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在耿馬縣孟定鎮“美麗僑鄉村莊”李懷蘭家座談
云南作為全國五大僑鄉省份之一,省內歸僑僑眷有50余萬人,云包養網南籍海外華僑華人有250余萬人,做好僑務工作意義重大。根據常委會2014年工作要點和監督工作計劃,近日,省人大常委會組成調包養研組,先后赴臨滄市、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保山市等地,就全省散居困難歸僑僑眷扶貧救助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
依法強化監督
維護歸僑僑眷利益
“廣大歸僑僑眷是云南建設中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寶貴資源,僑包養網務工作要成為全省各級人大開展執法檢查和監督調研的關注重點之一。”調研組組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刀林蔭說。
回顧近年來省人大常委會歷年的工作計劃和安排,不難發現僑務工作是人大開展執法檢查和監督調包養網研的重點領域之一。近兩年,省人大常委會除了對全省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包養網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及其實施辦法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外,還連續2年對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執法檢查報告審議意見的辦理情況進行了追蹤檢查問效。
“2010年,國家9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散居困難歸僑僑眷扶貧救助工作的意見》,將散居困難歸僑僑眷納入扶貧救助工作范圍。此次包養管道調研就是要推動相關政策在我省的貫徹落實。”據調研組有關負責人女大生包養俱樂部介紹,此次調研重點圍繞“做好社會保障和生活救助、醫療保障和醫療救助、就業培訓和扶貧開發、住房保障和危房改造、教育救助和僑務助學”5個方面進行。
刀林蔭在調研中強調,各級相關部門要認真貫徹《關于做好散居困難歸僑僑眷扶包養俱樂部貧包養救助工作的意見》,包養合約更好地解決散居歸僑僑眷的民生保障問題,讓他們充分享受國包養網心得家政策、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各級人大要強化監督,每年要聽取一次專題匯報,擬訂年度督查、檢查包養網計劃重點,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支持、幫助政府依法為歸僑僑眷辦實事解難包養網題。
構筑保障體系
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盈江縣平原鎮勐展村大團結村民小組包養條件曾是2011年“3·10”地震的受災地區。現在走進寨子里,只見一幢幢白墻紅頂的小洋房錯包養網落有致地遍布在半山腰上,平整干凈的水泥路在芭蕉樹和堅果樹的掩映下蜿蜒而上。
調研組在寨子里先后實地走訪了6戶歸僑群眾,每到一家,調研組成員都包養網心得詳細詢問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家里面有幾口人?”“一年有多少收入?”“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難?”在村民王平家,調研組了解他家災后重建的情況,并詢問了其發展養殖業情況。
據悉,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現有散居困難歸僑僑眷1.6萬包養價格多人,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山區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較差。為切實改善這些困難群體的生活環境,德宏州近年來加大了安居工程及包養網基礎設施建設的甜心花園扶持力度,如結包養網合芒市新農村建設投入資金197.2萬元對重點僑鄉—江東鄉的90戶歸僑僑眷實施了異地搬遷;2012年盈江縣整合僑務捐贈、危房改造、恢復重建資金共1326萬元,完成了平原鎮勐展村大團結村民小組及其他村寨共包養100戶歸僑僑眷安居工程基礎設施建設。
據介紹,我省已分別于2001年起和2005年起把困難歸僑僑眷納入當地城鎮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并通過生活困難補助、就醫就學補助、安居工程等政策的實施,切實改善了廣大散居困難歸僑僑眷群體的生活。
“我們要以保障歸僑僑眷民生為目標,為廣大歸僑僑眷排憂解難,努力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目標。”調研組相關人員強調,切實加強散居困難歸僑僑眷的民生改善依然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各級各部門要做好社會保障和生活救助工作,對涉及歸僑僑眷群甜心花園眾切身利益的醫療、衛生、教育等給予優先解決。
加大扶持包養價格力度
提升脫貧致富能力
刀林蔭說:困難群體自我發展能力弱、自我“造血”功能差,是制約其脫貧發展的根本原因。如何從“輸血式”扶貧轉向“造血式”扶貧,提高困難群體的自我發展能力,加快脫貧致富的步伐,成為新時期扶貧救助工作的重點。
臨滄市將散居貧困歸僑僑眷納入扶貧開發規劃,開展了貧困歸僑僑眷無息貸款或低息貸款扶持工作,近年來已扶持147戶近1400余人,累積發放貸款101.2萬元。目前,該包養網地僑務部門正與人社、財政等部門制定實施僑界群眾創業“貸免扶補”辦法,鼓勵支持歸僑僑眷創業發展。
保山市通過加大教育培訓力度來增強困難群體的產業發展和脫貧致富能力。5年來,共舉辦歸僑包養網單次僑眷下崗再就業培訓班24期,培訓歸僑僑眷包養網1795人,扶持創業就業1790人。
德宏州針對困難歸僑僑眷群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就包養網業援助工作,鼓勵和扶持創業,確保“零”就業家庭成員至少有1人就業,并根據地區資源優勢,鼓勵困難群眾發展種植、養殖等產業。
調研組強包養調,各相關部門要把幫助歸僑僑眷脫貧致富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愛心工程”,認真總包養妹結經驗,加大宣傳力度,爭取更多更大的支持,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維護僑益,讓散居歸包養故事僑僑眷充分享受國家政策、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記者 瞿姝寧(云南日報)
(編輯:包養網和訊網站)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