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以一場大賽成就一批鄉村振興青年才俊_中國鄉村振興在線_國家鄉村振興信S包養app息門戶

作者:

分類:

對創業者劉孟來說,眼下是他最忙碌的時刻。剛參加完“青創齊魯”——“山東農擔杯”齊魯青年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齊魯青創賽)電子商包養網務組決賽,11月30日他就又在山東包養網省濱州市劉家村著手包養網準備面試工作,招聘視頻編導和帶貨主播。

“參加比賽不僅收獲了評委認可,更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創業朋友。創包養網業路上,我們并不孤單,而是不斷鼓勵,不斷學習,不斷汲取營養,瞄準更大目標。”劉孟說。

包養由共青團山東省委聯合山東省委組織部、省委農辦、省科技廳、省人社廳包養網、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共包養同主辦的齊魯青創賽,涵蓋種包養網植養殖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鄉村文化旅游和社會化服務、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等領域。主辦者的意圖很明顯,就是通過搭建平臺、優化環境、營造氛圍,發現、凝聚、培養一批在鄉村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的青年人才,助力打造包養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現在看來,效果很明顯。

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3499名有志青年報名,1136個創業創意項目參賽,115個項目入圍決賽,50個項目脫穎而出……越包養來越多像劉孟一樣的創業者將自己的作品帶到大賽上,從包養這里帶走了資源和朋友,并包養網以此作為創業者前進路上的“跳板”。

冬棗紅了,老百姓的笑容多了

鄉村振興的大舞臺,離不開新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提升,更少不了鄉村里的能工巧匠們。

從2014年辭職回鄉創業到去年成立公司,如今依托“互聯網+”發展沾化冬棗全產業鏈模式包養,劉孟心里放不下家鄉的父老鄉親。他想要做的是帶動周邊數百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

他高興地告訴包養科技日報記者:“沾化冬棗陸續上市,借助互聯網渠道,我們要讓更多人陸續品嘗到沾化冬棗的甜美。”

“我們的產品,涵蓋了生活家居用品的方方面面,材質以真絲為載體,通過傳統中國畫技法繪包養網制,不掉色、不褪色,既有實用性,更具有收藏價值。”來自山東日照的杜倩說。此前,她憑借原創純手繪服飾配飾系列項目,在鄉村文化旅游和社會化服務領域決賽中,摘得三等獎。

傳統手藝在市場上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間,并完成了商業變現,包養網這讓杜倩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她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通過舉辦公益培訓,自己還幫助1000多名農民脫貧致富。未來,她還將依托跨境電商平臺,進一步提高文創產品價值,打造“莒繪”地域品牌。

從互包養聯網到黃土地,將“新玩法”帶入傳統產業

如何讓綠水青山真正變為鄉村振興的金山銀山?越來越多的高校學子正在通過實際行動包養網探索這一課題。

赤霉病是危害小包養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孔令讓發現并解析的抗赤霉病基因Fhb7將有效增強小麥的抗病性。這包養一次,在孔令讓教授的指導下,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大三學生張保月和團隊成員將科研與創業相結合,希望利用傳統育種技術為中國的包養糧食安全貢獻一份力量。

今年10月份,抗病小麥品系通過了山東省的品種審定。這意味著其可以在山東省內推廣種植。張保月最大的心愿是“讓抗赤霉病小麥可以在全國范圍播種,有效緩解小麥赤霉病病害的發生,降低畝產損失,實現增產增收。”

名利之外,“新農人”們更看好深耕鄉村振興的未來。

至今,金炳奎回想起來還像做夢一樣,因為他在大賽包養網的種植領域獲獎,并贏得了5萬元支持資金。

每個傍晚,金炳奎都是最后一個從濰坊優奈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離開的。他和同事們另辟蹊徑培育的西瓜藤蔓矮化品種,不僅能增包養加畝產收益,還具有優良的抗性品質,能減少藤蔓回收量……

包養目前,這個新品包養種已在山東、遼寧、新疆、海南等地推廣種植近萬畝,累計帶動3包養網00多戶農民增收致富。

“2019年,我從韓國釜山大學獲得農學博士學位。因為看到了山東良好的發展環境就決定回國發展了。”金包養網炳奎說,公司發展至今,離不開當地政府的一系列優惠包養包養網政策與支持。

戲好要靠唱戲人。沒有人才,鄉村振興就是一句空話。齊魯青創賽組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就是要通過大賽發現、凝聚、培養一批優秀青年和創新創業項目,為參賽獲獎青年提供金融扶持、資本對接、技能提升、導師輔導、展示交流等一系列獎勵激勵措施,更好地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包養網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