜居鄉村建設,讓年輕人在村里就能過上城里的生活。正是憑著這“兩業”的吸引,包養網耿店村不斷吸引著在外的年輕人回村創業,成為“棚二包養網代”,實現了產業引人、家業留人。

  依托耿店村“棚二代”科技示范園,開展“棚二代“農業技術交流會。

耿付征便是其中的代表。2011年,耿店村大棚蔬菜產業興起,許多年輕人紛紛返鄉“種大棚”,并取得了收益,耿付征也萌生了回包養村創業的想法,便包養網回村承包了三個大棚。幾年來,耿付征給自己規劃的五個目標“有個好事業,住上新樓房,買輛小轎車,加入包養網中國共產黨,娶個好媳婦”,目前已全部實現。

大棚產業的包養網發展,得益于年輕人的回歸,更得益于村里的好政策。買苗難,村里建起了育苗場,占地100畝的5個高標準育苗大棚,年育苗能力達3000萬株,實現了買苗不出村。賣菜難,黨支部牽頭創建了綠冠蔬菜農業專業合作社,集資修建了綠冠蔬菜批發市場,實現了賣菜不出村。融資貸款難,支部書記帶頭成立了資金互助會,累計為村民融資1100多萬元。

  耿遵珠與“棚二代”交流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在好政策的吸引下,曾在北京、天津等地打工的任傳華毅然回村,現在一人種了21個大棚,年收入過百萬元。

收入有保障,配套服務好,生活包養網有品質。近年來,耿店村陸續建成三期住宅樓,建設了養老院、學校、農家書屋、文體活動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設施包養,切實解決了老人養老、孩子教育問題,讓年輕人真正放心安心舒心回鄉創業。包養

湖南傳媒學院畢業的大學生曹包養網有忠,2018年帶著妻子王炎炎回到耿店村創業,先后租了6個溫室大棚種植蔬菜,11個工棚種植葡萄,還流轉了50畝地種梨樹,并包養網利用所學專業搞起了電包養網商銷售,為大棚蔬菜發展帶來了新理念、新方法包養網、新活力。

昔日孔雀東南飛,如今引得鳳凰歸。為進一步擴大耿店“棚二代”品牌影響力,2021年,茌平區委、區政府投資5000余萬元,在耿店村建設了聊城市鄉村實包養網用人包養網包養培訓學院,也叫“棚二代”大學。

“把青年人才引回來的同時,我們也注重包養青年包養人才的繼續培育,鄉村實用人才培訓學院為青年人才增長才干、提高包養本領提供了平臺”,茌平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海蓉說。學院成立以來,舉辦各類鄉村振興培訓班、電商培訓班等4包養0余期,培訓青年人才5000余人。“青年人才蓄水池”越來越大,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無限活力。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