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補上農村教育發展的短板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推包養網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如何辦好新時代人民滿意的教育,讓鄉村的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意義重大。
發展農村教育,提高農村學校辦學水平,不讓包養農村教育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短板,是國家扶貧戰略的優先考量,是教育發展戰略的重點之一,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與先導性作用。從未來農村教育發展要求、人力資源強國建設對農村教育的需求以及人民群眾對高質量農村教育的需求的立場看包養,農村教育中、長期發展需要以農村教育改革發展中包養網的熱點難點重點問包養網題為抓手,城鄉共同努力,多元利益主體協同創新,教育內外部共同發力,不斷提高治理能力,推進城鄉教育健康平等發展。
多主體承擔農村弱勢群體教育責任,徹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守兒童、貧困兒童作為農村弱勢群體,可能是最有風險成為未來貧困成人的群體。解決這些弱勢群體的教育關愛問題,必包養須多主體承擔起各自責任,打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組合拳。由于隨遷子女在城鎮包養接受教育,農村教育延伸到城鎮。城鎮必須承擔起隨遷子女的教育責任,城鎮政府要落實好“兩為主”“兩納包養入”“三統一”政策,保障隨遷子女在城鎮入學機會上實現全員納入、就讀學校上體現質量公平、學習過程中表現關愛包養網關心,不讓一個隨遷子女掉隊。
由于父母外出,留守兒童教育延包養伸包養網到了農村社會。留守兒童沒有父母陪伴在身邊照顧,包養網現實的家庭結構不完整,尤其是當留守兒童大量出現時,單一的學校努力無法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需要政府、村(居)民委員會、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群團組織包養網、社包養會力量、家庭多主體共同治理,在明確、強化父母對留守兒童的第一責任的基礎上,發包養網揮各主體在關愛教育留守兒童方面的職責與優勢,保證留守兒童關愛教育工作在空間上無死角,時間上無空白,責任上無推諉,切實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貧困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因兒童所在家庭貧困而衍生的包養教育問題,是一個更加復雜的綜合問題。解決貧困兒童教育問題,要系統解決飲食營養、日常生活環境與家庭教育投入問題,需要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對包養網貧困家庭進行經濟和創包養網業就業能力幫扶,對幫扶資金支出進行指導與監控,必須有一定數額用于日常生活環境改善,確保用于兒童飲食營養改善與教育支出,堅包養網決杜絕用于家長的不良嗜好消費。
關注農村學校規模小的特征,包養進行教育資源合理配置。如果簡單地按照生均相等原則,農村小規模學校在資源配置上無疑處于劣勢地位。因此,在人、財、物配置上,應該關注農村學校規模小的情況,基于學校規模特征進行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在專任教師分配方面,建立以校際教師教學工作量均等為原則的義務教育師資配置政策。教師教學工作量均等的師資配置政策的核心內容主要是對教師包養網教學工作量進行合理分類,基于校際教師教學工作量均等包養網原則建構師資配置模型。國家或地區可包養以根據基于校際教師教學工作量均等原則所建構的師資配置模型,定期對城市、縣鎮、農村編制政策與校際分配方案進行動態調整。
在公用經費配置方面,改變單一按學生數量核撥教育經費的做法,進一步細化學校公用經費配置標準。這可以從三個層面進行:一是從學校層面計算學校作為一個包養單位與其他學校同等承擔的費用。二是從班級層面計算課堂教學產生的費用,這些以班級為單位產生的費用不會因為班級人數多少而變化,如教師上課的耗費品(如粉筆)、教師用教學輔助設備等。三是包養以學生為單位計算學生學習產生的費用,如學生上機產生的電費、學生實驗的材料消耗。
在辦學條件上,全面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首先,按照班額標準、班級數量、建設標準配齊包養教學用房、功能用房,按照學生數量配備飲水設施設備。其次,按照學校類型與配套服務包養網功能,配齊其他用房和設施設備。對走讀學校,如果切實需要,要為中午不回家學生提供制作或加熱午餐的設施設備與相應服務;對提供校車接送服務的學校,要為學生準備專門交通設施設備及相應服務,或符合規定的交通服務;對寄宿學校,要為學生提供宿舍、餐飲場所及生活娛樂、餐飲營養與健康安全的服務。
改進教育系統內外部條件,增強農村學校教師崗位吸引力。農村學校教師崗位吸引力的相對弱勢,是由教育系統內外部條件造成的。農村學校教師崗位在工資待遇、發展機會等方面的內部條件劣勢,使增強農村學校教師崗位吸引力面臨巨大挑戰;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等外部條件劣勢,使增強農村學校教師崗位吸引力更具艱巨性、長期性和復雜性。必須從改進教育系統內外部同時發力,才能有效增強農村學校教師崗位吸引力。
要基于對教育內外部具體情況的分析建立補償+激勵的農村教師崗位吸引力提高策略。目前,一些地區在執行《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時,區分了邊遠程度,給予鄉村教師補貼。例如:有些地區將全區的教師津貼劃分為縣城內、平原地區、山區和深山區四個標準。這是一個有利于邊遠地區農村學校吸引教師的政策。但是,這項政策在包養制定差包養網異化標準時,應該把補償與鼓勵分開,分類施策,把教師因去偏遠地區工作產生的額外的交通、生活費用、專業發展培訓費用列為補償范圍;在此基礎上,再設置有吸引力的鼓勵措施,鼓勵力度應該具有吸引力。與此同時,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生活條件、交通條件和信息條件建設,讓農村學校教師在生活條件上無后顧之憂,交通上隨時進出包養,信息上城鄉沒有大的差異。
發佈留言