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瑤族姑娘陸月仙,是瑤山民族小學的一名老師。瑤山民族包養網小學坐落在群山包養網中,是貴州省荔波縣瑤山瑤族鄉的唯一一所中心小學,校園干凈整潔,包養教室窗明幾凈,各類設施一應俱全。
在2009年重新修建之包養網前,這所小學的條件還很落后:校舍墻梁開裂,條件簡陋。作為土生土長的瑤山鄉人,陸月仙的求學之路就始于瑤山民族小學。
“我上小學的時候,四五十個孩子擠包養在一間教室,坐著長條凳包養網,課桌裂著縫。稍不留包養網神,就會在作業本上戳個包養洞。”陸月仙回憶道。
那時包養網,除了一塊不包養網大的籃球場,孩子們活動包養的樂園就是兩塊小草地。學校包養網里包養供水時斷時續。
隨著貴州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項包養網目的推進,瑤山民族小學新校舍的建造規劃被提上日程。政府為學校重新選址,投入500多萬元,建了4層高的教學樓和學生宿舍,總面積是原先的兩倍大。
新校舍建成后,學校整體搬遷,包養并繼續升級設施。校長吳樹包養網國說:“之前教室都不夠用,現在我們有了舞蹈室、包養音樂室、實驗室、計算機室,還能隨時上網課。”
最讓吳樹國包養網振奮包養網的是學校引包養網進了高學歷教師包養,其中就有從這里走出去的陸月仙。
從瑤山民族小學畢業后,陸月仙繼續念書,一路考上了大學。“包養走出大山才知道包養,知識是多么重要。”2017年,大學畢業的包養網陸月仙返鄉成為一名語文老師。由于熟悉瑤山當地情況,她與學生親切、耐心地溝通,提升了學生上學的積極性。
脫貧攻堅以來,荔波包養縣堅持包養網做好教育扶貧,改善教包養育條包養件。今年3月,荔波縣實現脫貧摘帽。吳樹國說,現在孩子們更喜歡來學校上包養學,“希望能有更多孩子,包養從這里出發,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