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選派第一書記,是中央提出的脫貧攻堅“六個精準”基本要求之一。2015年4月,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的通包養知》,對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此后,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村,做到了駐村第一書記全覆蓋。被選派的駐村第一書記,政治素質好,堅決貫徹包養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熱愛農村工作;他們帶著“建強基層組織、推動精準扶貧、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的主要職責任務,在基層工作。
2020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脫貧攻包養堅取得的成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國共派出25.5萬個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290多萬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干部到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干部,目前在崗91.8萬人,特別是青年干部了解了基層,學會了做群眾工作,在實踐鍛煉中快速成長。”
《人民畫報》對駐村第一書記的連載報道,多角度展現十幾位“第一書包養網記”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為、貢獻,真實記錄了駐村工作的喜怒哀樂,也展現了中國脫貧攻堅偉大進程的不易。在采訪中,記者切實感受到了習近平扶貧思想實踐中第包養一書記扶貧制度的偉大意義,看到了中國為世界減貧做出的貢獻。
山西省呂梁市嵐縣界河口鎮樓坊坪村駐村第一書記 房瑞標(右)
“我以前曾擔心貧困山區老百姓不愛接觸新鮮事物,但事實并非如此。現在大家都換上了智能手機,村民們常在在朋友圈里宣傳自家生產的綠色農產品。”
2015年,包養網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信息員房瑞標與樓坊坪村結下不解之緣。在他的努力和鼓勵下,樓坊坪村實現了村內無線網絡全覆蓋,建立了一個面積660余畝的馬鈴薯“種薯”種植基地、一座香菇種植基地,并擴大了畜牧養殖業規模。與此同時,樓坊坪村自2016年10月被國家旅游局等12個部門列為國家旅游扶貧重點村之一后,大力發展包養網農家樂,探索出了一條旅游脫貧道路包養。在樓坊坪村兩年的工作中,房瑞標和村“兩委”共同努力,帶領村子實現了整體脫貧。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供圖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周營鎮牛山村駐村第一書記 顧世忠
“鄉親們喊我‘顧書記’時那股熱情勁兒,讓我感到很幸福。”
顧世忠,來自山東省棗莊市委辦公室,2017年5月前來駐村。他以“黨建+”的工作理念,探索出“黨建引領,鄉賢助力,群眾主動”的鄉村治理新模式。他幫助牛山村成立了新一屆村“兩委”班子,完善“三會一課”、黨員包養網活動日等組織生活制度;建設黨建一條街,推行黨員網格化管理。同時,他甫一上任就主抓建立健全鄉賢選任包養、培訓、管理、服務,鄉賢列席村“兩委”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制度,讓鄉賢全程參與監督村級各項工作決策實施過包養程。用制度做保障、促監督,讓鄉賢發揮應有之力,做好為民服務的“帶頭人”,鄉村發展的“智囊團”。除此之外,村里按照一個核心(牛山孫氏宗祠)、三個片區(白樓沙河濕地公園、黃桃生產示范園、休閑觀光農業園)、一個環道的鄉村旅游發展總體布局,打造牛山村“全國生態文化村”這一品牌,推進實現田園綜合體。攝影 陳建/人民畫報
安徽省涇縣章渡村駐村第一書記 程林(左)
“我哪是榮譽村民,我就是章渡村村民嘛。”
2017年5月2包養日,根據中共宣城市委組織部的統一部署與安排,程林正式入駐章渡村,開啟駐村第一書記職責。在扶貧工作中,程林堅持“造血式”,而非“輸血式”。他認為:“在幫扶的基礎上,貧困戶應該實現后續的自主發展。”來到章渡村后,程林深入了解所有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與扶貧工作隊制定了產業扶持、技能培訓等幫扶措施。在扶貧工作有序開展的同時,章渡村的黨建工作也在發生著變化。章渡村村“兩委”班子成員和全體黨員會定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三會一課”制度、“四議兩公開”制度、村務公開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也都更加健全。對于自己的駐村工作,程林說一直開展得很順利。一方面,這得益于程林先前的基層工作經驗。但另一方面,他把工作順利的主要功勞歸結于村“兩委”班子成員的配合與團結。在村黨總支副書記李金康看來,章渡村扶貧工作推進順利,也是因為程林的工作思路對,也真誠為章渡村好。“程書記工作這么辛苦,為的還是我們章渡村,我們當然要更好地做事。”攝影 董芳/人民畫報
北京市昌平區延壽鎮南莊村駐村第一書記 郭連軍
“駐村工作中,我感覺農民兄弟都非常厚道,他們通情達理,很講感情。工作中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我們講究方式方法,心里裝著百姓,全心全意地為他們著想,依靠黨員、群眾的力量,任何困難都能克服,任何工作都可以做好。”
2015年11月,北京金隅北水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鳳山礦副礦長郭連軍開始了駐村工作。到村后,他召集村黨支部成員,開展黨建工作討論,明確定期召開支部會,并且提出“會前簽到、會中記錄、會后落實”的工作機制。隨后,他帶領支部一班人牽頭制定完善村級兩委的相關管理制度11項,大事小情都與班子成員商量包養定奪,及時公開公示。同時,他與村“兩委”干部結合村情實際完善了“村規民約”,精心制作了宣傳展板及公開公示欄,向全體村民公示。此外,在他的推動下,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前期調研、鎮區兩級申包養網報、招投標、圖紙設計、方案環評等程序,南莊村順利申請到3800萬包養元政府資金用于上下水改造工程,解決了村民的吃水用水問題。作為北京市第一批“第一書記”,郭連軍兩年的任期本來在2017年底就該結束了。但經過本人主動申請,再加上村民們的極力挽留,郭連軍繼續留任包養。“村民有訴求,我們必有回應。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決不讓一個人掉隊。”攝影 段崴/人民畫報
廣西壯族自治區昭平縣江口村駐村第一書記宣巖(右一)與前兩任第一書記許克濤(左一)、樊志源(右二)
“駐村工作期間真正認識到國家提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性。我自己也覺得我們要更用心、更用情地堅持下去。”
來自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地面服務部的宣巖,繼中航集團許克濤、樊志源兩位駐村第一書記后,于2018年9月接過接力棒到江口村開始駐村工作。宣巖說,許書記駐村期間申請項目,樊書記落實建設,我來了之后主要負責后期的管理和設施設備的添加,以及落實集團相關部門給幼兒園的捐贈。“當時來的時候,村民最大的愿望是把橋修了。”從申請、立項,到建設、投入使用,這座兩岸村民期待的大坡橋經過三任第一書記的努力在2018年11月建成通車。經過三任第一書記和后盾單位的幫扶,現在江口村村集體收入已經由最初的零到了現在的超過20萬元,村民生活質量有所提高,村里包養網也有了支柱產業。攝影 萬全/人民畫報
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革新村駐村第一書記 金達芾(中)
“渠道沒問題,只要你有好東西,我就能幫你賣出去。”
2018年4月,來自商務部人事司的金達芾來到革新村擔任第一書記,與村“兩委”以及駐村幫扶工作隊員一起,為革新村謀新發展。
2016年革新村雖已實現整體脫貧摘帽,但個別實際包養貧困戶依然存在。2018年,革新村電商服務平臺和革新商包養網務微店正式開通,包養網大電商小電商相結合的模式也正式開啟。在駐村工作隊的開導及知識普及后,村“兩委”逐漸接受這一銷售方式,利用財政專項資金進行前期投資,將剁椒醬、荷葉茶、薄荷茶和香腸臘肉通過電商的方式推向市場,為貧困戶、一般戶帶來收入。生產剁椒醬的農戶,一個月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金達芾說,對于村民來說,他們搞不清商務部是干什么的,只知道我是從北京來的,用一位老鄉的話說就是“北京我去過,那是習總書記住的地方,您是不是也是習總書記派來幫助我們的。”攝影 董芳/人民畫報
山東省費縣倉泉村駐村第一書記 李波
“希望家人知道我沒有選擇退縮,能夠因為我的工作而感到自豪。”
李波,來自山東濟南鐵路運輸法院,2017年2月前來駐村,任第一書記。倉泉村的青壯年大多包養外出打工,很多老人與孩子留守村包養網中。有孩子曾因家庭貧困致使讀書困難。他希望有所改變,希望教育能夠切斷貧困的代際傳播。2017年年底,李波發起衣暖倉泉活動,募集了愛心人士與村中12名貧困兒童結成愛心幫扶對,愛心家庭定向對其進行資助。之后,在其工作單位及社會力量的支持下,“愛心小書桌”“向老區人民捐贈獻愛心”等活動相繼開展,村里的孩子得到了大量學習用品與材料。在李波發起包養網的“大手拉小手 童眼看世界”系列活動中,他帶領孩子們參觀過顏真卿紀念館、大青山勝利突圍紀念館,帶他們第一次邁入電影院、第一次觀看3D電影,帶他們走進山東省博物館、山東省高院青少年法治教育館、山東廣播電視臺……李波與愛人以兒子的名義建立了慈善基金,以讓村里的支教活動制度化地延續下去。同時,濟南大學在倉泉村設立“愛心實踐基地”,也有效保證了支教活動的長期舉行。“想讓孩子們了解更多的知識包養網,想讓他們包養知道,世界很大。”李波說。攝影 王蘊聰/人民畫報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后旗阿牧嘎查駐村第一書記 郭曉磊(左一)
“希望通過加強和落實醫療健康扶貧惠民政策,確保全嘎查每一名群眾不掉隊,阿牧嘎查的農牧民不能因病返貧,每一位貧困群眾都看得起病、看得上病。”
2018年3月,郭曉磊與四位同事組成駐阿牧嘎查工作隊,來到阿牧嘎查開展幫扶工作。來到阿牧嘎查后,郭曉磊帶領工作隊全面摸排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住房、收入、勞動力、致富技能、醫療健康等基本情況,在全嘎查鑒定慢性病患者,幫助貧困戶代繳商業補充保險和新農合補貼,為貧困人口報銷醫療費用,家庭醫生簽約實現全覆蓋。要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既定目標,醫療保障可以說是其中的難點。因病致貧不同于就業、住房、因學等致貧因素,難以做到一次性消除,已經成為老百姓致貧、返貧的主要原因之一。2019年底,阿牧嘎查貧困戶實現全部脫貧。郭曉磊和他的工作隊,為了防止農牧民群眾因病返貧仍做著大量工作。攝影 秦斌/人民畫報
湖北省巴東縣土店子村駐村第一書記 李君
“我有一定的農村工作經驗,也喜歡農村,就來了。”
2016年,來自巴東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的李君前來駐村。初來土店子村之時,村里無主導產業、無集體經濟。村民守著幾畝薄田,生活貧寒。一到村里,李君先是向村民宣傳國家的扶貧政策。同時他與駐村干部、村“兩委”在村里走訪、調研,常常與村支書張永堂寫發展規包養網劃到凌晨兩三點。在整個駐村工作隊的共同努力下,李君逐步理清了思路。李君聯系湖北省農科院的專家來村里進行土壤測試與分析,并綜合考察村里的氣候條件。之后,土店子村確定了適合自己的產業發展。但讓村民放棄種植已久的玉米與土豆,變成種水果、養豬,這個過程不容易。“我們集中開小組會、院子會,入戶給村民做思想工作,給他們算經濟帳,慢慢地,村民們接受了發展產業的想法。”李君說。今天,土店子村建成的1100畝水果的種植采摘園,還有1000頭黑豬、幾千只土雞的養殖園、500畝的改良核桃,雖然算不上什么大產業,但4年來全村努力的變化有目共睹。如今,土店子村的人均收入6600余元,也第一次有了集體經濟收入—25萬元。關于以后,李君希望能完善產業管理與配套產業鏈。“沒有達到預期要求的,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去做。”攝影 陳建/人民畫報
貴州省丹寨縣甲石村駐村第一書記 姜海泉
“工作包養的完成并不是單打獨斗的結果。個人英雄主義沒有意義。如果需要記得是誰干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
2016年2月,來自審計署國資監管審計局的姜海泉正式進駐貴州省丹寨縣甲石村,成為該村駐村第一書記。任職期間,甲石村的村民曾兩次向審計署提交聯名信挽留姜海泉,因而姜海泉的任期一直延長至2019年11月底。在甲石村工作之時,姜海泉在國家大政方針的指導下,整合社會資源、帶領村民一起,建設通組路、通電、通網絡、供水,修繕村委會、修繕幼兒園,大力優化種植結構,定期舉行黨支部活動,爭取項目支持擴建當地學生食堂,培訓村“兩委”班子、帶領“兩委”班子外出考察學習……其中,在姜海泉的牽線搭橋下,一茶葉公司擴大了在甲石村的生產基地規模,吸納包養網135戶貧困戶入股。貧困戶每年可得到戶均2500元的入股分紅,每人每天參與勞動可獲得70至90元的收入。約100戶貧包養網困戶在當地另一外家茶葉公司以務工形式獲得扶貧投入。這些舉措都實質性提高了村民收入。村黨支部書記李大春說,甲石村“兩委”班子工作的積極性及工作作風都有了很大轉變。姜海泉帶快了工作“節奏”,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只有這樣,村里才會有改變。我們也都支持他的工作。”攝影 王蕾/人民畫報
山西省興縣沙壕村駐村第一書記 操小衛
“鄉親們總找我聊天,談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也常給我送來自家做的米酒、土豆糕和窩頭。他們的善良和純樸深深溫暖著我,也讓我更加認識到自己身上沉甸甸的擔子。”
2015年12月,來自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操小衛來到沙壕村。2016年初,興縣實施核桃林改造工程,操小衛與村干部一起向縣政府匯報,申請到了800畝的核桃林栽種項目。2016年5月,操小衛與村干部牽頭、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的專業規劃師深度參與的《興縣蔡家崖鄉沙壕村村莊規劃圖(2016-2025年)》最終推出。在這種美好愿景的鼓舞下,全體村民與操小衛一起在山路兩旁栽種了1900余棵樹苗;修葺、改善了40多戶人家的窯洞;改造了90多戶的旱廁……除此之外,操小衛帶領村干部一方面加強村子水源地的保護力度,禁止村民在水源地附近放牧,另一方面請來縣水利局的專家,以建設便利、高效的水利設施,解決村民們的長久以來的用水問題。攝影 種亞圖/人民畫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