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就算再辛苦,也要讓孩子們讀書_中國扶貧在線S包養網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包養9月中旬,廣西的雨季雖已接近尾聲,但毛毛雨一下起來,山里的路還是十分泥濘。記者一行驅車從山腳下蜿蜒盤旋近一個小時才到達古朝村。古朝村位于都安縣大興鎮,自然環境比較惡劣,交通條件相對落后,基礎設施較差。自然包養網條件決定了村里的人家住得比較分散,通常要繞過一個山頭后才能見到下一戶人家。在都安包養網縣,像古朝村這樣的村莊不在少數。這樣的條件下,大家對于脫貧致富的決心和信心并沒有打折扣,他包養們在深山里與貧困做著最后的斗爭。

包養網

“貸牛還牛”扶貧出特色

包養網

從小牛犢養成肉牛包養,村里的貧困戶只要愿意出力,在家門口就可以包養網賺錢。“貸牛還牛”“貸羊還羊包養網”就是政府牽頭和兜底,企業負責發放小牛犢、包養小羊羔,貧困戶只需出勞動力,在企包養網業的幫助和指導下參與喂養包養,將牛羊養大后再賣給企業的一種三方聯動發展模式。全都安縣瑤山牛存欄從2016年的8萬頭發展到16.2萬頭,澳寒羊從0發展到10萬只。

“對我們來說就是節約了包養勞動力成本,企業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快速規模化,農戶靠養牛有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廣西都安嘉豪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包養杰說:“牛養大后我們也不會強買強賣,如果市場價漲了,我們也會提高收價,農民可以自由選擇把牛賣給誰。”

都安縣財政投入2132萬元為“貸”出的每頭牛交400元、每只羊交50元-75元不等的保包養險,如果牛羊出現意外死亡,理賠后可免費再領。牛包養網羊達到出欄標準后,由企業按市場價回購,如果市場價低于保底價,企業按保底價(牛10元/斤、羊15元/斤)收購,財政提供差價補貼。貧困戶“還”完大牛(羊)后,可再從企業“貸”新的牛犢或羊羔繼續養殖,循環往復、滾動發展。

截至今年8月底,該項目累計發放牛犢3.8萬頭,帶動受益貧困戶3.07萬戶13.8萬人。

“代際傳遞”貧困被打破

“除了養牛,我還養蜂、養雞、養豬。”家住古朝村的蒙志穎對記者說:“我家里有兩個小孩,以前在外打工不能在他們身邊,現在在家雖然辛苦些,但能看著他們好好學習了包養。”當初,蒙志穎和哥哥蒙志謀兩人因為家里老人生病沒能繼續上學。哥哥蒙志謀讀到初中,他說:“當初我要是讀太久,弟弟妹妹就沒有錢讀書包養網了,我之后出去打工賺錢,想把他們供到讀大學。”后來他們的母親病重,哥倆就都回到了家里照顧母親。

古朝村的主要經濟收入為外出務工及傳統種植養殖業。全村有1個中心小學和4個校點,有20名老師、373名學生,義務教育穩步發展。

在提到如何讓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時,蒙志穎潸然淚下:“我很早的時候包養就下定決心,自己吃過的苦絕不能讓孩子吃。”

與那些不愿意走出大山的貧困戶相比,在蒙志穎家,貧困代際傳遞被打破了。他們有這樣的決心,“窮根”已不難被拔除。

“控輟保學”扶智更扶志

從教育入手,都安縣永安鎮的永安中學以“為山區孩子明天的幸福奠基”為教學理念,因地制宜制定教育發展策略,推動貧困地區人口持續脫貧拔除“窮根”。

走進永安中學,孩子們正在錯峰排隊吃飯。學校的營養午餐食譜每天都有變包養網化。“每天都有很多好吃的,吃完了還可以加,有雞蛋、豬肉、鴨肉等。”剛入學的初一學生譚麗萍對記者說包養網

永安中包養網學是一所寄包養網宿制初級中學。學校平時注重對學困生的關愛和引導,包養網對于有輟學傾向的學生采取結對幫扶、“一對一”跟蹤引導,家校聯動,包養網還利用假期時間進行家訪活動。同時執行“雙線四包”控輟機制,控輟效果顯著。截至目前,學校無學生輟學。

“這幾年的教學環境變化很大,上課教學都用的智能一體機,課件可以直接通包養過手機傳輸包養到大屏幕,上課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永安中學的數學老師袁娜對記者說。

在政策幫扶下,學校極大改善了教學設施和師資條件,不斷提高教育綜合質量,升學率從2000年的不到30%提高至65%。

在這個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石山面積達89%,都安縣共有19個鄉鎮253個村(社區)72.6萬人,人均耕地不足0.7畝。今年3月以來,都安縣實施縣、鄉、村掛牌督戰,增派19個處級、252名科級干部擔任村攻包養堅第一書記,增派191名突擊隊員。開展“守初心,擔使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攻堅、“大干快干再戰一百天”等行動,全面發起脫貧攻堅最后總攻。

“截至9月24日,全縣2020年預脫貧人口4658戶17378包養人全部實現‘兩不包養愁三保障’目標,全縣65個預脫貧村已全部達到脫貧摘帽標準,整縣脫貧摘帽將如期實現。”都安瑤族自治縣扶貧辦主任韋流宜說。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